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姐姐,真名戴莹,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MFA艺术硕士研究生,国家一级播音员。2005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2006年主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名牌少儿节目《小喇叭》,被小朋友们亲切的称为“春天姐姐”,深受全国亿万小朋友的喜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戴莹
- 别名:春天姐姐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3月29日
- 职业:主持人
-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 星座:牡羊座
- 爱好:唱歌、旅游、读书、集邮
- 喜欢的音乐:甜蜜的、悲伤的
- 喜欢的季节:春季
- 最想做事: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做点事
- 最想採访的人:全国的小朋友
职业生涯
怀揣梦想
春天姐姐对广播的迷恋是从大学时候开始的。收音机里的主持人或正襟危坐、或娓娓道来、或幽默搞笑、或催人泪下,情绪跟随着电波喜怒哀乐、放飞想像。这种奇妙的情感体验让她对主持人充满了无限的嚮往。她告诉自己:话筒,将成为你一辈子的伙伴。从那时起,她开始去电台实习,听节目、写稿子、买个话筒自己在家练、考国语一甲证书……她的广播梦从未动摇过,毕业时只做了一份简历,只投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许是上天垂怜,也许是“无知者无畏”,机缘巧合般地,她踏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
进入央广
走进广播的大门,她才感觉到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春天姐姐从一个青涩的小主持慢慢成长起来,新闻、音乐、生活、情感、老年各类节目都有涉猎,过程中有收穫,有教训,更有用心的付出。
2006年,是春天姐姐播音生涯中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小喇叭》栏目组的李晓冰老师、郑晶姐姐、蔡光老师,从此与《小喇叭》结下了不解之缘。坐进《小喇叭》的录音间,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少儿广播节目的特别魅力。亲切柔和的播音风格、技巧高超的故事播讲、生动逼真的角色演绎,“一切为孩子播音”的理念深深融化在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经典节目中。在那一刻,春天姐姐被深深地触动了。李晓冰老师的一句“你的声音挺适合少儿节目,希望来试一试”,让她有了一个面对新挑战的机会。就这样,她从零开始,拜师学艺、刻苦钻研,从那一个夏天开始,《小喇叭》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春天姐姐”。
走进网路
新媒体的时代,《小喇叭》也需要与时俱进。春天姐姐也在创新技术手段和交流渠道上做一些尝试,努力让自己和《小喇叭》与听众拉的更近。春天姐姐的微博冬粉数已接近150万;微信公众账号关注用户超过2万多个家庭;论坛留言、电子邮件和纸质信件数量每年以10万计;每年全国甚至世界华人区直接参与节目製作与互动的小听众达数千人……《小喇叭》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藉助网际网路的力量,《小喇叭》已经不仅仅存在于收音机的另一端,而是真正来到了小听众的身边,无论小听众身在何方,哪怕远在大洋彼岸,都能成为《小喇叭》大家庭中一员。
“每天晚上临近8点,小可爱们钻进小被窝或坐在小桌前,打开收音机或连上网路,安静地等待着那一声‘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然后进入属于他们自己的梦幻世界……”每当春天姐姐想到这样的场景,就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期待,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做孩子们永远喜爱的《小喇叭》,这就是春天姐姐想做、要做,并一直努力在做的……
播音风格
从开始主持儿童节目起,春天姐姐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播音主持业务更加优秀,如何能更好地继承《小喇叭》的衣钵”。她在“中国之声十周年我的成长”一书中写道:“曾听一位大师说过:学名家者,生;像名家者,死。怎样播讲得更具个人特色,树立起“春天姐姐”独有的风格呢?是以一个大人的身份和孩子说话,还是坐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这些思考始终伴随我不断的审视自己,去实践、去创新,稳步的夯实正确的创作道路。刚主持少儿节目时,我的状况频出。语速快、吐字不够清晰、不自然的拿腔拿调……总是把握不住少儿节目的精髓。于是我走进传媒大学播音系深造,对优秀的少儿节目多听多分析,看书研究少儿心理,多次走进幼稚园,坐在角落里听小朋友们之间的对话。想做好“孩子王”,首先要懂他们。我发现:孩子们使用的都是短句子,几个字一停,经常重複,没有什幺成语,都是一些简单、实用的辞彙。他们很容易哭也很容易笑,肢体语言往往比表情更丰富……针对小朋友的诸多特点,我开始调整主持词,放慢自己的语速,改变自己对孩子们说话方式。不用说教、不用长辈语气,蹲下来,走近去,走到孩子们中间,融入孩子们的世界里。活泼、真诚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亲和、温暖地给孩子们讲故事。这,就是‘春天姐姐’”。
春天姐姐

播音心得
春天姐姐永远坚信:真实的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对孩子们真诚、不做作,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的。伪装不可能持久,而她也不要那样累心的活着。她在自己的成长手册中这样写:“《小喇叭》的客群主体是孩子,只要‘小朋友喜欢你、信任你、需要你’,我就会坚定的走下去。当孩子们变身恐龙时,我就是恐龙;她们变身成公主,我就是公主。我能给他们的童年,是儘可能多的快乐和希望,少儿节目主持人都很享受于自己回归本真,在童话里平实地和孩子们一起看风景的状态。因为贴近孩子,所以我们能看到他们心中比大人还要丰富的世界,成年人逐渐缺失的‘真、善、美’,在孩子的身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和孩子们一起开展环保活动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有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付出。日常节目中,成品两三分钟的採访,春天姐姐要和孩子们录一个多小时来调动情绪,之后再花一多小时剪辑和配音响。遇到特别节目时,最长的一次,在录音棚里春天姐姐整整待了12个小时,和28个孩子录童谣,一句一句的教,一句一句的跟读。每一次组织小朋友的活动时,她都格外精心,她说:“家长把孩子交到你这儿,你就已经起到了临时监护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小伙伴的热情,耐心的给他们讲解活动安排,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懂稿件、集中培训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再加上照顾好喝水、吃饭、情绪,拍照留影,结束后再安全的把孩子送到每一位家长的手中。虽然这件件琐事都很操心,但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和新鲜的。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小失控、小情绪、小算盘,他们的所思所想绝对可爱、有趣、新奇,让你不由自主的喜欢他们,乐意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少儿节目永远能让你的身心充满阳光!”
在四川地震灾区採访震后新建的阳光国小

春天姐姐常说,她是生性“稚嫩”的快乐“大儿童”。喜欢粉色、喜欢Hello Kitty、喜欢看卡通片、喜欢讲童话、喜欢恐龙、喜欢游乐场……因为主持少儿节目,所以给了自己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理由。每天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永远保持一颗童心,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幸福。所以,她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感谢中国之声,感谢《小喇叭》,感谢帮助指导她的老师们,更感谢不离不弃的所有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