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花的简介
形态特徵及品种
落叶灌木,小校粗壮,皮孔明显。叶大而稍厚,对生,倒卵形、椭圆形至宽卵形,具粗锯齿。叶柄粗壮。花大型,直径可达20厘米,由许多不孕花组成顶生伞房花序。尊片4枚,花白色、粉红色或蓝色。
栽培变种和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蓝边八仙花(var.coerulea),花两性,深蓝色,边缘花为蓝色或白色。大八仙花(var.hortensls),花为全不孕性,萼片广卵形全绿。紫茎八仙花(var.mandshurica),茎暗紫色或近于黑色,近于全不孕性花。齿瓣八仙花(var.macrosepala),花白色,花瓣边缘具齿牙。银边八仙花(var.maculata),叶缘为白色,花序具可孕性及不孕性花。
生态习性
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日本、朝鲜亦有分布。属暖温带树种,喜温暖阴湿,不甚耐寒。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土壤酸硷度对花色影响很大,酸性土多蓝色,硷性土则为红色。萌櫱力强。在寒冷地区,地上部分冬季枯死,翌春从根颈萌发新梢,再开花。花期6~7月。
繁殖方法
分株、压条、扦插均可。分株宜在早春萌发前进行。将已生根的枝条与母株分离。压条可在梅雨期前进行,l个月后可生根,翌春与母树切断分栽。扦插除冬季外随时可以进行。初夏用嫩枝插更易生根。插穗要具2~3节,摘除下部叶片,以减少水分散失。插后要半遮阳,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栽培技术
八仙花
栽培应选择在蔽荫处,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也不宜浇水过多,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止受涝而烂根,寒冷地区难以露地越冬,可盆栽,需在5C以上室内越冬。花谢后需及时将枝端剪短,促进分枝,新枝长到8厘米~10厘米高时可再次短截,使侧芽充实,以利次年长出花枝。
八仙花系短日照植物,每日黑暗10小时以上约6周才形成花芽。作促成栽培,需经过6~8周冷凉(5C~7C)期后,将植株置于20C温度条件下催花,见到花芽时,即将温度降至16C,这样维持2周后能开花。
八仙花的栽培要点
及时翻盆换土
一般在清明前后出室时对其进行翻盆,翻盆时应先剪去烂根,将肉质根沖洗晾乾,再进行定植。新换盆土,须消毒,翻盆后浇透水,置荫蔽通风处养护,半月后移至半荫的地方。
加强肥水管理
八仙花喜肥,生长旺季可半月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花前花后各追施一次磷、钾肥。因八仙花叶大,叶面的水分蒸腾相对旺盛,需水量较大,在生长节季,一般每天浇透水一次,每隔1天至2天叶面喷水一次,北方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保持盆土的微酸性。霜降前,要逐渐减少浇水量,使枝条生长健壮,有利冬季休眠。
适当控制光照
夏季,八仙花需放置半荫的地方,防止烈日直射,否则叶片泛黄焦灼,影响生长和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