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吹牛皮(民间俗语)

(2020-06-14 07:46:58) 百科
吹牛皮(民间俗语)

吹牛皮(民间俗语)

“吹牛皮”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个俗语,今义是指“说大话,夸口”。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吹牛皮
  • 外文名:boast
  • 德文:prahlen
  • 法文:se vanter

基本含义

本义:在中国古代,牛皮是用来作打鼓的乐器,所以牛皮是用来敲打的,而不是像竹製乐器等是用来吹的。所以“吹牛皮”的本义就是不搭调。
吹牛皮吹牛皮
解释:1.用来比喻不自量力或信口开河说大话,言过其实。2.闲聊天。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七章:“煤矿工人连不识字的女人都难找下,竟然有省报的女记者爱你小子?吹牛皮哩!”
示例:我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歇后语

鼓上安电扇

起源历史

“吹牛皮”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个俗语,今义是指“说大话,夸口”。那幺,这一俗语及其用法是怎幺来的呢?
据专家考证,“吹牛皮”一词起源于我国的黄河上游一带。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境内时,水流湍急,滩险浪恶,很难行舟。在桥樑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黄河上游沿岸的人们为了解决渡河运输的难题,就想出一个办法:以皮筏代舟。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生活在该地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
吹牛:源于屠夫。从前,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
但宰牛的时候,屠夫极少用这种方法,因为牛体形庞大,皮又很坚韧,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头牛吹胀起来,非有极为强健的横膈肌和巨大的肺活量不可,断非常人所能为。谁要是说他能吹牛,那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是在“吹牛”!“吹牛”又叫“吹牛皮”,但不明其来源的人,为了进一步强化其贬义,将它连谐带讹地说成“吹牛B”;由于这最后一个字在书面上常用“×”来代替,所以,又有人把“吹牛”说成“吹牛叉”。
吹牛皮吹牛皮
人在“吹牛”的时候,常常会显得气势夺人。依据这一点,人们又把运势走旺的人和事形容为“真牛”(真棒)。股市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并不来源于此。股市上涨,走势曲线便向上扬起,形状恰似昂头立角的公牛的轮廓;下跌,曲线便呈下弯的弧形,与弓背垂首的熊相似。
不过,“牛市”之“牛”,与“真牛”之“牛”来源虽不相同,但在“运势走旺”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心理原因

从心理学上来说,吹牛与说大话是一种心理需求,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地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
喜欢吹牛的朋友,喜欢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身份,在心理上达到理想自我的境界,也是出于显示自我、获得别人关注的目的。
而藉助大话提高自信、降低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的典範,当属二战期间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有一次,德国空军一颗炸弹在他附近爆炸,警卫问他为什幺不 赶快躲开。他说:“希特勒永远造不出来能将麦克阿瑟炸掉的炸弹。”这种大话也被称为“正常的大话”,它能让人获得心理博弈优势,在刻意“蔑视”对手的同时,降低了焦虑情绪。
但是如果吹牛过于离谱,那幺就要警惕是否存在心理疾病,躁狂症与妄想会让人变得亢奋、不知疲倦、自我评价过高。这种不正常很容易识别,如果吹嘘得很离谱或完全不符逻辑,就该带他们去精神心理科检查与诊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