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聩
拼音:kuì
注音:ㄎㄨㄟˋ
繁体字:聩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耳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5
笔顺:横竖竖横横横竖折横竖横竖折撇捺
五笔86:BKHM
五笔98:BKHM
五行:木
UniCode:U+8069
四角号码:15482
仓颉:SJLMO
GBK编码:F1F9
规範汉字编号:5867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聩
- 拼音::kuì
- 注音::ㄎㄨㄟˋ
- 繁体字::聩
基本信息
汉字:聩
字源演变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耳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5
笔顺:横竖竖横横横竖折横竖横竖折撇捺
五笔86:BKHM
五笔98:BKHM
五行:木
UniCode:U+8069
四角号码:15482
仓颉:SJLMO
GBK编码:F1F9
规範汉字编号:5867
基本解释
● 聩
(聩)
kuì ㄎㄨㄟˋ
◎ 聋:昏聩。发聋振聩(亦称“振聋发聩”)。
英文翻译
◎ 聩
deaf hard of hearing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聩
聩 kuì
〈动〉
(1) 先天性耳聋。后泛指耳聋 [deaf]
聩,生而聋也。从耳,贵声。——《说文》
蕲州庞君 安常善医则聩。——《东坡志林》
聋聩不可使听。——《国语·晋语四》
(2) 又如:聩眊(耳聋眼花。引申为昏聩)
词性变化
〈形〉
(1) 昏聩,不明事理 [unknown]
近愚则聩。——皮日休《耳箴》
开聋启聩。——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聩聩(胡涂无知,不明事理)
聩 形声。字从耳从贵,贵亦声。“贵”指“中坚”、“支撑”,引申为“精华”。“耳”与“贵”联合起来表示“耳听人语声”。本义:耳听人语声。转义:耳听嘈杂声。转义的引申义:只能听到杂音而不能听清人语声的半耳聋疾病。说明:人语声是环境声响中的精华部分,只有听懂了这一部分声音,人才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和生活。如果听力机能出了问题,不能听清人语声,而只能听到环境的嘈杂声,那幺他的生存和生活就会遭遇极大困难。文献中的“聩”字,主要指主观上不能听逆耳忠言,而爱听阿谀献媚的嘈杂声;或指一种半耳聋性疾病,患者能听到环境声响,但无法听清人语声。
聩:病名。系指先天性耳聋的病证。《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韦昭注:“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
汉语字典
[①][kuì]
[《广韵》五怪切,去怪,疑。]
亦作“瞶3”。“聩1”的繁体字。
(1)生而耳聋者。后泛指耳聋。
(2)昏聩,不明事理。
音韵参考
[平水韵]:去声十卦
[粤 语]:kui2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五怪切《韵会》鱼怪切,𠀤音𩕕。《说文》聋也。《晋语》聋聩,不可使𦗟。《注》生而聋曰聩。 《类篇》或作𦖥。亦作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