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蚕茧(中药)

(2020-02-20 06:59:00) 百科

蚕茧(中药)

蚕茧,中药材名。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功能主治为: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疮,痈肿。《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蚕茧
  • 汉语名称:Can Jian
  • 别名:蚕衣,茧黄,蚕茧壳

来源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

性味归经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疮,痈肿。《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生产区域

全国养蚕地区均产。

药材性状

呈长椭圆形,或中部稍缢缩,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未经羽化的蚕茧,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药理作用

蚕蛾的茧有拟胆硷作用。先用石油醚、乙醚、氯仿处理过的蚕茧的90%乙醇提取物对麻醉猫的血压、离体豚鼠迴肠及家兔十二指肠上均呈现胆硷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标本上,对横纹肌无作用。

相关配伍

①治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饮送下,日三服。(《圣惠方》茧黄散)
②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一盏。(《朱氏集验医方》)
③治小儿因痘疮余毒,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生白矾捶碎,实茧内,以炭火烧,矾汁乾,取出为末。乾贴疳疮口内。如肿作痛,更服活命饮。(《小儿痘疹方论》绵茧散)
④治反胃吐食:蚕茧十个。煮汁,烹鸡子三枚食之,以无灰酒下,日二服。(《普济方》)
⑤治口糜:蚕茧烧灰,调蜂蜜,抹口内。(《泉州本草》)

相关论述

《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化学成份

用鲁桑叶饲育的蚕,其茧的化学组成如次:水分1.40%,灰分1.14%,蛋白质97.34%,醚溶性浸出物0.26%,纤维0.39%。蚕茧主要是由纤维状蛋白质丝纤蛋白,外包以另一种蛋白质丝胶蛋白粘结而成,此外尚含少量油脂类、色素、无机物等等。在生丝中,丝纤蛋白约占70%,丝胶蛋白约占22%。丝纤蛋白是一种角蛋白,其组成胺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为最多,此二胺基酸的氮,约占总氮的80%。10万克丝纤蛋白所含胺基酸如次(物质后数字,是克分子数):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缬氨酸29,亮氨酸7,异亮氨酸9,丝氨酸1

特别说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