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食色性也(汉语词语)

(2020-01-03 17:26:27) 百科
食色性也(汉语词语)

食色性也(汉语词语)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

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

孟子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诗经的观点以及孔子支持诗经的观点为证。

诗经观点:‘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讲:‘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孔子观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食色性也
  • 性质:文章
  • 作者:告子
  • 反映问题:人性论的观点

出处

告子的 食色性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经的:‘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的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 。语出自 《论语.子罕》《论语.卫灵公》

论证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
告子只说出了人有动物的相类似的特性;
孟子的观点:仁义礼智也是人的本性;孟子补充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并要求人应该尽所能的要 仁义礼智。
孔子的观点:人太过追求好色的本性,却没有追求好德的本性,会因为偏物不博,辩是非则有不察。
诗经里的观点,人天生有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依据《老子》五色而不盲反证“色”。
食:新陈代谢;
色:万象(五感);
性:功能,如肛门是排泄的不是吃饭的,排泄即是肛门之性,性之本义从来就不是指男女生殖器官。古书在意,无法说是古书所说,是后人一种解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