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番泻叶提取物

(2020-07-31 00:56:28) 百科
番泻叶提取物

番泻叶提取物

番泻是一种生长在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南部和其它众多地方的灌木。其名称是由阿拉伯语单词“sena”衍生而来,并自9世纪以来便用于古印度和古希腊医药中。该灌木可长到大约两英尺高,长着绿色的茎干,豆荚和黄色铲状外形的叶子。其互生叶为常绿,具四至五对披针状或倒卵形的灰绿色脆弱小叶。花小,黄色,具五片具爪的不整齐花瓣。果实包裹于大约5cm长的长方型豆荚中。叶和豆荚或果实可作药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番泻叶提取物
  • 外文名:Senna Leaf Extract
  • 植物拉丁名: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 主要规格:番泻甘 (A+B)6%, 8%, 20%  
  • 检测方法:UV/ HPLC 
  • :豆科
  • :决明属
  • 提取部位:叶

植物简介

番泻叶,异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英文名FOLIUM SENNAE,为刺激性泻药,通过肠黏膜和神经从刺激肠蠕动,属于猛药,建议儘量少用。作用于结肠,一般几个小时内生效。

植物历史

北部非洲和亚洲西南部的人民将番泻作为轻泻剂使用已有数世纪历史。番泻传统上因其导泻特性而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草药。更多的现代研究发现番泻在治疗便秘-不论是因药物造成还是自然而成-方面非常有效。另外,其叶子有时被製成糊状并套用于多种皮肤疾病。癣菌病和痤疮都可用此治疗。

有效成分

狭叶番泻叶含番泻甙C,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荚除含番泻甙A、B以外,还有大黄酸和大黄酚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或大黄素葡萄糖甙。 尖叶番泻叶和豆荚分别含葸类成分0.85~2.86%和2.34~3.16%,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甙A、B、C等番泻甙。这些蒽类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 同属植物耳叶番泻含鞣质,叶含花白甙,树皮含多酚氧化酶。

功能

番泻叶中的活性成分被称为番泻甙。该成分分子在结肠中被微生物转换为另一种物质,大黄酸蒽酮,该物质拥有有益的作用刺激结肠活性(其加速肠蠕动和改善消化)和增加流体分泌。番泻甙的轻泻作用和其活性代谢物大黄酸蒽酮被认为可抑制大肠对水和电解液的吸收,从而增加肠内容物的体积和压力。其将刺激结肠的推进式紧缩运动。另外,对活性氯化物分泌的刺激作用增加了肠内水和电解液的内容。在活性电解液运输中的这些变化依赖于浆膜面上的钙元素。番泻甙的轻泻作用部分经由对结肠流体和电解液分泌的刺激作用,而且该分泌能力以对内生性前列腺素形成过程的刺激作用作为调控。番泻甙可製备成灌肠剂或栓剂或与大便柔软剂或成块纤维轻泻剂混合以组成联合泻剂。

剂量

作为通便剂时,在睡前服用100-150mg。

安全性

番泻甙为强力通便剂,应小心服用,注意剂量。特别是对怀孕,月经期或产后妇女。因为其具刺激性所以不可用于胃肠道有炎症的患者。该对肠黏膜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刺激感,疼痛或噁心,服药过量时会导致液状粪便或腹泻。

化学成分

番泻叶含有:大约3%的双蒽酮甙(番泻甙A,A1,B,C,D,E,F和G);和少量的蒽醌类,其中包括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8-葡萄糖甙;大约10%的粘胶质,丹宁酸和类黄酮。提取物标準含有8%番泻甙。该产品主要由番泻甙组成。

功效

1.清热行滞
2.通便
3.利尿

套用

具一定抗菌功能,临床尚可用于急性胰腺炎、菌痢、流行性出血热、胆囊炎、产后回乳等。适用于药品,
保健品等领域。

套用範围

药品、保健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