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红缘层孔菌

(2020-01-24 12:31:52) 百科
红缘层孔菌

红缘层孔菌

红缘层孔菌,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松生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Sow.ex Fr.)Karst.的子实体。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江苏、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红缘层孔菌
  • 别称:红缘树舌、红缘层孔、松生层孔、红带菌
  • :真菌界
  • :真菌门
  • :层菌纲
  • :非褶菌目
  • :多孔菌科
  • :拟层孔菌属
  • :松生拟层孔菌
  • 採收时间:夏、秋季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 毒性:无毒

入药部位

子实体。

性味

味微苦,性平。

功效

祛风除湿。

主治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相关配伍

治矿工寒腿病:红缘层孔菌适量,水煎或泡酒服。每次服用量不宜超过1g。(《中国药用真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採摘后去掉污物,切片,晒乾备用。

形态特徵

子实体多年生,木质。菌盖半圆形、扇形或马蹄形,侧生,(4-30)cm×(6-40)cm,厚2.5-20cm,盖面初期有一层橙红色胶样皮壳,后渐变硬,颜色变为灰色、污灰色、黑褐色至黑色,有明显的环棱;盖缘钝,薄或厚,新生的盖缘近白色,渐变灰黄色、红色至红褐色。管口面白色或乳白色,乾燥后呈黄色或米黄色;管口小,圆形,每1mm间3-5个,管壁厚;菌管多层,每层厚3-5mm,新鲜之菌管层可与上层剥离。菌肉木栓质至木质,近白色,乾燥后呈淡褐色,有环纹。有小囊状体,无色,薄壁。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光滑,无色,(5.5-7.5)μm×(3.5-4)μm。
红缘层孔菌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600-3800m的松、杉等针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阔叶树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江苏、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平,半球形或马蹄形,长径7-35cm,短径5-24cm,厚3-8cm。表面灰色或黑色,有的具红色胶质皮壳,有较宽的同心环棱,边缘赤栗色、黄色或类白色。管口面浅黄色或锈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5个。纵剖面可见菌管多层,每层厚3-7mm。木质或木栓质。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具有抗肿瘤等作用。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真菌》:“祛风除湿。治寒腿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