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新说》纵观全集,情节独特,角色生动,语言简约,各自成段,褒贬并举,妙趣横生。其构思奇巧,令人忍俊不住;寓意深远,引人掩卷深思。邀名家插图,展图文并茂,作者自题书名,显自信与多才。不失为有心者一读,饭后茶余,拈来一段,开心养性,演绎哲理;口传亲友,笑谈之间,感悟社会与人生。
基本介绍
- 书名:寓言新说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页数:276页
- 开本:16
- 品牌:华夏出版社
- 作者:车安宁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8081397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寓言新说》集156个新创寓言,立足时代,取材现实,融汇古今,变通中外,不乏对家喻户晓的经典寓言之反串与改编,也具网路时代的风格与手法之新编。
作者简介
车安宁,男,汉族,1956年5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副编审。197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并留校工作。任《兰州大学学报》主编等职,被评为“全国学报优秀主编”;曾任甘肃省文史馆副馆长、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委、民盟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武威市副市长等职;2010年任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1979年始,在国内各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数百篇,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个人着作三本。多次获奖。
图书目录
1.乌鸦与狐狸新传
2.当农夫爱上蛇
3.兔子的脱身之计
4.高山与树木草丛
5.母鸡和石头
6.老鼠的表白
7.龟兔赛跑新传
8.蚂蚱与猫头鹰
9.臭虫、青蛙和蜻蜓
10.蟋蟀为什幺相斗
11.苍蝇和乌鸦的感叹
12.乌鸦的悲哀
13.鸭子为什幺不孵蛋
14.造房不住房
15.和尚与吃水
16.兔爷爷的回忆
17.公鸡呼唤乌龟
18.泥鳅的感觉
19.乌龟与火车
20.蚂蚁是谁
21.乌鸦与乌龟
22.守株待兔新考
23.叶公好龙新说
24.螳臂当车新解
25.猴子岂能称王
26.乌龟国的荣耀
27.戏说滥竽充数
28.咖啡与咖啡伴侣的合作
29.香菸和菸灰缸
30.秒针、分针和时针
31.抹布与桌面
32.鱼儿的困惑
33.麻花、油条和大饼
34.两个富人打赌
35.蓝天和大海的对话
36.风车的处世哲学
37.几道菜餚的争执
38.老虎和狮子的郁闷
39.孤独的刺猬
40.兔子的尾巴为何不长
41.左手和右手
42.小白兔吃西瓜
43.钥匙与锁
44.螺丝和螺丝帽
45.猪和小猫照相
46.牛和蜗牛
47.蝴蝶为什幺不採蜜了
48.井底之蛙的困惑
49.老鼠与大象的合影
50.忘恩负义的蝙蝠
51.螃蟹为什幺横着走路
52.黔驴技不穷
53.马马虎虎
54.猴子的偷牌理论
55.癞蛤蟆打官司
56.癞蛤蟆要吃天鹅肉
57.伯乐去世以后
58.富人与偷油的老鼠
59.一只贪婪的老鼠
60.富人、穷人和兔子
61.吹捧与吃喝
62.鸡为何不会浮水
63.猪的梦想
64.麇鹿为什幺是“四不像”
65.猴子吃橡子
66.乌鸦喝到水以后
67.蔬菜的对白
68.不肯回头的狼
69.老鼠要过街
70.狼和公鸡
71.鼠猫相遇
72.兔子为什幺输了
73.邯郸学步新解
74.蜘蛛与飞蛾
75.老艄公敬业
76.恐龙的灭绝
77.果子狸告状
78.读书人与井底之蛙
79.狼的顿悟
80.藏羚羊上访
81.一只苍蝇的独白
82.垃圾与垃圾桶
83.螺丝帽和扳子
84.蚊子和医生
85.你吹我也吹
86.椅子腿传奇
87.气球的吹与不吹
88.虎豹斗嘴
89.假话、空话和大话
90.鹰遇到鸡
91.鸡立鹤群
92.小狗和麒麟
93.猴子又捞月亮
94.鸡给黄鼠狼拜年
95.有人跌倒以后
96.狐狸为什幺要说葡萄酸
97.颜色之争
98.地球与太阳的调侃
99.太阳与月亮
100.鸡毛和蒜皮相遇
101.老鼠又开会
102.花瓶和瓷碗
103.丹顶鹤送礼物
104.河水要犯井水
105.完璧归赵之谜
106.截竿人城新解
107.筷子与刀叉
108.小草和大树
109.麻雀开会
110.聪明驴子和笨驴子
111.愚公不愚
112.借大旗做虎皮
113.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114.两个商人戒赌
115.刻舟并非为求剑
116.真龙来了
117.两个富翁的差异
118.照本本办事的人
119.猴子和兔子的交易
120.烟囱和白云
121.狐狸的礼物
122.狼狈为奸
123.西郭先生和鹿
124.金钱豹与钱
125.两个虎王
126.身不由己的应酬
127.狐狸吃官司
128.兄弟俩的人生旅途
129.狐狸的“智慧”
130.胜利的代价
131.山上有熊猫
132.乌鸦和狐狸的“博”斗
133.黑狗和蜘蛛
134.愚人相亲
135.三个和尚没水吃
136.员外找牛
137.小花猫的狡辩
138.乌龟吹牛
139.公鸡和蛐蛐
140.三个外星人的感受
141.行星开会
142.截获星际电报
143.变个啥好呢
144.滥竽充数后传
145.双手与双脚
146.被饿死的野牛
147.西瓜与芝麻
148.某官拒礼
149.梦中释疑
150.学棋的感悟
151.小花鹿看医生
152.好酒,喝好酒
153.老牛的潇洒与苦恼
154.电梯口的谦让
155.管理有方的寺院
156.狗熊买太阳(寓言小品剧)
后记
2.当农夫爱上蛇
3.兔子的脱身之计
4.高山与树木草丛
5.母鸡和石头
6.老鼠的表白
7.龟兔赛跑新传
8.蚂蚱与猫头鹰
9.臭虫、青蛙和蜻蜓
10.蟋蟀为什幺相斗
11.苍蝇和乌鸦的感叹
12.乌鸦的悲哀
13.鸭子为什幺不孵蛋
14.造房不住房
15.和尚与吃水
16.兔爷爷的回忆
17.公鸡呼唤乌龟
18.泥鳅的感觉
19.乌龟与火车
20.蚂蚁是谁
21.乌鸦与乌龟
22.守株待兔新考
23.叶公好龙新说
24.螳臂当车新解
25.猴子岂能称王
26.乌龟国的荣耀
27.戏说滥竽充数
28.咖啡与咖啡伴侣的合作
29.香菸和菸灰缸
30.秒针、分针和时针
31.抹布与桌面
32.鱼儿的困惑
33.麻花、油条和大饼
34.两个富人打赌
35.蓝天和大海的对话
36.风车的处世哲学
37.几道菜餚的争执
38.老虎和狮子的郁闷
39.孤独的刺猬
40.兔子的尾巴为何不长
41.左手和右手
42.小白兔吃西瓜
43.钥匙与锁
44.螺丝和螺丝帽
45.猪和小猫照相
46.牛和蜗牛
47.蝴蝶为什幺不採蜜了
48.井底之蛙的困惑
49.老鼠与大象的合影
50.忘恩负义的蝙蝠
51.螃蟹为什幺横着走路
52.黔驴技不穷
53.马马虎虎
54.猴子的偷牌理论
55.癞蛤蟆打官司
56.癞蛤蟆要吃天鹅肉
57.伯乐去世以后
58.富人与偷油的老鼠
59.一只贪婪的老鼠
60.富人、穷人和兔子
61.吹捧与吃喝
62.鸡为何不会浮水
63.猪的梦想
64.麇鹿为什幺是“四不像”
65.猴子吃橡子
66.乌鸦喝到水以后
67.蔬菜的对白
68.不肯回头的狼
69.老鼠要过街
70.狼和公鸡
71.鼠猫相遇
72.兔子为什幺输了
73.邯郸学步新解
74.蜘蛛与飞蛾
75.老艄公敬业
76.恐龙的灭绝
77.果子狸告状
78.读书人与井底之蛙
79.狼的顿悟
80.藏羚羊上访
81.一只苍蝇的独白
82.垃圾与垃圾桶
83.螺丝帽和扳子
84.蚊子和医生
85.你吹我也吹
86.椅子腿传奇
87.气球的吹与不吹
88.虎豹斗嘴
89.假话、空话和大话
90.鹰遇到鸡
91.鸡立鹤群
92.小狗和麒麟
93.猴子又捞月亮
94.鸡给黄鼠狼拜年
95.有人跌倒以后
96.狐狸为什幺要说葡萄酸
97.颜色之争
98.地球与太阳的调侃
99.太阳与月亮
100.鸡毛和蒜皮相遇
101.老鼠又开会
102.花瓶和瓷碗
103.丹顶鹤送礼物
104.河水要犯井水
105.完璧归赵之谜
106.截竿人城新解
107.筷子与刀叉
108.小草和大树
109.麻雀开会
110.聪明驴子和笨驴子
111.愚公不愚
112.借大旗做虎皮
113.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114.两个商人戒赌
115.刻舟并非为求剑
116.真龙来了
117.两个富翁的差异
118.照本本办事的人
119.猴子和兔子的交易
120.烟囱和白云
121.狐狸的礼物
122.狼狈为奸
123.西郭先生和鹿
124.金钱豹与钱
125.两个虎王
126.身不由己的应酬
127.狐狸吃官司
128.兄弟俩的人生旅途
129.狐狸的“智慧”
130.胜利的代价
131.山上有熊猫
132.乌鸦和狐狸的“博”斗
133.黑狗和蜘蛛
134.愚人相亲
135.三个和尚没水吃
136.员外找牛
137.小花猫的狡辩
138.乌龟吹牛
139.公鸡和蛐蛐
140.三个外星人的感受
141.行星开会
142.截获星际电报
143.变个啥好呢
144.滥竽充数后传
145.双手与双脚
146.被饿死的野牛
147.西瓜与芝麻
148.某官拒礼
149.梦中释疑
150.学棋的感悟
151.小花鹿看医生
152.好酒,喝好酒
153.老牛的潇洒与苦恼
154.电梯口的谦让
155.管理有方的寺院
156.狗熊买太阳(寓言小品剧)
后记
序言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的出现.标誌着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为寓言较之此前的古老歌谣,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更表现出人类的诙谐幽默和思想上的成熟。寓言除了其趣味性、荒诞性和简明性之外,还更具思想性和哲理性,因此,寓言的出现,还具有非常的哲学意义。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距我们今天已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正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相当,也是中国古典寓言产生和成熟的鼎盛时期。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别有缘故?很值得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去作一番深入探讨,在此不必赘述。
说到对寓言的认识,我也许并没有什幺更为独到的见解,只是觉得寓言与故事经常并提,似有模糊之嫌。严格地讲,寓言不同于一般的故事,二者应当是有所区别的。从理论上讲,寓言应当高于和精于故事,或者说,是故事中的精粹。因此,能写出故事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寓言。
我以为,寓言要写得好,能够广为流传,除了构思奇特、结构巧妙、简洁明了之外,就是每一则寓言都必须要有它的灵魂所在。浏览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无一不是这样。有了灵魂,无论时间、地点怎样发生变化,其所寓之理,才具有普遍性、深刻性。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非常的思维方式,更需要作者源自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省悟。
在我们的记忆中,诸如农夫和蛇、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之类的寓言,已经影响了我们所亲历的几代人。这些寓言除了具有道德训诫和是非判断的功能之外,对于开启少年儿童的思想智力,增强他们的想像力、判断力、辩驳力,甚至增加他们对动物的认知感情,都不无裨益。
说到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我以为它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一是形成早,二是数量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风格。许多精彩的故事,在流传中最终以成语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成为文学典故。其中许多经典的寓言能够流传上千年而依然上口不衰,其表意严谨、简洁精到、巧譬善喻、诙谐得当、一针见血的风格,就是其生命力所在。
但是,中国寓言与西方一些着名寓言相比较,应该说也有它的弱点。这就是它的成人化特点很强,而对于少儿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相对较弱。比如说,我们可以对三四岁的孩子讲一个小白兔与女荔狼的舯喜而裴们却不便去对他们讲诸如:卧薪尝胆、优孟衣冠、庖丁解牛、暗渡陈仓、朝秦暮楚之类的故事。
如果细想一下,我们还会发现,中国经典寓言中的主角大多是以人物为主,并且多为成年人,有名有姓;而西方的寓言则大多是以各种动物作为主角的,这在文学上叫做拟人化的写作方法。
为什幺会是这样呢?如果追根问底,恐怕就是和不同寓言的起源有关。中国经典的寓言,当初并不是由文学家和教育家编写的,而是由当时的贵族政治家或思想家们杜撰和创作的。其所讲述的对象,也根本与幼儿少儿无关,而主要是针对国王君主,或社会显贵阶层。所寓的道理,当然也主要是针对治国方略、政治较量和军事斗争而言的。请想一想,这样的内容怎幺会适合于讲给小孩子昕呢?
我认为,寓言的创作,无论它怎样变化,其独有的特徵、特点是不能变的。特徵就是它的荒诞性和趣味性。荒诞性决定了每一则故事都不能对号入座,也不易去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趣味性则是它吸引读者的前提所在。失去这两性,寓言也就不成其为寓言了。
特点就是它在蕴含哲理的同时,具有辛辣幽默的讽刺性和尖锐的抨击性。虽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具有讽刺和抨击的味道.但在每一个时代,对于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的批评与批判.都总是要借用寓言这种特殊载体的。因为它不仅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也同时具有老少鹹宜,雅俗共赏的特点。
现在有些人编辑出版的寓言册子,总是爱在每一则故事的后面,加上一些鉴赏、评论和提示的话,意在帮助读者领会其寓意。对此.我十分地不赞成。因为对于不同的寓言,因时代、区域、对象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寓意,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自己去领悟,去联想,去理解,才是符合寓言本意的做法,我们为何又要去画蛇添足呢?
当然,所有类型的寓言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简单又複杂,它是随着人们对社会不断感知和对新的事物不断领悟而升华的。不同民族的寓言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寓言也有相同或相似的发展过程。这些话如果细说起来就会很长,而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讲什幺关于寓言的理论与学术问题,所以,写到此就为止了。
谨以上述的文字,作为本书的自序。
作者
二○○六年二月于甘肃武威
二○一三年六月改于兰州大学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距我们今天已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正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相当,也是中国古典寓言产生和成熟的鼎盛时期。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别有缘故?很值得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去作一番深入探讨,在此不必赘述。
说到对寓言的认识,我也许并没有什幺更为独到的见解,只是觉得寓言与故事经常并提,似有模糊之嫌。严格地讲,寓言不同于一般的故事,二者应当是有所区别的。从理论上讲,寓言应当高于和精于故事,或者说,是故事中的精粹。因此,能写出故事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寓言。
我以为,寓言要写得好,能够广为流传,除了构思奇特、结构巧妙、简洁明了之外,就是每一则寓言都必须要有它的灵魂所在。浏览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无一不是这样。有了灵魂,无论时间、地点怎样发生变化,其所寓之理,才具有普遍性、深刻性。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非常的思维方式,更需要作者源自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省悟。
在我们的记忆中,诸如农夫和蛇、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之类的寓言,已经影响了我们所亲历的几代人。这些寓言除了具有道德训诫和是非判断的功能之外,对于开启少年儿童的思想智力,增强他们的想像力、判断力、辩驳力,甚至增加他们对动物的认知感情,都不无裨益。
说到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我以为它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一是形成早,二是数量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风格。许多精彩的故事,在流传中最终以成语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成为文学典故。其中许多经典的寓言能够流传上千年而依然上口不衰,其表意严谨、简洁精到、巧譬善喻、诙谐得当、一针见血的风格,就是其生命力所在。
但是,中国寓言与西方一些着名寓言相比较,应该说也有它的弱点。这就是它的成人化特点很强,而对于少儿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相对较弱。比如说,我们可以对三四岁的孩子讲一个小白兔与女荔狼的舯喜而裴们却不便去对他们讲诸如:卧薪尝胆、优孟衣冠、庖丁解牛、暗渡陈仓、朝秦暮楚之类的故事。
如果细想一下,我们还会发现,中国经典寓言中的主角大多是以人物为主,并且多为成年人,有名有姓;而西方的寓言则大多是以各种动物作为主角的,这在文学上叫做拟人化的写作方法。
为什幺会是这样呢?如果追根问底,恐怕就是和不同寓言的起源有关。中国经典的寓言,当初并不是由文学家和教育家编写的,而是由当时的贵族政治家或思想家们杜撰和创作的。其所讲述的对象,也根本与幼儿少儿无关,而主要是针对国王君主,或社会显贵阶层。所寓的道理,当然也主要是针对治国方略、政治较量和军事斗争而言的。请想一想,这样的内容怎幺会适合于讲给小孩子昕呢?
我认为,寓言的创作,无论它怎样变化,其独有的特徵、特点是不能变的。特徵就是它的荒诞性和趣味性。荒诞性决定了每一则故事都不能对号入座,也不易去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趣味性则是它吸引读者的前提所在。失去这两性,寓言也就不成其为寓言了。
特点就是它在蕴含哲理的同时,具有辛辣幽默的讽刺性和尖锐的抨击性。虽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具有讽刺和抨击的味道.但在每一个时代,对于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的批评与批判.都总是要借用寓言这种特殊载体的。因为它不仅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也同时具有老少鹹宜,雅俗共赏的特点。
现在有些人编辑出版的寓言册子,总是爱在每一则故事的后面,加上一些鉴赏、评论和提示的话,意在帮助读者领会其寓意。对此.我十分地不赞成。因为对于不同的寓言,因时代、区域、对象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寓意,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自己去领悟,去联想,去理解,才是符合寓言本意的做法,我们为何又要去画蛇添足呢?
当然,所有类型的寓言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简单又複杂,它是随着人们对社会不断感知和对新的事物不断领悟而升华的。不同民族的寓言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寓言也有相同或相似的发展过程。这些话如果细说起来就会很长,而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讲什幺关于寓言的理论与学术问题,所以,写到此就为止了。
谨以上述的文字,作为本书的自序。
作者
二○○六年二月于甘肃武威
二○一三年六月改于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