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横卧于子宫内约占分娩总数的0.25%,称为胎儿横位。从医学的角度讲,就是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成直角,属于胎位的一种,并不代表是病理性的,这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胎位。有时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不完全垂直而成一锐角或斜位,则称为斜位。胎体横卧于骨盆入口的上面,先露部为肩,胎头在母体的一侧,而臀部在另一侧,可能是暂时的,最后转成为纵位或横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胎儿横位
- 外文名:Transverse lie of fetus
- 解释:胎儿横卧于子宫内
- 类型:胎位
- 危险性:较为危险
- 结果:很难自然分娩
- 用语:医学术语(妇产科)
- 拼音:tāi er héng wèi
基本含义
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係。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横产式胎肩位于骨盆入口,胎头与臀各居一侧髂凹。所以胎肩先露也称肩先露。按胎肩胛位居母体的前、后力和胎头居于母体左、右侧,称为左肩前、左肩后或右肩前、右肩后4种。足月横产不能阴道分娩,对母儿生命威胁很大,应早诊断,早处理,可做选择性剖宫产手术。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malposition of fetus),其中以臀位最为常见。胎位不正如果不纠正,自然分娩时易造成难产。
胎儿横位

横位很难自然分娩。大部分横位只是暂时的,到了妊娠晚期就会变成纵产式。如果在怀孕后期有较大的波动也会造成一定的危险,必须採取正确复位的方法,避免危险发生,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如果临产仍是胎儿横位,必须採取剖腹产,所以孕妇在多休息的基础上,一定要适当运动运动。
发病人群
多发生于胎头衔接受阻,如骨盆狭窄、前置胎盘或胎儿活动範围过大(如腹壁鬆弛的经产妇、双胎、羊水过多)等情况。
怀孕

胎位变化
也可见于前置胎盘,这是因为子宫下段被胎盘所占据,胎儿先露肩不能入盆,容易变为横位或臀位,还可见于子宫后倾。
体位
羊水中的胎儿,由于头比身体重,也可导致横位,也可见于子宫畸形、子宫肌瘤、脐带异常等情况。
发病原因
常见于腹壁鬆弛的孕妇和经产妇。引起胎位异常的原因通常有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骨盆狭小、盆腔肿瘤、胎儿畸形、脐带异常、羊水过多等因素。
腹壁过于弛松
横位多发于经产妇,因为腹壁松,胎位多变,导致胎儿横位。
羊水过多
常并发胎儿畸形。羊水中的胎儿,由于头比身体重,所以胎儿呈头下臀上的姿势。正常的胎位是胎头俯曲,枕骨在前,叫枕前位;胎儿横卧在宫腔,称横位;臀在下方,坐在宫腔里,叫臀位。横位和臀位,都是胎位不正。即使胎头向下,但胎头由俯曲变为仰伸或枕骨在后方,也是胎位不正。胎头不正,要设法纠正。羊水过多孕妇中,约20%~50%合併胎儿畸形,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和上消化道畸形最常见。无脑儿、脑膨出与脊柱裂胎儿,脑脊膜裸露,脉络膜组织增殖,渗出液增加,导致羊水过多。
早产儿
未满月胎儿,尚未转为头朝下。子宫肿瘤、盆腔肿瘤等阻碍胎体纵轴与母体平行和胎头衔接。
子宫畸形
胎头圆而不能固定,入盆受阻,子宫非椭圆形者,如双子宫、马鞍形子宫等,易导致胎儿横位。
骨盆狭小
产前骨盆测量入口径线小,或初产妇接近预产期而胎儿头部不进入骨盆。
脐带异常
脐带过长,胎儿容易发生脐绕颈,缠绕肢体等
其他
如多胎妊娠、前置胎盘或子宫下段后壁胎盘等因素皆可以导致胎儿横位、侧位。
胎儿位置
当胎儿之长轴和母亲之长轴互相垂直,且胎儿之肩膀或手为先露部位,称为横位,其机率约为322 至1200 个生产中,即有一为横位,当胎儿小于1500 公克或是多胎时,特别容易发生,一般有:
胎儿横点阵图

(1) 胎儿臀位接近母亲之骨盆。
(2) 胎儿之头部接近母亲之骨盆。
若胎儿与纵轴平行,称之为纵产式,可分为头位(胎儿头朝骨盆下口方向)和臀位(胎儿臀部朝着骨盆下口方向)。臀位与横位一样,都是胎位不正。
胎儿横位后果
后果一
横位如未及时处理,会导致脐带脱垂胎死宫内,甚至有子宫破裂危险。
后果二
臀位有破水后脐带脱垂可能。分娩过程中有后出头危险,会造成胎儿宫内窒息,甚至死亡。
做好产前检查,预先诊断出胎位正或不正,如果不正请及时治疗,如未转为头位,则先做好分娩方式选择,提前住院待产。剖宫产可以预防分娩时胎位不正及时避免因胎位不正造成的严重后果。
横位分娩方式
横产式分娩
仅占足月分娩总数的0.25%。
因先露部高浮于盆口,致胎膜早破,宫缩微弱,有时伴有脐带脱出,致使胎儿死亡。有时羊水流出后,宫缩逐渐减弱到停止,经过一段时间后,子宫收缩又变为强烈,在强烈的子宫收缩时能使胎肩挤入骨盆内,或胎臂脱垂,胎体合褶成U形,肩与背下降,或胎颈拉长,但胎头与胎体被阻滞于骨盆入口的上方。此时即成为忽略性横位或嵌顿性横位。
胎位不正图

如果胎儿横位,建议採用剖腹产生产方式。
忽略性横产式
子宫收缩由弱到停止,经过一段时间仍未加处理之后,子宫收缩则发生强烈,成为马鞍式重複收缩。产妇有极大恐惧感,下腹异常疼痛,子宫下段有压痛,脉快,体温上升,子宫紧压胎体,子宫上段变厚,下段变薄伸长。检查者可在此处摸到胎体,也可摸到病理缩窄环,多形成深凹,下段部有明显压痛,有子宫破裂先兆征,此时如果仍得不到解决,则宫缩强烈,可发生子宫破裂。此时,若行内倒转时更可引发子宫破裂,并加上损伤,胎儿死亡。如横产式忽略过久,有时子宫虽未发生破裂,亦可使产妇死于休克衰竭;或者宫腔内发生感染,腐烂分解产生气体,使子宫麻痹膨胀,继而引起全身性感染,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如已发展到危急情况时,边抢救治疗,边準备剖宫产,待病人稍有好转即刻手术,不可盲目操之过急,致产妇已衰竭的情况下加重产伤。
预防措施
1、用艾条薰两脚的至阴穴(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每天一次,每次约十五到三十分钟,薰的时候以别烫伤、有灼热感为度,解开腰带,薰的时候脚要伸直,让自己坐得舒服。
2、每天要坚持散步一个小时以上,比如公园等空气流通的地方,但是也要注意运动适量。
3、保持心情舒畅。
4、适度的体育锻鍊。
5、坚持按期做产前检查。
6、多听听轻缓音乐。
7、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慎用化妆品。
8、经常用手在肚子上轻轻的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按摩。
9、睡觉姿势儘量左侧睡,不要有仰卧习惯。
10、衣服要保持宽鬆。
11、保持周围环境的舒适,穿鞋底较软的鞋子外出。
12、不要有大幅度的弯曲,倾斜。
13、注意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防止辐射。
14、左侧卧睡缓解子宫右倾,使胎儿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15、胎儿横位可在婴儿出生前阶段,多走动,儘量使胎儿恢复正常胎位。
妊娠期解决方法
孕26周前任何胎位都不是固定的胎位,只要加强观察便可。因为宫内羊水较多,胎儿有活动余地,会自行纠正胎位,横位可不做特殊处理,但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若妊娠30周以后仍为横位时,应首先考虑有无骨盆狭窄。如有骨盆狭窄,则无需转位,到时直接行剖腹产;如无骨盆狭窄,可试将横位转成为头位或臀位。比如可以让孕妇採取膝胸卧位。
分娩期解决方法
1、根据年龄、体质、胎次、胎儿大小、骨盆有无狭窄、胎膜是否破裂、羊水留存量、宫缩强弱、宫颈口扩张程度、胎儿是否存活、有无并发感染及子宫先兆破裂等而决定处理方案。如果至临盆还无法自行调整胎儿横位至顺位,则只能採取剖宫产了。
内倒转术图

2、横位比臀位分娩的危险性还大,只有妊娠不足月的小活胎或己经浸软、摺叠的死胎才有经阴道娩出的可能。否则,是无法经阴道生出来的。这好比拿着棍子过门口,门口虽宽,棍子虽细,只有顺着才能拿过去,如果横着拿,则棍子必卡在门框上,若强行通过时,则不是弄折棍子,就是撞破门框,“两败俱伤”。横位经阴道分娩的结局与此雷同,多发生母体子宫破裂与胎儿死亡。因此,横位为足月无畸形的活胎者,以剖宫产最为安全。
3、若横位临产后,孕妇和家属坚持不同意剖宫产者可在乙醚深度全麻下,行“内倒转术”——术者仲手入宫腔,牵出胎足,将胎儿转成臀位后助娩,但是此方法危险性较大,现已很少套用。
4、妊娠后期若发现横位,应引起足够重视,可採用胸膝卧位,艾炙至阴穴等方法进行纠正,若不成功,可进行外倒转术。如果临产前,这种胎位仍未能纠正,就应提前住院施行剖腹产。总之,要定期进行胎位检查及时纠正,以防万一。
胎位不正矫正
膝胸卧位式——这是準妈妈最常用的自我矫正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效果显着。首先要解尽小便,放鬆裤带,然后跪在铺着棉絮的硬板床上,头放在床上,脸转向一侧,双手前臂伸直,手撑开平放于床面,胸部儘量与床贴紧,臀部抬高,大腿与小腿弯曲成直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钟。7天为一疗程,再複查胎位。胸膝卧位将使胎臀退出盆腔,藉助宝宝的重心改变,使胎头与胎背所形成的弧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完成臀位转为头位机会。
侧卧式——以往习惯左侧卧睡的妈妈,现在可以换右侧卧睡了,而原本习惯右侧卧睡的则可以换成左侧卧睡。7天一个疗程,使不正的胎位得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