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小麦晚霜冻

(2020-05-20 21:06:50) 百科
小麦晚霜冻

小麦晚霜冻

小麦晚霜冻,又称春霜冻,是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期使小麦植株体温降到0℃以下引起伤害的农业气象灾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小麦晚霜冻
  • 又称:春霜冻
  • 危害:小麦生产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概述

它主要危害北方冬麦区小麦幼穗分化进入药隔形成期和四分子期的小麦。由于晚霜冻在管理挽救时间上的限制,它的危害远远大于早霜冻与生理霜冻。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暖冬年份的增多,小麦晚霜冻的危害已成为小麦生产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霜冻类型

平流型

是在强冷空气或寒潮暴发,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

辐射型

是在冷高压控制下夜间晴朗无风,空气比较乾燥,植物表面出现强辐射降温而发生的霜冻。

平流辐射霜冻

是先有冷空气侵入,温度明显下降,夜间太空转晴,风速减小,辐射散热很强,即冷平流和辐射降温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霜冻。

晚霜指标

气象指标

小麦晚霜冻害是由小麦自身的发育状况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一般开始拔节1—5天最低气温-1.5—-2.5度,即有霜冻危害;
2、拔节6—10天最低气温0.5—-1.5度以下即可产生危害;
3、拔节10天以后最低气温0.5—-0.5度以下便有霜冻危害了。
随着拔节时间的延长,其抗寒能力越来越低。
在小麦霜冻气象指标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影响冻害程度。一般前期越温暖冻害越严重;土壤墒情越差冻害越严重;洼地重于高地;沙地重于于低。

小麦营养器官冻害指标

小麦叶片受冻一般分为“0”、“1”、“2”、“3”四级。
(1)“0”级:无冻害现象。
(2)“1”级:叶片冻伤1/2以下
(3)“2”级:叶片冻伤1/2以上
(4)“3”级:全株受冻。

小麦幼穗冻害指标

小麦幼穗冻害指标分为“0”、“1”、“2”、“3”四级。
(1)“0”级:幼穗无冻害;
(2)“1”级:主茎穗冻死,或部分小穗冻死表现主茎无穗或白穗或半截穗;
(3)“2”级:主茎穗及下位櫱穗冻死,表现主茎与下位櫱无穗或白穗;
(4)“3”级:全株无穗,叶片冻乾。

冻害对象

晚霜冻害的主要危害幼穗分化进入药隔形成期和四分子期的小麦。进入药隔形成期后,耐寒能力显着下降,成为对低温临界发育阶段,若遇低温极易受害。

形态表现

晚霜冻害小麦后,小麦生长发育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空心、白穗、小穗不孕和受冻植基部分生新櫱

冻害机理

小麦在霜冻之前,一般生长在较温暖的环境里,组织柔嫩。细胞内外游离水较多,遇较低温度,容易结冰。轻者细胞间隙结冰,重者原生质冻成晶体。细胞间隙结冰后,细胞内水分外渗,解冻时气温往往上升较快,使细胞来不及吸回外渗的水分,引起水分散失,若原生质体成为冰晶体,则直接遭受损伤。二是小麦受霜冻之前,没有发达的根系,没有形成壮苗,再遇地虚缺墒,使冷气入侵,受害面增大。解冻时又无充足的水分供应,使其冻害加重。三是小麦生长发育到一定的不抗低温冻害的能力阶段。尤其是幼穗分化进入药隔形成期和四分子期,不仅抗寒能力大大减弱,而小穗正向两极分化,对外界条件十分敏感,遇到0℃的低温,就要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四是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蛋白功能失活,气温的骤然变化,使株体内部代谢失常。

环境作用

1、晚霜冻害与气候背景及环境条件的关係:一般表现为天气越旱,冻害越重。土壤乾旱,土温变幅大,加上受冻的组织解冻蒸发失水得不到随时补充,而冻害加重。
2、洼地冻害重于高地。冷空气比重大,易在洼地停留,使洼地形成较厚的冷气层,加上洼地辐射散热,形成较强的低温面,使小麦冻害加重。之所谓:“风颳屋脊、霜打洼”即此道理。据调查,高低悬殊明显的地块,低洼处冻害率80%,高处只有65%。
3、前期天气温暖,使小麦处于温暖的环境,降低了抗寒能力,再遇低温,势必冻害。所以前期天气温暖的时间越长,冻害越重。1993年2月21日至4月10日未落透雨,土壤乾旱严重。3月31日至4月2日又出现了23.9—23.7℃的高温天气,使小麦由缓慢生长转变为快速生长,遇4月11日零下1.2℃的低温形成冻害。
4、晚霜与土质条件的关係:土质不同,受冻害程度不同。沙土地持水力差,热容量小,导热率低,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小麦受冻严重。西安八号(下同)冻害率60—90%,淤土地保肥力强,冻害较沙土为轻,一般冻害50%左右。不同土质的冻害重轻顺序为:沙土—黑土—淤土—两合土。
5、晚霜与栽培条件的关係:晚霜冻害程度与播种早晚、墒情好坏、肥力高低等有密切关係。郸城县1993年10月上旬播种的小麦,由于播种足墒、壮苗早发,幼穗发育正常,在4月11日霜冻时,小麦花粉粒已形成,短时的低温(—1.2℃不到1小时)未能致伤花粉粒。所以早播小麦包括西安八号发育正常。晚播小麦,由于还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冻害也轻。11月上、中旬浇水出苗的小麦没有冻害现象。冻害严重的全部是10月15日后播种的。此期小麦腾茬晚,大多是雨期后(10月9日)拖拉机能进地时机耕机耙的,整地质量差,缺苗严重。自10月7日至来年2月14日未落透雨,120多天大旱,使此期的小麦苗弱晚发,幼穗分化较往年推迟一个时期。4月11日正值四分子期,受到冻害。
6、浇水不仅能提高地温,还能提高土壤热容量,增强导热率。当寒流来临时,地下的热量能向上转导,缓冲气温骤变。土壤温度越大,近地面空气中水分含量越高,当冷空气入侵时,易使水气凝结放出潜热。水分增多还能减少地面的有效辐射。综合效应可使气温相对稳定,减轻霜冻危害。据郸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查:浇水的地块地温提高1度以上。同是西安8号品种,没浇水的地块冻害率60℅,经常浇水的地方小麦发育完好。土地深耕细耙,实行科学施肥,能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同是一块地,同是西安八号小麦,熟土层厚土质肥沃的地方小麦冻害很轻,熟土层薄的地方冻害60%。

霜冻预测

(1)、长期预测指标:小麦越冬气温较往年偏高。小麦生长有旺长现象,或提前拔节。开春后气温升降波动较大,打雷后有雪或打雷后有冻的现象。
(2)、中期预防指标(后天):东北方、北方、西北方有大雪、暴雪;后天有以上三方向的冷空气侵入的天气条件;后天临近大城市最低气温5℃以下(田野0℃以下),晴朗无风。上几条指标同时出现,后天必有霜冻。
(3)、短期预测指标(临时):可根据当天14时或20时的气温,减去某时的气温,所得的下降幅度来预测次晨最低气温。一般最低气温在5度以下,晴朗无风,近地面温度就会在0度以下,有霜冻出现。观察天气状况,如白天先吹偏南风,以后转西北风,吹到夜里两三点停止,天空无云,感到寒冷。或白天天晴,微吹北风,傍晚风停、无云,温度下降快。或连日吹北风,风力较大,天气阴沉,但不下雨,傍晚突然风停,云散天开,温度直线下降,第二天早晨便会有霜冻。
在预测霜冻时,可把温度表放在田间与小麦高低相同处,凌晨以后观察,若温度逐渐下降到1—2度,天晴无风,说明有霜冻出现。也可用潮湿的布或铁锹,锄头等铁器放在田里较洼的地方,看到上面有霜花时,一般等1小时便会有霜冻出现。

预防技术

基础预防

预防小麦霜冻必须“以防为主”从长远出发,从眼下着手,建造防护林网,配套田间灌水工程。实现路、林、田、井综合治理。加强预测预报,实行科学种田。

霜前预防

①、根据长期预测指标,小麦旺长提前拔节,用镇压推迟幼穗分化阶段法预防霜冻。镇压可控制小麦旺长,推迟幼穗分化阶段。无论冬春季节都可使用,用具可用井管,油桶装水,打地滚等。没有用具可用脚踩,但要注意地湿时不可镇压。
②、根据小麦霜冻中期预测指标,预测有霜冻,立即浇水。
③、根据短期预测法预测有霜冻,套用连片熏烟法防霜。注意到日出一桿后在停火。

霜后挽救

①、浇水法挽救技术:小麦受霜冻危害后,如果土壤缺墒,应立即浇水,缺肥田,还要根据缺肥情况,结合浇水,适当补肥。
②、割棵法挽救技术:小麦霜冻割棵指的是对麦田总头数受害率在60%以上,对幼穗冻死而叶片正常生长的晚霜冻害麦田,进行霜冻后割棵。因为幼穗受冻后,叶片和茎秆并未停止生长,与再生新櫱争营养、争光照,不利于新櫱的生长发育。割去受冻植株,再生新櫱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再生櫱多成穗成大穗,但要注意:不要挨地割,离地面15CM剪割,以不过分危害未受冻的小櫱。割后立即施肥浇水。连茎叶冻死或冻害率在80℅以上的不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