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茧(汉语汉字)

(2020-08-12 01:44:26) 百科
茧(汉语汉字)

茧(汉语汉字)

1.一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或分泌某种物质做成的壳。如:家蚕、柞蚕和蓖麻蚕、天然彩色蚕、蓖麻蚕、等。

某些动物(蛾、水蛭、蚯蚓、涡虫)幼虫期形成供蛹(yǒng)(pupa)休眠之小室,给幼虫提供生长发育的环境,一般幼虫蜕变成成虫的时候会结茧。

2.是手、脚上因劳动、走路等摩擦而生的硬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茧
  • 拼音:jiǎn
  • 五笔86版:AJU
  • 属性:词语

汉字

基本释义

〈名〉
(1) 许多昆虫幼虫在化蛹前包围身体大部分的由丝组成的外皮,在其中化蛹。家蚕的茧是商业蚕丝的来源 [cocoon]
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蚕茧;茧儿(喻指秘事;名堂;见不得人的事);茧素(白色的生绢);茧纸(用蚕茧製作的纸)
(3) 指茧丝 [silk]。如:茧衣(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以蚕丝织品製成的衣服);茧物(丝织物);茧蚕(吐丝做茧之蚕)
(4) 絮丝棉的衣服 [silk dress]。后作“襺”
(5) 通“趼”。手掌或脚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callosity;callus]。如:老茧

词性变化

〈形〉
(1) 形状如茧的 [resembling a cocoon]。如:茧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状,形小如茧似栗);茧卜(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抟米、麦粉若茧状,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
(2) 声气低微貌 [low]。如:茧茧(声气低微的样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同𦬕。《玉篇》茧,草衰也。
(茧)〔古文〕絸《广韵》古典切《集韵》《韵会》《正韵》吉典切,𠀤音趼。《说文》蚕衣也。《礼·祭义》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
《释名》煑茧曰幕。贫者着衣,可以幕络絮也。或谓之牵离,煑熟烂,牵引使离散如绵然也。《礼·玉藻》纩为茧,縕为袍。
茧茧,声气微也。《礼·玉藻》言容茧茧。《疏》犹绵绵,声气微细茧茧然。
《战国策》足重茧而不休息。《注》足伤皮皱,如蚕茧也。 《类篇》或作𦇂。俗作蠒,非是。(茧)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茧
蚕衣也。从糸从虫,黹省。絸,古文茧从糸见。古典切

动物的壳

变态发育行动物
一种变态发育行动物,由刚出生时再变成飞蛾等等。
茧,读音jiǎn。原产中国北部,主食为桑叶,也可用鹅菜补充。茧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米(1000~3000英尺)连续的丝织成的。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成虫成虫的蛾不能飞,它又被称为“蚕蛾”,只是用于产卵以繁殖后代。因为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昆虫茧
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或中部稍缢缩,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长 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未经羽化的蚕茧,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
茧衣茧衣
蚕蛹
蚕蛹是完全变态昆虫蛹期的囊形保护物。通常由丝腺分泌的丝织成,如蚕和蓖麻蚕的茧。举尾虫、地老虎的茧由泥土胶合而成,金龟子的茧由分泌的粘液和土而成,刺蛾的茧由分泌的钙质而成。
某些动物(大多是节肢动物如蝴蝶、蛾、水蛭、蚯蚓、涡虫)幼虫期形成供蛹(pupa)休眠之小室。有的蜘蛛织茧包裹着卵,保护其转化为成虫。
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蚕茧;茧儿(喻指秘事;名堂;见不得人的事);茧素(白色的生绢);茧纸(用蚕茧製作的纸)
指茧丝 [silk]。如:茧衣(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以蚕丝织品製成的衣服);茧物(丝织物);茧蚕(吐丝做茧之蚕)
絮丝棉的衣服 [silk dress]。后作“襺”

皮肤状态

人类
1.手、脚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老茧、茧子。
2.通“趼”。
3.手掌或脚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形状如茧的,如:茧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状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