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地处沧州市区东半部,与运河区以清池大道为界,行政区域总面积88.5平方千米。新华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截至2014年,新华区下辖5个街道、1个乡,常住人口22.83万(2010年)。
新华区是沧州市老工业基地,华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新华区
- 外文名称:Xinhua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河北省沧州市
- 下辖地区:5个街道、1个乡
- 政府驻地:沧州市维明路19号
- 电话区号:0317
- 邮政区码:061000
- 面积:88.5平方千米
- 人口:22.83万(2010年)
-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清真北大寺,沧州千童公园等
- 火车站:沧州站
- 车牌代码:冀J
- 区划代码:130902
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属幽州。
西周时属青州。
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
秦朝时属巨鹿郡。
汉代属冀州。
三国时属魏国。
南北朝时属北魏的冀州。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属沧州浮阳郡。
隋初废浮阳郡,改属渤海郡。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北道。
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
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
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
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
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
1949年8月,属沧县专区。
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併,称天津专区。
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併入天津市。
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
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1980年3月,沧州市设立新华区、运河区、郊区三个区。
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
1993年7月,沧州地、市合併,成立今沧州市。
1997年11月,沧州市郊区撤销,原郊区辖区分别划归运河区和新华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新华区下辖5个街道、1个乡,总计30个社区、24个行政村。
名称 | 下辖社区、行政村 | ||||||
---|---|---|---|---|---|---|---|
建设北街街道 | 建设北街社区 | 医院东街社区 | 站西街社区 | 古楼街社区 | 北环中街社区 | 维康社区 | 石化新村社区 |
三里庄社区 | - | - | - | - | - | - | |
车站街道 | 欣怡社区 | 沧运社区 | 荷花池社区 | - | - | - | - |
南大街街道 | 建新街社区 | 民族路社区 | 小树林社区 | 祁孟庄社区 | 欣欣家园社区 | - | - |
道东街道 | 铁路新村社区 | 铁路三角线社区 | 铁路北村社区 | 永济东路社区 | 石油二部社区 | 十三化建社区 | 鞠官屯社区 |
东环中街街道 | 新兴街社区 | 利农街社区 | 蔡御街社区 | 南环东路社区 | 站东社区 | 县直社区 | 新开路社区 |
小赵庄乡 | 东村 | 西村 | 蔡庄子村 | 王御史村 | 刘表庄村 | 王希鲁村 | 荣官屯村 |
北赵家坟村 | 小代庄村 | 吕家坟村 | 邓官屯村 | 孙庄子村 | 顾官屯村 | 鞠官屯村 | |
吴官屯村 | 徐官屯村 | 赵官屯村 | 唐庄子村 | 芦家园村 | 代家坟村 | 宋官屯村 | |
杨官屯村 | 万庄子村 | 张家坟村 | - | - | - | - | |
备注:表格信息来源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华区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区东半部,西与运河区以清池大道为界,北、东、南三面与沧县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88.5平方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40千米,距天津市120千米,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221千米。
新华区
地形地貌
新华区地处冀中平原东部,黑龙港流域,是华北冲击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特徵
新华区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季乾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581毫米。年积温4785℃,无霜期181天。降水、气温的季节分布及气温的昼夜差别较为明显。
人口民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準时点)数据显示:沧州市新华区常住人口为228341人,其中,男性115203人,女性113138人,男女性别比为101.83:100。户籍人口为199414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14.16%,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为73.32%。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11772人,乡村人口16569人。
新华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区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朝鲜族、布依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
经济
综述
沧州市是全国三座化工城之一,新华区内有沧州大化TDI有限公司、沧州化工集团、中石化沧州炼油厂3家上市公司及中国第十三化工建筑公司、华北油田石油二部等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同时,新华区形成了以石化、机械、电子、精密铸造、建材、轻工、房产开发、饮食服务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新华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比2005年增长70.6%;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是2005年的5.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是2005年的7.5倍,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
第一产业
新华区主要发展城郊型特色种养业,形成了葡萄、石榴、苗圃、花卉等特色种植园区和生猪、蛋鸡、肉鸭、狐貉等特种养殖基地,2006年底,种养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
第二产业
作为沧州市的老工业基地,新华区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石油装备製造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化学製药等新兴产业并举的工业产业结构。沧州炼油厂、达力普、华油飞达、爱姆帝电子、那瑞科技等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龙头。
新华区以化工、精铸、建材为龙头工业经济。辖区内坐落着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金牛化工、原化工部十三化建公司、中化集团沧州大化等省部级化工龙头企业。另外,大华构件厂、华凯工贸公司、恆华製衣等都是新华区的骨干企业。
第三产业
新华区市场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截至2006年底,辖区内共有各类综合专业市场25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市场5个,範围涉及综合副食品、鞋类、水产品、煤炭、木材、工业品、旧货等十几个品类,商品辐射沧州及周边地区,以此成为较集中和闻名的商品集散地。
2013年上半年,新华区服务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6%提高到51.4%,金融保险机构总量达到39家。截至2013年9月,新华区共有工商业户9700余户。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06年底,新华区共有各类学校40余所,既有渤海医士专修学校、供销学校、商业学校、美舒岛职业技校等大中专学校,也有剑桥英语、树人双语学校、华文中学等私立学校及各类公办中国小校,满足了辖区居民及学生的教育需求。
分类 | 学校名称 | ||||
---|---|---|---|---|---|
中学 | 沧州市第三中学 | 沧州市第七中学 | 沧州市第九中学 | 沧州市第十六中学 | 沧州市民族中学 |
沧州市育才中学 | 沧州市华文中学 | 沧州市鞠官屯中学 | - | - | |
国小 | 沧州市实验国小 | 沧州市第二实验国小 | 沧州市逸夫国小 | 沧州市建兴国小 | 沧州市路华国小 |
沧州市东队国小 | 沧州市建华国小 | 沧州市石化国小 | 沧州市中宇国小 | 沧州市车站国小 | |
沧州市回二国小 | 沧州市回三国小 | 沧州市北环路国小 | 沧州市新兴国小 | 沧州市继红国小 | |
沧州市剑桥国小 | 沧州市芦家园国小 | - | - | - | |
备注:表格信息来源 |
文化
截至2010年8月,新华区内各种民间艺术团体总计100余支,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深、活动较规範的业余民众文化队伍20余支,包括腰鼓队、秧歌队、风筝、健身舞、京剧社、平剧社、梆子剧社等十多种,沧运锣鼓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露天文化广场达20余处,其中规模最大的专业露天文化广场有两处,即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可同时容纳上千人活动的石油二部文化活动中心和十三化建娱乐中心,其次是火车站广场、东体育场门前广场、网通大厦门前广场、沧县礼堂广场等非专业性的较大的活动广场。
新华区开展“和谐邻里”文化建设活动,截至2012年8月,90%以上的社区设立了“读书日”、“社区课堂”,各街道还牵头组织各社区在节庆日举办文艺展演、家庭才艺展示、趣味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文娱活动。
卫生
沧州市人民医院 | 沧州市中医院 | 沧州市民族医院 | 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 |
十三化建医院 | 华北石油精神康复医院 | 沧州市新华区防疫站 | 沧州市新华区妇幼保健站 |
备注:表格信息来源 |
交通
新华区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京沪铁路、朔黄铁路在境内十字交叉,104国道、307国道通贯四极,沧州站、沧州汽车客运东站均坐落于辖区内,东连沧盐、沧黄,西接沧石、沧保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
旅游景点
千童公园
沧州千童公园位于沧州千童南大道、学院路、御宇大道、一排乾水系四至範围之内,总面积8万平方米,是集历史文化展示、绿化景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全园分为6个景区,以千童文化为主线,将“徐福东渡”的千童文化渗透到整个园林的布局之中,给公园赋予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基调树种,共栽植梨树、枣树、杏树等乡土树种500余株。
千童公园

清真北大寺
沧州清真北大寺始建于明建文末年(1402年),历时18载,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式落成。其建筑形式为中国古典式,分前、后、东三院,即讲堂、对厅、经学堂等。礼拜大殿面东,建筑呈“主”字形,通称“九九八十一间”,可同时容纳千余人礼拜,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殿身由古棚、前中、后殿组成。堪称中国清真寺建筑之瑰宝,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北大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