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看板管理,常作“Kanban管理,是丰田生产模式中的重要概念,指为了达到準时生产方式(JIT)控制现场生产流程的工具。準时生产方式中的拉式(Pull)生产系统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生产看板管理系统
- 外文名:Kanban管理
- 来源:丰田生产模式
- 意义:达到準时生产控制现场生产工具
生产看板管理,常作“Kanban管理,是丰田生产模式中的重要概念,指为了达到準时生产方式(JIT)控制现场生产流程的工具。準时生产方式中的拉式(Pull)生产系统可
以使信息的流程缩短,并配合定量、固定装货容器等方式,而使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顺畅。 準时生产方式的看板旨在传达信息:“何物,何时,生产多少数量,以何方式生产、搬运”。 看板的信息包括:零件号码、品名、製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容量、发出看板编号、移往地点、零件外观等。及时生产方式的看板在生产线上分为两类:领取看板
和生产看板
以使信息的流程缩短,并配合定量、固定装货容器等方式,而使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顺畅。 準时生产方式的看板旨在传达信息:“何物,何时,生产多少数量,以何方式生产、搬运”。 看板的信息包括:零件号码、品名、製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容量、发出看板编号、移往地点、零件外观等。及时生产方式的看板在生产线上分为两类:领取看板
和生产看板
什幺是看板管理系统
JIT生产方式是以降低成本为基本目的,在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全面展开的一种使生产有效进行的新型生产方式。JIT又採用了看板管理工具,看板犹如巧妙连线各道工序的神经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看板管理的概念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方法是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后工序之间进行物流或信息流的传递。JIT是一种拉动式的管理方式,它需要从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信息流向上一道工序传递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看板。没有看板,JIT是无法进行的。因此,JIT生产方式有时也被称作看板生产方式。一旦主生产计画确定以后,就会向各个生产车间下达生产指令,然后每一个生产车间又向前面的各道工序下达生产指令,最后再向仓库管理部门、採购部门下达相应的指令。这些生产指令的传递都是通过看板来完成的。看板与MRP的关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看板方式呈现出逐渐被电脑所取代的趋势。
看板的功能
看板最初是丰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从超级市场的运行机制中得到启示,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的。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机能。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 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是看板最基本的机能。公司总部的生产管理部根据市场预测及订货而制定的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总装配线,各道前工序的生产都根据看板来进行。看板中记载着生产和运送的数量、时间、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
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一道工序领取。前工序则只生产被这些看板所领走的量,“后工序领取”及“适时适量生产”就是通过这些看板来实现的。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的规则之一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各工序如果没有看板,就既不进行生产,也不进
行运送;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标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运用看板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过量运送。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附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很容易管理。只要通过看板所表示的信息,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等。改善的工具 看板的改善功能主要通过减少看板的数量来实现。看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工序间在制品库存量的减少。看板管理如果在制品存量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产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掩盖问题。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数量来减少在制品库存,就使得上述问题不可能被无视。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生产线的“体质”得到了加。
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一道工序领取。前工序则只生产被这些看板所领走的量,“后工序领取”及“适时适量生产”就是通过这些看板来实现的。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的规则之一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各工序如果没有看板,就既不进行生产,也不进
行运送;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标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运用看板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过量运送。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附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很容易管理。只要通过看板所表示的信息,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等。改善的工具 看板的改善功能主要通过减少看板的数量来实现。看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工序间在制品库存量的减少。看板管理如果在制品存量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产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掩盖问题。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数量来减少在制品库存,就使得上述问题不可能被无视。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生产线的“体质”得到了加。
看板操作的六个使用规则
看板是JIT生产方式中独具特色的管理工具,看板的操作必须严格符合规範,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概括地讲,看板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六个使用原则:
1、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搬运,
2、看板只能来自后工序看板管理
概括地讲,看板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六个使用原则:
1、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搬运,
2、看板只能来自后工序看板管理
3、前工序只能生产取走的部分,
4、前工序按收到看板的顺序进行生产,
5、看板必须和实物一起,
6、不把不良品交给后工序。
4、前工序按收到看板的顺序进行生产,
5、看板必须和实物一起,
6、不把不良品交给后工序。
看板管理与JIT
在实现JIT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看板(Kanban),看板是用来控制生产现场的生产排程工具。具体而言,是一张卡片,卡片的形式随不同的企业而有差别。看板上的信息通常包括:零件号码、产品名称、製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容量、看板编号、移送地点和零件外观等。
1.看板的功能
JIT生产方式中,看板的功能如下:
⑴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看板中记载着生产量、时间、方法、顺序以及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工序领取。“后工序领取”以及“JIT生产”就是这样通过看板来实现的。
⑵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一条规则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表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通过看板的运用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以及适量运送。
⑶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易于管理。通过看板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库存情况等等。
⑷改善的工具
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的中间储存。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制品
库存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道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而且即使有人员过剩,也不易察觉。根据看板的运用
规则之一"不能把不良品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所需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全线停工,由此可立即使问题暴露,从而必须立即採取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改
善活动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生产线的"体质"不断增强,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JIT生产方式的目标是要最终实现无储存生产系统,而看板提供了一个朝
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工具。
2.看板管理五大原则
后工序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向前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需要彻底改变现有流程和方法。
前工序应该只生产足够的数量,以补充被后工序领取的零件:在前两条原则下,生产系统自然结合为输送带式系统,生产时间达到平衡。
不良品不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没有库存,后工序一旦发现次品必须停止生产,找到此品送回前工序。
看板的使用数目应该儘量减小:看板的数量,代表零件的最大库存量。
应该使用看板以适应小幅度需求变动:计画的变更经由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紧急状况,依照看板取下的数目自然产生。
3.看板的分类
在实际jit系统中,根据需要和用途的不同,使用的看板可以分类为:
在制品看板(productioncard):⑴工序内看板,⑵信号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必须生产和定购的零件、组件的种类和数量。
领取看板(withdrawalcard):⑴工序间看板,⑵对外订货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应该向之前工序领取的零件、组件种类和数量。
临时看板
4.看板与JIT
看板管理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因此也有人将JIT生产方式称为“看板方式”。但是严格地讲,这种概念也不正确。日本筑波大学的门田安弘教授曾指出:“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生产技术综合体,而看板管理仅仅是实现準时化生产的工具之一。把看板管理等同于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因为如前所述,JIT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而看板只不过是一种管理工具。决不
能把JIT生产方式与看板方式等同起来。看板只有在工序一体化、生产均衡化、生产同步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运用。如果错误地认为JIT生产方式就是看板方
式,不对现有的生产管理方法作任何变动就单纯地引进看板方式的话,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在引进JIT生产方式以及看板方式时,最重要的是对现存的
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组。编辑本段看板管理与管理看板的区别 1.看板管理是推行精益生产的重要管理工具。
2.目视管理是伴随着看板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不断完善。
3.从套用範围上来说,目视管理要比看板管理大的多,甚至可以说看板管理是目视管理的一部分内容。
4.从套用企业上来说,目视管理适合于所有企业,而看板管理则主要适合于流水线、组装式作业的企业。
5.看板管理是一种以看板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是目视管理的一个分支,是目视管理的一个具体套用,而管理看板只是一种实现目视管理的工具。
6.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目视管理的常用工具,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7.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
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档案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
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
少的工具之一。编辑本段看板生产的流程 实现看板生产的方法因产品特性和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以图1.04所示的情况为例,看板生产的流程有以下6个步骤:
1)工序B接到生产看板;
2)工序B凭取货看板和空的料箱I到工序A处取货;
3)工序B将装满所需零件的料箱II上的生产看板取下,和取货看板核对后,将生产看板放入工序A的生产看板收集箱内,取货看板则挂到料箱II上;
4)工序B将料箱II取走,并将料箱Ⅰ放到料箱Ⅱ原处的位置;5)工序B开始按生产看板上的要求进行生产;
6)工序A接到生产看板后,去其前道工序取货。
1.看板的功能
JIT生产方式中,看板的功能如下:
⑴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看板中记载着生产量、时间、方法、顺序以及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工序领取。“后工序领取”以及“JIT生产”就是这样通过看板来实现的。
⑵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一条规则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表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通过看板的运用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以及适量运送。
⑶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易于管理。通过看板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库存情况等等。
⑷改善的工具
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的中间储存。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制品
库存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道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而且即使有人员过剩,也不易察觉。根据看板的运用
规则之一"不能把不良品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所需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全线停工,由此可立即使问题暴露,从而必须立即採取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改
善活动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生产线的"体质"不断增强,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JIT生产方式的目标是要最终实现无储存生产系统,而看板提供了一个朝
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工具。
2.看板管理五大原则
后工序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向前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需要彻底改变现有流程和方法。
前工序应该只生产足够的数量,以补充被后工序领取的零件:在前两条原则下,生产系统自然结合为输送带式系统,生产时间达到平衡。
不良品不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没有库存,后工序一旦发现次品必须停止生产,找到此品送回前工序。
看板的使用数目应该儘量减小:看板的数量,代表零件的最大库存量。
应该使用看板以适应小幅度需求变动:计画的变更经由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紧急状况,依照看板取下的数目自然产生。
3.看板的分类
在实际jit系统中,根据需要和用途的不同,使用的看板可以分类为:
在制品看板(productioncard):⑴工序内看板,⑵信号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必须生产和定购的零件、组件的种类和数量。
领取看板(withdrawalcard):⑴工序间看板,⑵对外订货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应该向之前工序领取的零件、组件种类和数量。
临时看板
4.看板与JIT
看板管理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因此也有人将JIT生产方式称为“看板方式”。但是严格地讲,这种概念也不正确。日本筑波大学的门田安弘教授曾指出:“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生产技术综合体,而看板管理仅仅是实现準时化生产的工具之一。把看板管理等同于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因为如前所述,JIT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而看板只不过是一种管理工具。决不
能把JIT生产方式与看板方式等同起来。看板只有在工序一体化、生产均衡化、生产同步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运用。如果错误地认为JIT生产方式就是看板方
式,不对现有的生产管理方法作任何变动就单纯地引进看板方式的话,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在引进JIT生产方式以及看板方式时,最重要的是对现存的
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组。编辑本段看板管理与管理看板的区别 1.看板管理是推行精益生产的重要管理工具。
2.目视管理是伴随着看板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不断完善。
3.从套用範围上来说,目视管理要比看板管理大的多,甚至可以说看板管理是目视管理的一部分内容。
4.从套用企业上来说,目视管理适合于所有企业,而看板管理则主要适合于流水线、组装式作业的企业。
5.看板管理是一种以看板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是目视管理的一个分支,是目视管理的一个具体套用,而管理看板只是一种实现目视管理的工具。
6.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目视管理的常用工具,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7.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
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档案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
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
少的工具之一。编辑本段看板生产的流程 实现看板生产的方法因产品特性和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以图1.04所示的情况为例,看板生产的流程有以下6个步骤:
1)工序B接到生产看板;
2)工序B凭取货看板和空的料箱I到工序A处取货;
3)工序B将装满所需零件的料箱II上的生产看板取下,和取货看板核对后,将生产看板放入工序A的生产看板收集箱内,取货看板则挂到料箱II上;
4)工序B将料箱II取走,并将料箱Ⅰ放到料箱Ⅱ原处的位置;5)工序B开始按生产看板上的要求进行生产;
6)工序A接到生产看板后,去其前道工序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