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2020-01-18 03:08:32) 百科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是五代词人顾敻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先勾勒秋天的物候特徵,渲染出寂静的环境氛围,由此引出女子的梦境。下片先写梦中情事,后写梦中醒来依恋的心态。全词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真幻世界间徘徊,将思妇的愁怀表现得含蓄蕴藉,余味深长。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 创作年代:五代
  • 作品体裁:词
  • 作者:顾敻
  •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浣溪沙1
庭菊飘黄玉露浓2,冷莎偎砌隐鸣蛩3,何期良夜得相逢4
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5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2. 菊飘黄:指菊花开放。
  3. 冷莎(suō)偎砌:指莎草沿着庭前台阶生长。蛩(qióng):蟋蟀。
  4. 期:料想。良夜相逢:指梦中相见。
  5. 觉来枕上怯晨钟:晨钟催晓,好梦难长,故而言怯。

白话译文

庭中的菊花舞弄着它的金黄,滴滴露水如玉珠在花瓣上滚动,清凉的莎草偎依着清凉的石阶,隐住了蟋蟀高歌求欢的身影。不知今夜是什幺吉祥的时辰?想不到在这美景中与你相逢!
帐后的红烛滴下鲜红的蜡泪,闪烁的光焰摇动着夜的清风,暖暖的薰香暖暖的绣被,温暖着甜蜜的合欢之梦。醒来在枕上回味梦里的欢愉,怕听那一声又一声的晨钟。

创作背景

此词或是作者为抒相思之切与相忆之苦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此词上片写主人公与丈夫相逢在梦中,开头两句交代深秋午夜清冷衰残之景,勾勒清凉秋夜,菊花开、露水浓、莎草萎(因其萎,才觉“偎砌”)、蛩鸣叫等秋天的物候特徵,渲染出寂静的环境氛围,以环境幽寂清冷烘托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首句用一“浓”字,可见玉露之多。接着称生长潮湿土地上的莎草为“冷莎”,说它偎倚阶下,以隐住“蛩鸣”。这里用一“隐”字,似有鸣蛩求侣意。正是这一片凄冷的秋夜景物,引领她进入梦境。“何期良夜得相逢”流露出梦遇情郎的幸运之感,朝思暮想的心愿终于在梦境中得遂,把相思之深与相见之难融在一起,而惊醒之情则由“何期”二字隐隐透出。
下片则转而描写闺房之内温馨静谧的景物,过片换头二句,前句写景,帐后红烛彻夜未息,临风摇曳;后句含情,正是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意。梦中情事虽只这两句十四个字,但由于色彩、气息、氛围、韵味融溶和谐,显示她完全沉浸在欢愉温馨中。结句“觉来枕上怯晨钟”写梦中醒来依恋的心态,尤力重千钧,美梦醒来,更觉惆怅,更见思妇的愁情伤怀。一个“怯”字,生动地表现出她对梦的依恋、闻而惊、惊而“怯”和“觉来”的无可奈何的心态。这个“怯”字,与宋之问“近乡情更怯”的“怯”同妙。
全词围绕着梦境描写,赋咏闺中女子离别相思之苦,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真幻世界间徘徊,描写梦境极其婉转,由现实环境的静谧,让读者可以感受到梦境的温柔和甜美;梦境消失之后,她又“怯”晨钟,点出了女子此种梦多而又怕梦的複杂心绪,由梦境之和美更觉现实之孤单,将思妇的愁怀表现得含蓄蕴藉,余味深长。

名家点评

近代李冰若《栩庄漫记》:写梦境极婉转。

作者简介

顾敻(约928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无考。前蜀王建时以小臣给事内庭,擢茂州刺史。后蜀建国,又事孟知祥,累官至太尉。《花间集》称顾太尉。善艳词,词风似温庭筠。存词五十五首,今有王国维辑《顾太尉词》一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