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小天使》是由李翰祥执导的剧情片,欧阳莎菲、金铃参加演出。
《马路小天使》讲述了一个家庭唯一的支撑母亲死了,五个姐弟只能够靠自己生存,擦皮鞋、卖报纸都做了却还是吃不饱饭、大姐不得已去当了舞女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马路小天使
- 製片地区:中国香港
- 导演:李翰祥
- 类型:剧情
- 片长:100分钟
- 上映时间:1957年04月30日
- 色彩:黑白
基本信息
地 区:香港
语 言:国语
声 音:单声道
类 型:艺术片
语 言:国语
声 音:单声道
类 型:艺术片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顾大妈 | 欧阳莎菲 | ---- |
- | 金铃 | ---- |
- | 朱少泉 | ---- |
- | 尤光照 | ---- |
房东太太 | 红薇 | ---- |
五元 | 严慧 | ---- |
四元 | 严伟 | ---- |
三元 | 严昌 | ---- |
职员表
李翰祥 .... 导演
席静婷.... 演唱
王若诗.... 演唱
姚莉.... 演唱
梁乐音.... 作曲
綦湘棠.... 作曲
姚敏 .... 作曲
尔光 .... 製片人
尔光 .... 监製
席静婷.... 演唱
王若诗.... 演唱
姚莉.... 演唱
梁乐音.... 作曲
綦湘棠.... 作曲
姚敏 .... 作曲
尔光 .... 製片人
尔光 .... 监製
剧情简介
母亲身亡, 大元和二元等五姊弟妹相依为命, 以擦皮鞋, 卖报纸为生. 儘管五人努力干活, 却经常捱饿, 更屡遭欺负. 大元无奈当上舞女, 弟妹不愿她受屈而出走. 五个孩子纷纷走到母亲坟前, 哭诉现实残酷.。
尔光创办的新天创业作;曾于新加坡创下国语片最高卖座纪录。
尔光创办的新天创业作;曾于新加坡创下国语片最高卖座纪录。
导演介绍
李翰祥,中国香港电影导演、製片、编剧。生于辽宁锦州。40年代就读于北平国立艺术学校,专修油画。在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专修戏剧、舞台表演、电影。1948年赴香港。辗转于大中华、长城、大观、永华等影业公司,从事演员、大道具画家、服装管理、编剧、助理导演等工作。1954年执导《雪里红》。同年进入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先后编剧古装影片多部,其中《貂蝉》获1958年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江山美人》获1959年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杨贵妃》获1962年第一届台湾金马奖优秀作品奖及录音编辑奖、第十五届坎城电影节最佳室内彩色摄影奖。《武则天》Woo Ze Tan Queen 获1963年第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同年《梁山伯与祝英台》Liang Sanbo and Zoo Yintai,获第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女主角、美术音乐奖,并获第十届亚洲影展最佳彩色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奖。1966年《西施》Xishe Beauty获第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彩色摄影奖。他也编导反映现实的影片,如《后门》获1960年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此时,他已移师台湾组建国联影业公司。《杨子江风云》获1969年第七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及最佳男女主角,男配角奖。1971年《缇莹》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编剧奖及最佳男主角、黑白摄影、美术、音乐奖。并获第十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美术奖、最佳亚洲传统文化奖。1973年《倾国倾城》获第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及最佳女主角奖、美术奖。70年代香港新浪潮电影作家的崛起与台湾武侠片与爱情片的繁荣使李翰祥辟清史片的蹊径求得生存并走向世界市场。先以取材金瓶梅小说的《金瓶双艳》 (又名金瓶双月)Golden Lotus 1975,开创“风月片”的新潮。后以《瀛台喋血》1976、《佛跳墙》1977、《军阀趣史》1979、《火烧圆明园》Burning of the Imperial place、《垂廉听政》Reign Behind the Curtfain 1983/《火龙》The Last Emperor Aixin Jue Ruo Puyi’s Latter Life(制剧)1987、《西太后》The Empress Dowager(制、剧)1989等清史片再树辉煌,并送往日本等亚洲国家展映。但为此台湾当局禁止他到台湾,港台片商又不请他拍片,沉默长达13年之久。1996年解禁。正当他重新实践壮志赴北京拍摄《火烧阿房宫》时终因操劳过度倒在拍摄现场,壮志未酬。1993年台湾金马奖3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选有《雪里红》、《梁祝》、 《西施》 、《扬子江风云》、《缇萦》五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