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钻,最早由苏联人研製成功,故名。常有人以此假冒钻石苏联钻是人造化合物,但在色散、折光率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很接近,也具有“火”光闪闪的诱人外貌。但它的硬度较低(),可与钻石互相划刻区分。且导热性远低于钻石,可以“热导仪”鉴定,準确将其区分开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立方氧化锆
- 英文名:cubic zirconia
- 别称:苏联钻
- 硬度:8.5
一种人工合成矿物。自然界迄今未见其对应的天然矿物,仅有其同质异像矿物—斜锆石。化学成分为zro2。等轴晶系,故也叫“等轴氧化锆”,并按英文名缩写为cz。由于合成方法与容器的限制,一般看到的都是长条状的小萝蔔般的晶体,无特定的晶面。1976年在前苏联和瑞士率先合成。晶体为无色透明,加入某些微量元素后,也可获得橘红、玫瑰红、黄、紫、绿、茶、墨黑等色。玻璃光泽。均质性,折射率n=2.15~2.22,无重折射。色散0.055~0.060(大于钻石)。无多色性。大多在长波紫外下可发生黄橙色萤光,短波紫外下可有黄色萤光;也有的只有在短波紫外下有萤光,长波下无萤光;还有的完全无萤光。硬度7.5~8.5。相对密度5.6~6(比钻石重1.7倍)。无解理。断口贝壳状。立方氧化锆以其具有高于钻石的色散和相近的折射率,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钻石代用品之一。在我国有“宝光钻”、“俄罗斯钻”等的称呼。缺点是硬度稍低,比重太大。目前各工业国均能合成,我国也有足够数量供应。
苏联钻也被一些人称为瑞士钻,锆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