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是南北朝张正见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白头吟
- 创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体裁:乐府诗
- 作者:张正见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作品全文
平生[1]怀直道[2],松桂[3]比真风[4]。
语默[5]妍蚩[6]际,沈浮[7]毁誉[8]中。
谗新[9]恩[10]易尽[11],情去[12]宠[13]难终。
弹珠[14]金市[15]侧,抵玉[16]舂山[17]东。
含香[18]老颜驷[19],执戟[20]异[21]扬雄[22]。
惆怅崔亭伯[23],幽忧[24]冯敬通[25]。
王嫱[26]没[27]故塞[28],班女[29]弃[30]深宫。
春苔[31]封履迹[32],秋叶夺妆红[33]。
颜如[34]花落槿[35],鬓似[36]雪飘蓬[37]。
此时积长叹,伤年[38]谁复同[39]。
注释
白头吟:古琴曲名。乐府楚调曲名。
[1]平生:平素。平时。一生。平行一生。
[2]直道:正直的做人之道。
[3]松桂:松树和桂树。
[4]真风:淳朴的风俗。亦指淳朴的风範。
[5]语默:亦作“语嘿”。说话或沉默。喻指出仕或隐居。
[6]妍蚩yán chī:美好和丑恶。妍,美;蚩,古同“媸”,丑陋。
[7]沈浮:沉浮。
[8]毁誉:诋毁和讚誉。
[9]谗新:谗言诋毁新鲜的人和事。
[10]恩:皇恩。
[11]易尽:容易穷尽。
[12]情去:情爱逝去。
[13]宠:宠信。宠幸。
[14]弹珠:‘用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之意。比喻大材小用,以贵搏贱,所用不当。
[15]金市:古代大城市里金银店铺集中的街市。亦泛指繁华的街市。
[16]抵玉:犹抵鹊。比喻大材小用。抵,抵换。顶替交换。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崐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本谓中原所贵者,边陲贱之。后因以“抵鹊”喻大材小用。抵,抵换。顶替交换。
[17]舂山:这里应指出产玉石的崑仑山。崑仑又名舂山。
[18]含香:含服香药。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19]颜驷:西汉人,字季逵,为颜子后代。《汉武故事》中记载:一日,汉武帝辇过郎署,见颜驷龙眉皓髮。问道:“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颜驷答道:“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20]执戟:执戟郎。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
[21]异:奇异。怪异。
[22]扬雄: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人。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着名的辞赋家。
[23]崔亭伯: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虽汉肃宗欣赏其文章,但却一生不得官不得意。
[24]幽忧:幽暗忧愁。过度忧劳;忧伤。
[25]冯敬通: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东汉词赋家。幼有奇才,二十岁而博通群书。由于结交外戚,迁为司隶从事,然亦由此而得罪,免官归里,闭门自保。建武末年曾上疏自陈,犹不被任用,故作《显志赋》以自励。
[26]王嫱: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的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27]没:淹没。
[28]故塞:旧有的边塞。原来的边塞。
[29]班女:指汉班倢伃。指汉班昭,班固之妹,博学高才。
[30]弃:见弃。被抛弃。
[31]春苔:春日的苔藓。晋陆机《婕妤怨》诗:“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
[32]履迹:鞋的痕迹。脚印。
[33]夺妆红:夺去化妆的红色。
[34]颜如:容颜如同。
[35]花落槿:花从木槿树落下。
[36]鬓似:鬓髮好似。
[37]雪飘蓬:雪花飘走的蓬草。雪飘一般的白蓬。
[38]伤年:伤感年华。
[39]谁复同:谁又一样。谁又与以前一样。
作者简介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生年不详,卒于陈宣帝太建中,年四十九岁。幼好学,有清才。梁简文在东宫,正见年十三,献颂。简文甚讚赏之。尝预讲筵,请决疑义,吐纳和顺,进退详雅。四座鹹为属目。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令。属梁季丧乱,避地于匡俗山。陈高祖受禅,诏正见还都,除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府长史。太建(575)中卒,时年四十九。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