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上海图书馆

(2020-04-27 01:59:52) 百科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是上海市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是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上海图书馆创立于1952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併,1996年12月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室36个,设有24个机构部门,在编职工751人。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献5500余万册(件),其中中文古籍线装书约170万余册,善本2.5万种17万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2018年11月24日,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图书馆
  • 外文名:Shanghai Library
  • 主管部门:上海市文化厅
  • 属性: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08年)
  • 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
  • 馆舍类型:综合
  •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
  • 藏品:5500余万册(件)
  • 阅览室:36个
  •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0:30
  • 现任馆长:陈超 

历史沿革

1952年7月22日,上海图书馆在南京西路325号开馆。
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它是一个综合性情报研究和文献服务单位。
1958年,上海图书馆又与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科技图书馆、上海报刊图书馆合併,建成新的上海图书馆。
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併,成为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
1996年12月,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献5500余万册(件),其中中文古籍线装书约170万余册,善本2.5万种17万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中文期刊19915种,上海地方文献共8454册,上海历史图片21429张。
  • 珍贵古籍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中文古籍线装书约170万余册,善本2.5万种17万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其中包含有《北西厢记》《禅宗永明集》《船子和尚拨棹歌》《春秋经传集解》《鼎新图像虫经》等。
上海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 特色馆藏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图书馆设有上海年华、世博信息、抗战图库、联合国资料、留学指南等特色馆藏栏目。
  • 地方文献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1985年以后出版的上海主题的文献共8454册,上海历史图片21429张。
  • 中文期刊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1949年10月后的中文期刊19915种,现刊8574种。
  • 数字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共有资料库539个,其中订购资料库196个,自建资料库10个。其中,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资源库、清华同方期刊全文资料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读秀、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等。

支撑保障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图书馆通过《上图专递》、《竞争情报》、“第i情报”和媒体测评等高层次研究性情报服务项目,为城市发展等领域提供多种决策参考信息。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开通了一卡通、“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RFID自助借还系统、视障阅览室、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e卡通”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上海年华”数字资源库等现代化服务。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在编职工75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9 人,副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328人。

机构部门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设有党政办公室、工会、团委、妇委会、组织人事处、监察室(审计室)、业务处、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协调辅导处、财务处、行政保卫处、研究室(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读者服务中心、历史文献中心、文献提供中心、会议展览中心、采编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系统网路中心、信息谘询与研究中心、出版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典藏中心、公共数字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文化研究基地办公室)24个部门。

建设成果

开发成果

  • 文献开发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通过技术整合改造,在网际网路上开放馆藏数字资源:家谱全文3000 种,上海年华精品专题图片库4种,古籍善本、刻本50种,民国图书100种,特色老唱片音频10种,网上讲座视频30余部,网上展览20余部。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编纂出版《翁氏藏书与翁氏文献》精品文献图录。举办宋刻本《长短经》影印出版首发式。
2018年9月,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教会新报》(影印本),《中国教会新报》(后称《教会新报》,更名《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中文期刊,该刊是晚清西学东渐的重要媒介和文字载体。
2018年3月,由上海图书馆周德明、黄国荣主编,黄显功策划的大型丛书《上海图书馆藏民国统计资料》出版发行。该丛书全文收录民国时期统计资料894种,共120000余页,分为220册(包括目录提要1册)。
  • 期刊文章
期刊名称
文章名称
出版年份及卷(期)
姓名
首都图书馆联盟
从未来看现在——图书馆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2016(1)
吴建中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已开发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科技人才发展政策
2016(1)
王萍、温一村、 张耘
图书馆杂誌
国际文化大都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规划
2016(1)
吕玉洁、葛菁
图 书馆杂誌
基于 PEST 分析法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实践
2016(1)
马春
图 书馆杂誌
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综述
2016(1)
曲蕴
出版科学
基于图书馆数据的出版经营策略探析——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2016(2)
刘娴
I am SCIP
Mileston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 China
2016(2)
张左之
上海信息化
美国 4D 列印出现端倪
2016(3)
陈骞
图书馆杂誌
走向第三代图书馆
2016(6)
吴建中
上海人大月刊
已开发国家和地区的控烟经验
2016(7)
陆颖
上海外事
民间外交,文化先行
2016(8)
吴建中
图书馆建设
特定资料标识和载体类型比较分析
2016(9)
丁建勤
科技资讯
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套用模式与趋势研究
2016(30)
吴海洲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学术论文
论文集名称
论文题名
出版年份
姓名
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
公共图书馆环境类西文图书外借流通情况分析与研究――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2016年3月
倪蓉蓉、庄蕾波
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
西文学术图书纸电结合採选工作研究
2016年3月
张建亮
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
上海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修订及其分析思考
2016年3月
丁建勤
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
上海图书馆地方志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6年3月
许涛
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
图书馆文献採访工作中的数据分析——基于上海图书馆数据分析套用情况的研究
2016年3月
马步遥
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任继愈:把图书馆办成常青的事业
2016年4月
吴建中
图书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上海图书馆建设世界级城市图书馆实践探析
2016年6月
马春
图书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澳大利亚儿童图书馆理事会发展现状及启示
2016年6月
舒睿
图书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上海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关联分析
2016年6月
赵鸿强
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第一辑)
“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资料库”简述
2016年7月
彭梅
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第一辑)
“晚清期刊全文资料库”及其影响
2016年7月
颜佳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年卷)
绘本阅读推广的意义和策略研究
2016年10月
舒睿
中国索引(第一辑)
学术会议特色资源资料库的建设和利用研究
2016年11月
沈立力
中国索引(第一辑)
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字出版中的史学情怀
2016年11月
徐华博、彭梅、杨敏
翁氏藏书与翁氏文献
从翁氏家藏尺牍看鹹丰末年安徽战事年安徽战事
2016年11月
沈从文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期刊

《图书馆杂誌》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与上海图书馆合办,1982年1月创刊。初为季刊,1987 年起改为双月刊,1999年起改为月刊。1997年起,每年增发30万字的“理论学术年刊”,2003年起“年刊”採用书号方式正式出版。2000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1992年以来,《图书馆杂誌》连续四次列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
1955年3月,上海市图书馆在创刊了《全国主要期刊资料索引》,初期为双月刊,1956年起改名为《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同年下半年起改为月刊,1959年起分成《哲学社会科学版》与《自然科学技术版》两刊,一直出版至1966年9月文革开始休刊。1973年复刊时正式改名为《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前期哲社版与科技版合一,1980年又分成《哲学社会科学版》与《自然科学技术版》两刊。
《全国报刊索引》收录了全国包括港、台地区的期刊8000种左右,涉及所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它的内容包括中国与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重大活动、领导讲话、法规法令、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各行各业的工作研究、学术研究、文学创作、评论综述以及国际、中国国内的重大科研成果等。

古籍保护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图书馆藏有已编古籍130余万册(其中善本约18万册)、碑帖16万件(其中善本2千余件)、明清近代尺牍11万8千通。
1996年新馆落成,极大改善了古籍庋藏条件,如善本书库已做到恆温恆湿,后来又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製作了楠木盒加以珍藏。1996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专门成立了抢救历史文献工作组,开始对大量累年积聚成堆的未编文献进行抢救整理。这是历年来上图对古籍所开展的最大规模整理保护工作,前后已持续近十年,且仍未终止,业已取得显着成果。如建成总共800平方米的家谱、碑帖专库;对大批破损家谱及部分碑帖予以修复;编纂出版了反映1万1千余种10余万册馆藏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初步摸清馆藏碑帖家底,其资料库也在製作之中。这不仅使大宗尘封数十年的历史文献得到有效保护,并使之为读者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上图仍有约50万册古籍、2万余件碑帖尚未整理编目,大批虫蛀、残损古籍有待精心修复。囿于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古籍整理保护工作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1990年~1993年完成了市文化局科研计画项目“自动古籍图书超高频杀虫机”研製,并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1997年又完成了科研项目“用拟除虫菊酯对馆藏图书、资料防蛀方法的研究”,并获得了1997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所获荣誉

2016年,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七部委授予“全国首批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示範单位”。
2016年,获的2015年度上海市平安单位称号。
2016年,被授予“2015 年度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2015年,图书馆被上海市科技统计协会评为“上海科技统计先进单位”。
2015年,图书馆所被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评为 “2014 年度先进集体”。
2015年,图书馆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 2013—2014 年度“全国文明单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上海图书馆形象标识色调是水蓝色,整体是一个似金字塔的形状,跟图书馆的建筑布局相似。标识像一排排汹涌的波浪,左边呈台阶状,下边是“上海图书馆”字样。标识象徵着历史文化积澱的坚实基础和人类知识高峰的不断攀登。
形象标识形象标识

宗旨愿景

宗旨:一视同仁、耐心细緻、及时快捷、想方设法。
使命:积澱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

文化活动

截至2018年9月,南京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文化活动有世界读书日、“阅读马拉松”、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市民文化节、上图讲座、上图展览等。

现任领导

姓名职务
陈超
馆长
何 毅、周德明、刘 炜
副馆长
叶汝强
党委书记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 入馆须知
1. 读者可凭本人有效的参考阅览、参考外借的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借阅一楼基藏书库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每人每次借阅4册。
2. 读者调阅到所需的资料后,请在综合阅览室阅览。书刊阅毕请归还到出纳台,并换取自己的读者证。每天17:00前,请将所调阅资料及时归还。
3. 参考阅览图书如果当天17:00前没有归还,并将图书带回家,按每本每天5元收取逾期归还费。
4.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请勿在文献上批注、涂改、摺叠、污损、剪下、撕页,勿将文献带出本阅览室,违者按上海图书馆有关规定处理。如读者需要资料複印请在本楼层的複印点複印。 如有特殊需要需自行扫描或拍摄书刊资料时,请到参考谘询台填写《智慧财产权保护协定书》。
5. 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6. 请将非本阅览区的书刊(含自备书刊)、包袋(大于14*20厘米)、食品等物品存放寄包处。
7. 请遵守“七不”规範,遵守本馆借阅规则,做一个文明读者。
8. 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谘询工作人员,图书馆将竭诚为您服务。
9.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 开馆时间
楼层
设施名称
开馆时间
底楼
网路学习室(4002室)
周一至周日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闭馆期间还书处
周一至周日20:30--8:30
一楼
网际网路服务区、IPAC公共查询目录、自助索书区、中文书刊外借室(4105室)、中文多媒体报纸阅览室(4108室)、盲文阅览室(1135室)、近代文献阅览室(1110室)、地方文献阅览室(1102室)
周一至周日8:30--20:3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二楼
2楼网际网路服务区、中文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4202室)、中文社会科学期刊阅览室(3202室)经济、法律阅览室(4208室)、体育旅游阅览室(4205室)、古籍阅览室(1210室)、家谱阅览室(1213室)
周一至周日8:30--20:3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文献保护修复陈列室(1225室)
周一至周五8:30--11:00、13:00--16:30
三楼
3楼网际网路服务区、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4302室)、中文科技期刊阅览室 (3302室)、中文参考工具书阅览室 (4309室)、创·新空间(1315室)
周一至周日8:30--20:3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新阅读体验(4301室)
周一至周日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数字阅读终端:周一至周日9:00--16:30、国家法定假日9:00--15:30
名人手稿馆
周二、周五:下午1:00--4:30
放映室(5304室)
免证或凭票
VOD点播室(5315室)
周二至周日:9:00-17:00 、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周一不开放)
音乐文献阅览室 (5317室)
周二至周日 9:00-11:30,13:30-17:00、国家法定假日闭馆
音乐欣赏室(5326室)
不定期
四楼
赠书阅览室/友谊图书馆、外文图书会议录阅览室
参考阅览:周一至周日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参考外借:周一 13:30--16:30、周二至周日9:00--16:30、国家法定假日:9:00--15:30
联合国资料托存区、外文报刊期刊阅览区
周一至周日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外文参考工具书阅览室
周一至周日9:00--11:30、13:30--17:00、国家法定假日闭馆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借阅制度

  • 办证制度
申办对象:
成人读者证: 年满14周岁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
少儿读者证: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申请方法:
申请者持本人的有效证件办理。有效证件包括:二代身份证、港澳通行证(或回乡证)、台胞证、军人证、护照(外籍人士)。未满14周岁无身份证者,可持印有身份证号码的户口薄 。
功能使用範围
功能
使用说明
免证
网路学习室、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联合国资料托存区
参考阅览
上海图书馆所有阅览区、徐家汇藏书楼
普通外借
外借室、自助借还亭等
参考外借
基藏书库参考借阅处、外文图书会议录阅览室等
注意事项
1.每位读者只能申办一张读者证,可根据个人所需,申请不同的功能。
2.外地和外籍读者,申办参考外借功能,需同时出示上海市长期居住证。
3.普通外借功能,各中心分馆均可办理。其他功能需前往上海图书馆办理。
4.读者证限本人使用,冒用、借用他人读者证,工作人员有权收回。
办证处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6:30; 国家法定假日:9:00~15:30
  • 借阅规则
1、进入中文书刊外借室,须凭本人持有的具有普通外借功能的有效读者证。
2、每证最多可借图书或期刊共10册,借期28天,可续借一次。逾期归还者须支付逾期费每天0.2元/册。持有逾期图书或逾期费未缴清的读者均不能继续借书,读者需要把已经逾期的书刊归还,并交清逾期费,才能继续借书。
3、借阅时请仔细检查所借书刊,如有破损、缺页等可向工作人员说明,并作技术处理。如书内盖有"书附盘"字样时,请注意查收。请爱护所借书刊及内附光碟(遗失、损坏,每盘5元),不撕页、污损、勾划、书写、调换等。未办理外藉手续,不得将书刊带出室外,违者按"书刊资料赔偿规定"处理。
4、请妥善保管读者证,如不慎遗失,应及时去办证处挂失。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读者承担。
5、如欲退证:读者须凭身份证、读者证和押金凭证办理退证手续,领取押金,办证处收回读者证。代退押金者, 除出示以上证件,同时还需出示本人身份证。
6、残疾或70岁以上等有特殊情况的读者,如需代借,须书写委託证明。代借时,受託人须出示身份证以及委託人的读者证和委託证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