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是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于2015年出品的一部动作电影,该片由乔治·米勒执导,汤姆·哈迪、查理兹·塞隆和尼古拉斯·霍尔特等联袂主演。影片于2015年5月7日在美国洛杉矶率先限量放映。
影片讲述前公路巡警麦克斯(汤姆·哈迪饰)成为了费罗莎指挥官(查理兹·塞隆饰)战车的司机,并且带着五个女人横穿沙漠逃难的故事。
2016年2月,该片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同时获得最佳剪辑等6个奖项。
基本介绍
- 导演:乔治·米勒
- 编剧:乔治·米勒
- 主演:汤姆·哈迪,查理兹·塞隆,尼古拉斯·霍尔特,休·基斯-拜伦,罗茜·汉丁顿-惠特莉,莱莉·科奥,佐伊·克拉维兹,阿比·丽,科特妮·伊顿
- 製片人:道格·米切尔、乔治·米勒
- 出品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
- 中文名: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 外文名:Mad Max 4
- 其它译名:冲锋飞车队4
-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公司
- 製片地区:澳大利亚、美国
- 製片成本:1.5亿美元
- 拍摄地点:美国
- 类型:动作
- 片长:120分钟
- 上映时间:2015年05月15日(美国)
- 分级:R级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1392190
剧情简介
世界已崩坏,人性已殆尽,这是个血和火的世界,为了生存所有人都必须残酷的斗争。在无尽的荒芜沙漠中,两个逃亡的反抗份子有可能给这世界建立秩序。麦克斯(汤姆·哈迪饰),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他在混乱中失去了家人,如今的他追寻的只有平静。
弗瑞奥萨(查理兹·塞隆饰),一个用行动说话的强悍女人,她相信穿越沙漠回到儿时故乡是生存的唯一途径。当两人相遇,公路大战也随之爆发。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麦克斯 | 汤姆·哈迪 | ---- |
费罗莎指挥官 | 查理兹·塞隆 | ---- |
纳克斯 | 尼古拉斯·霍尔特 | ---- |
不死老乔 | 休·基斯-拜伦 | ---- |
Splendid | 罗茜·汉丁顿-惠特莉 | ---- |
Capable | 莱莉·科奥 | ---- |
托斯特 | 佐伊·克拉维兹 | ---- |
The Dag | 阿比·丽 | ---- |
Fragile | 科特妮·伊顿 | ---- |
Slit | 乔什·赫尔曼 | ---- |
Organic Mechanic | 安古斯·山姆普森 | ---- |
Rictus Erectus | 内森·琼斯 | ---- |
Valkyrie | 梅根·盖尔 | ---- |
The Bullet Farmer | 理察·卡特 | ---- |
The People Eater | 约翰·霍华德 | ---- |
Keeper of the Seeds | Melissa Jaffer | ---- |
The Prime Imperator | 理察·诺顿 | ---- |
Desperate Woman (uncredited) | 黛博拉·艾德斯 | ---- |
The Vuvalini | Gillian Jones | ---- |
Glory the Child | 可可·杰克·吉利斯 | ---- |
Ripsaw Imperator / The Breakman | 格雷格·范·博斯姆 | ---- |
The Rock Rider Chief / The Winchman | Stephen Dunlevy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
布鲁斯·伯曼 格雷·伯克 吉纳维芙·赫夫梅耶 乔治·米勒 道格·米切尔 伊恩·史密斯 | 乔治·米勒 | 罗茜·库克 温迪·克劳德 罗宾·格拉泽 布雷特·霍金森 | 乔治·米勒 布兰登·麦卡锡 | 约翰·希尔 | Margaret Sixel Jason Ballantine | 柯林·吉普森 | 茜拉·霍克曼 杰西·隆 | 詹妮·碧万 | 安得烈·杰克逊 大卫·尼尔森 |
演职员表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麦克斯演员:汤姆·哈迪前公路巡警,阴差阳错下,他成为费罗莎指挥官战车的司机,帮助后者营救末世独裁者不死老乔的五个妻子。面对身后不死老乔的军队——“战争男孩”的紧追不捨,麦克斯和费罗莎建立了脆弱的联盟,带领五个女人横穿沙漠前往神秘的避难所——绿色之地。而在逃难中,麦克斯一行人逐渐建立了家庭般的紧密情感,与不断逼近的军队和阴魂不散的荒漠野兽展开了殊死抗争。
- 费罗莎指挥官演员:查理兹·塞隆费罗莎指挥官执着去寻求救赎,用自己的毅然和视死如归,让麦克斯逐渐放下了自己的戒心,义无反顾的与其默契合作。
- 纳克斯演员:尼古拉斯·霍尔特片中的战争男孩,最初怀着对“不死老乔”神明般的崇拜和对重生的希望,奋力追杀费罗莎指挥官的车队,而最终在失败中认识了自己的渺小和信仰的虚幻。最后他没有在不死老乔的宗教信仰里死去,而是真实伟大的帮助了费罗莎指挥官后而牺牲。
幕后花絮
- 在2003年,乔治·米勒就打算在纳米比亚的沙漠中拍摄新版“疯狂的麦克斯”,但由于当时美国加强了与许多国家的旅行和运输限制以及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拍摄计画被迫搁浅。
- 在拍摄计画搁浅的2003到2009年间,乔治·米勒曾经打算将故事拍成一部3D卡通片。主演汤姆·哈迪签下了拍摄三部曲的契约。
- 第一部《疯狂的麦克斯》拍摄于1979年,成本35万美元,是导演米勒用作为急诊室医生的工资拍摄而成,捧红了当时的新人梅尔·吉勃逊。
- 影片中的改装车由Colin Gibson设计,他曾担任过《恐龙战队》、《小猪进城》等片的艺术指导。影片设计了超过150款的改装车型。
- 影片中超过8成的特效都并非是电脑特效,而是依靠实际的拍摄、化妆、特技以及道具製作而成。电脑CGI的运用主要是在纳米比亚的自然风光,去除特技道具以及片中塞隆的假肢上。
- 多位当红T台超模加盟了影片拍摄,包括英国的罗茜·汉丁顿-惠特莉、澳大利亚的Abbey Lee Kershaw以及同是是猫王外孙女的美国超模Riley Keough。
- 影片在有剧本之前先有了故事板。故事板由五名画手完成,一共3500幅。导演米勒认为影片是一场“连续的追逐”,台词不需要多少,视觉才是重中之重。
- 查理兹·塞隆为影片中福利奥萨的角色削髮,由此在出演《西部的一百万死法》时不得不戴上了假髮。
- 影片的场景全部是按照故事中事件发生时间顺序拍摄的。
- 新版原计画2010年暑期在澳大利亚开拍,于2011年公映,但天气条件和变换的地理环境使影片拍摄时间不得一再往后拖延。
- 新版并非翻拍,相反导演乔治·米勒将老版的世界观升级,故事搬到核战末日后的澳大利亚,新版麦克斯设定为一个失去了所有亲人的无所畏惧之徒。
- 华纳公司原本打算在《狂暴之怒》的上映影院中贴片放映2016《蝙蝠侠大战超人》的首款预告片,但是这款预告片最终没等到影片上映便泄露了。
- 澳洲男星萨姆·沃辛顿、埃里克·巴纳都曾被盛传是新版麦克斯的演员人选,但沃辛顿透露,他们二人都从未收到过演出提议。
- 澳洲女星泰莉莎·帕尔墨原定出演Abbey Kershaw的角色,但在拍摄日程被延期后,遗憾地不能出演。
获奖记录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结果 | 得奖者 |
---|---|---|---|---|
2015年 | 第19届好莱坞电影奖 | 最佳艺术指导 | 获奖 | |
第4届波士顿线上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
最佳导演 | ||||
最佳摄影 | ||||
最佳剪辑 | ||||
最佳原创音乐 | ||||
第4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
最佳摄影 | ||||
最佳艺术指导 | ||||
第36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电影剪辑 | |||
第14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
最佳美术指导 | ||||
最佳剪辑 | ||||
第12届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剪辑 | |||
最佳艺术指导 | ||||
最佳视觉效果 | ||||
第14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
最佳摄影 | ||||
最佳剪辑 | ||||
第20届佛罗里达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
最佳导演 | ||||
最佳摄影 | ||||
最佳视觉效果 | ||||
第16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
最佳音乐 | ||||
第28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
最佳导演 | ||||
最佳摄影 | ||||
最佳剪辑 | ||||
最佳美术指导 | ||||
2016 | 第73届金球奖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
第27届美国製片人工会奖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摄影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
最佳音效 | ||||
最佳剪辑 | ||||
最佳特殊视觉效果 | ||||
最佳艺术指导 | ||||
最佳化妆、髮型 | ||||
第6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第88届奥斯卡奖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乔治·米勒 | |||
最佳摄影 | ||||
最佳视觉效果 | ||||
最佳音响效果 | 获奖 | |||
最佳化妆与髮型设计 | ||||
最佳音效剪辑 | ||||
最佳艺术指导 | ||||
最佳服装设计 | ||||
最佳电影剪辑 | 玛格丽特·希科瑟尔 | |||
第2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 电影类最佳特技群戏奖 | 获奖 | ||
化妆师&髮型师工会奖 | 电影类最佳年代戏化妆 | 获奖 | ||
电影类最佳特效化妆 | 获奖 | |||
第20届金卫星奖 | 最佳摄影 | 获奖 | ||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提名 | ||
第42届土星奖 | 最佳科幻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
最佳编剧 | ||||
最佳剪辑 | ||||
最佳特效 | ||||
最佳配乐 | ||||
最佳艺术指导 | ||||
最佳化妆 | ||||
最佳女主角 | 获奖 | 查理兹·塞隆 |
幕后製作
为了确保该系列影片的原汁原味,影片将回到前作的拍摄现场,再现澳洲大陆的广漠蛮荒,重新演绎经典的传奇。“相同的人物,相同的世界,但是时间跃进了30年。”剧组还请来《魔戒》的製作班底,以更先进的科技手法重新包装电影额特效,为了力求再续当年的“野蛮、原始、真实”的暴力动作风格,其主题继续充满“大冲击、大爆炸和大碰撞”。
为了营造影片的末日情节表现的立体感,剧组设计一些带有末世情结的道具,有尖刺的大型车辆、用螺母等金属製成的充满后现代朋克风的饰品、钢管和骷髅头合成的十字架等种种道具。
製作发行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比利时 Belgium | 2015年5月13日 | 牙买加 Jamaica | 2015年5月13日 |
俄罗斯 Russia | 2015年5月14日 | 澳大利亚Australia | 2015年5月14日 |
英国 UK | 2015年5月14日 | 法国 France | 2015年5月14日 |
以色列 Israel | 2015年5月14日 | 韩国 South Korea | 2015年5月14日 |
玻利维亚 Bolivia | 2015年5月14日 | 埃及 Egypt | 2015年5月14日 |
德国 Germany | 2015年5月14日 | 香港HongKong | 2015年5月14日 |
义大利 Italy | 2015年5月14日 | 玻利维亚 Bolivia | 2015年5月14日 |
菲律宾 Philippines | 2015年5月14日 | 葡萄牙 Portugal | 2015年5月14日 |
美国 USA | 2015年5月15日 | 台湾 Taiwan | 2015年5月15日 |
南非 South Africa | 2015年5月15日 | 委内瑞拉 Venezuela | 2015年5月15日 |
越南 Vietnam | 2015年5月15日 | 印度 India | 2015年5月15日 |
冰岛 Iceland | 2015年5月15日 | 赛普勒斯 Cyprus | 2015年5月15日 |
爱尔兰 Ireland | 2015年5月15日 | 罗马尼亚 Romania | 2015年5月15日 |
立陶宛 Lithuania | 2015年5月15日 | 保加利亚 Bulgaria | 2015年5月15日 |
芬兰Finland | 2015年5月15日 | 加拿大Canada | 2015年5月15日 |
巴西 Brazil | 2015年5月22日 | 日本 Japan | 2015年6月20日 |
(参考资料)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
---|---|---|---|
Kennedy Miller Productions |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 华纳兄弟公司 | Golden Village Pictures |
Village Roadshow Pictures | InterCom | Warner Bros. GmbH | Cocinsa |
美国威秀影片公司 | Alexandra Films | Twentieth Century Fox | Roadshow Films |
(参考资料)
票房信息
影片于2015年5月14日晚提前登入北美院线,当晚收入370万美元。影片于5月15日扩至全美3702家影院上映,首日含提前场共收1677万美元,表现强劲,排在当日第二名。影片周六再收1627万美元,较周五(不含午夜场)上升24%;而其开画周末三日粗报收入达到4444万美元。
这个开画成绩已经超过了前三部中最高的一部的累积票房(《疯狂的麦克斯3》3623万美元),儘管相对于其1.5亿美元的製片成本而言算不上亮眼,不过鑒于影片获得超高口碑,最终突破成本线问题不大,而且影片在海外68个市场首周末进账6500万美元。
影片评价
看完《狂暴之路》后会觉得彻底无语,当然在接受了这部末世科幻狂欢曲的狂热而又令人不安的画面之后,语言的描绘也不重要了。(《洛杉矶时报》评)
导演乔治·米勒在影片里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但是电影更让人称讚地在于,这些角色特质并不依靠语言或者对话来加以“解释”。影片不仅拥有好故事、好角色,更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片中出现的巨大沙漠龙捲风,这一场戏得到了极好的处理:龙捲风以时速100英里的超快速度在银幕上推进,而这个画面并没有被活跃的摄影镜头和快速的剪辑手法喧宾夺主;而镜头内除龙捲风以外的事物也安排地恰到好处,其真实感和逼真性也是当代电影所缺乏的。(时光网评)
影片充满了非常完美的、惊人的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在这些充满独创性、充满强度的公路戏之外,《狂暴之路》还包括了令人惊讶的深度和角色刻画。(《芝加哥太阳报》评)
电影充满了令人疯狂的想像力,又令人毛骨悚然地滑稽,呈现在大银幕之上最佳的动作片之一。(《完全电影》评)
影片最无序的打斗和碰撞都显得合理,这不是现实主义的範畴,而是富于想像力的规则。米勒导演示範了如何製作动作场景,让之既符合物理学又符合伦理学。有因有果,既有选择又有影响。(《纽约时报》评)
影片真正出色的当然不是故事,精简到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存在感的文戏实在是够痛快,飙车戏动作戏贯穿全片,虽然最后会有点疲惫感,但不妨碍肾上腺素仍然不断飙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关键字就是“疯”,整部电影的製作都是围绕这个词,无论是剪辑调度、角色设计、飙车动作设计、演员表演、特效甚至美术配乐等等,都透着一股邪典味十足的疯劲,让影片完成度极高。(网易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