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包括比拟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常与静态描写联袂相生,从不同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徵。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动态描写法
- 外文名:Dynamic description method
- 类别:绘画
例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的动态描写,举其两例如后:“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绘声、绘色、绘形地将动态的水描写得壮观有气势,是雨中登泰山特有的一景,写出了作者能领略到他人难以在泰山见到的奇观。又如对云步桥附近松树的拟态描写,化静为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动,赋予灵性、造成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这种描写不仅将静态的松树写成动态,而且还赋予它情感和性格,深化了景物的内涵,表达了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