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桔山中学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桔山街道,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8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兴义市桔山中学,现为兴义市人民政府直属公立学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兴义市桔山中学
- 创办时间:1903年
- 所属地区:贵州省兴义市
- 类别:公立中学
学校概况
兴义市桔山中学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桔山街道,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受西方科技和新文化影响,以及乡贤赵学坤(1851-1935)倡导下,创办“安贞学堂”,民国32年(1943年),更名为安贞乡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桔园国小,1970年增设中学部。
198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兴义市桔山中学,现为兴义市人民政府直管公立学校。
兴义市桔山中学
历史沿革
光绪29年(1903年),受西方科技和新文化影响的乡贤赵学坤(1851~1935)倡导下,在桔园村西门口寺庙创办“安贞学堂”,教员3人,一至三年级3个教学班,学童50名。光绪31年(1905年)改为兴义县北一初等国小堂。办校初,在校园内小山上修筑“安贞堡”以避兵祸。全体师生勤工俭学,开垦种植校门前荒地解决办学困难。民国26年(1937年),留日乡人赵元奎(字竞生1896~1952)、赵元杰(字伯俊1896~1951)等倡导下,併入大山、锅底塘等村寨的几个家庭式学堂,升格为安贞两级国小,教员10余人,学生300余人。民国32年(1943年),更名为安贞乡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桔园国小,是方园数十里内的完小。
1952年设校长、教导主任各1人。1970年增办“戴帽国中”,招初一年级1个班30余人,学生计200余人,教师15人。1986年国小部分离出去,更名为兴义县桔园初级中学;建立中共桔园中学支部委员会,有正式党员3人。1987年设总务处、政教处。1988年正式命名为兴义市桔山中学。1993年学校多方筹资,建多功能教室1个。1997年,全校所有班级均开展三维立体同步电化教学实验。 1998年2月28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综合楼(资金、结构、面积)”落成典礼,州教育局首家授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牌,省、州、市相关领导参加授牌仪式。学校领导和部分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外出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培训。2001年1月12日,省教育厅颁发“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牌和证书,属全州首家省级示範学校。2004年台胞朱英龙学生捐助人民币46万元、向教师借款36万元,建“绣山楼综合楼”1栋、钢混结构、两楼一底,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4月30日,省教育厅批准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校(全州还有兴义一中、师专附中两校获此殊荣);成立职教部。校园占地面积18.2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225平方米。学校工会、女工小组、共青团总支、学生会、年级组,教研组等基层组织机构健全。
教学设备
学校在全市率先建集电教室、音乐室、会议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室1个,即早期的电化教室;开展三维立体同步电化教学实验,狠抓教研教改,成绩十分突出,省民进中央欧主委等领导视察后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将教改工作经验作为当年省政协四次会议发言材料,省内外的教育专家、领导、同行纷纷到校考察、学习。
职教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训转移就业为目标,州农业局确定为国家阳光工程技能培训桔山培训基地并授牌。
就业发展
几年来,共培训52期2645人,转移就业2120人,就业率80%。就业地点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和本地相关企业。职教部还开办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立桔园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不仅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发展农业科技服务,还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所设专业
开设电脑套用、物业管理、市场行销、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等培训专业。
学校荣誉
2001年12月获第四届峡谷杯运动会(多镇、校联办)女子篮球第一名;2002年4月在团市委、市文体广播局举办的“迎五四,庆建州”歌舞大赛中获二等奖;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08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校园;2009年被市教育局评为示範家长学校。
师资力量
教职工73人,中共党员26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35人;本科学历31人、占42%,大专学历40人、占55%。教学班14个,学生一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