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

(2020-02-05 13:47:08) 百科

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

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也称三叉神经营养综合徵,是因中枢或外周性的损害累及三叉神经系统,引起三叉神经支配部位感觉障碍和营养性溃疡的一组临床综合徵。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本病最明显的病变是鼻翼部发生结痂性损害,继而形成一个新月状无痛性溃疡,逐渐扩大至鼻唇沟、面颊和上唇,局部皮肤知觉消失。

基本介绍

  • 别称:三叉神经营养综合徵
  • 英文名称:trigeminal trophic lesions
  • 就诊科室:神经科、皮肤科
  • 多发群体:中年女性
  • 常见病因:肿瘤、感染、外伤、手术及血管损伤等累及三叉神经系统
  • 常见症状:三叉神经支配部位感觉障碍和营养性溃疡

病因

该区的肿瘤、感染、外伤、手术及血管损伤等均可诱发本病。
1.医源性的三叉神经损伤后较多见。治疗三叉神经痛所採用的神经外科方法,如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加塞式神经节凝固术(酒精、甘油或其他液体注射)、三叉神经感觉根或周围支切断术等都可引起。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皮疹、顽固性瘙痒、感觉麻木等。
3.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面部急性感觉缺失或溃疡形成。
4.患者对三叉神经辖区感觉异常或对溃疡区域不自主地抓挠诱发或加重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
5.外伤及骨折也可产生神经营养性溃疡。
6.延髓空洞症可引起面部皮肤营养性溃疡。
7.麻风性三叉神经炎可产生鼻翼部溃疡。

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一般为本病首发的临床表现,患者因难以忍受感觉障碍所致的不适感而就诊。通常表现为单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异常,具体为皮肤痛温觉减退、发痒、烧灼感、刺痛感,甚至有皲裂脱皮。部分患者表现为面部疼痛,其疼痛的强度非常严重。疼痛的性质表现为灼烧感、跳动感、刺痛感。继而形成一个新月状无痛性溃疡,溃疡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经第二分支(上颌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特别是鼻翼及其附近。溃疡通常为单侧,很难癒合。溃疡逐渐扩大至鼻唇沟、面颊和上唇,局部皮肤知觉消失。因溃疡出血,经久不愈,鼻软骨可受到破坏。其溃疡形成的瘢痕发生挛缩时,可引起上唇上翘,形成一种“嘲笑式”的表情。鼻前庭受累时可有结痂。由于鼻尖部神经的分布与鼻翼不同,其有筛前神经的鼻内侧支支配而不受半月神经节切除的影响,所以鼻尖部很少发病。偶尔前额、头皮及颧骨部也可出现营养性溃疡。
此外,还可产生与神经障碍有关的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虹膜炎、面部痉挛或麻痹、感觉异常、鼻黏膜乾燥及溃疡出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等併发症。
除真皮小血管周围可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外,无特殊变化。神经检查可见到神经肿胀,神经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神经退行性变。

检查

三叉神经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反射三个方面。

诊断

根据三叉神经损伤病史及其支配的皮肤知觉消失、感觉异常和鼻翼部发生营养性溃疡等症状,可诊断为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但应与基底细胞癌、流行性脑炎后发生的营养性损害、帕金森病产生的鼻部溃疡、疱疹性溃疡、深部真菌病、梅毒、坏疽性脓皮病、面部中线肉芽肿及人工性皮炎等疾病引起的溃疡鉴别。

治疗

因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的原因不同,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少感觉异常、控制强迫行为和缓解疼痛。用维生素B、地西泮、多塞平或阿米替林疗法、电离、辐射、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有效。目前,多篇文献报导,高剂量的加巴喷丁能部分缓解疼痛症状。亦可外科手术干预,可进行颈交感神经切除术、用皮瓣移植、结构重建术等。预防创伤,控制继发性感染是必要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