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2020-02-19 07:32:13) 百科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是非对称信息背景下非合作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套用与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 分类: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等
  • 研究着眼点:经济问题导向
  • 研究结果体现:综合信息结构下的激励

基本内容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研究的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设计问题。博弈论是以方法论为导向的,其研究性质是“实证的”;非对称信息博弈论是以经济问题为导向的,其研究性质是“规範的”。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幺是可能的均衡结果?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幺是最优的交易契约?因此,博弈论与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理论上讲,如果契约能够完善地说明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得到很好的实施,经济激励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然而,这种理想境界只是在交易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更具有普遍性。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引发各种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从而使互利互惠的交易难以进行,造成帕累托最优无从实现。
非对称信息博奕论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信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与信息非对称的内容两种情况。从发生的时间看,信息非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事前非对称),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事后非对称)。从信息非对称的内容看,信息非对称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不可观测,或指参与人的知识不同。这样,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研究最优的交易契约安排就成为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研究的基本内容。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研究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四类基本模型的设计: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的模型)、道德风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隐蔽行动模型(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隐蔽信息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
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中,几乎所有模型都可以在委託人—代理人的框架下进行分析,放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核心是委託—代理理论。这里的委託人、代理人与法律学上的委託人、代理人含义不同,它是根据参与人拥有信息的多寡来定义的。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Agent),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託人”(principal)。在一项契约安排中,委託人、代理人双方既有利益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或冲突的一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代理人可能採取有利于自己但不利于委託人的行动,故委託人在进行机制设计时必须考虑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可以说,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最优交易契约的设计问题,主要的建模理论是委託—代理理论。
在委託—代理理论下,委託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何种行动,只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所产生的一些效果指标(变数),而这些效果指标中包含了外生随机因素的影响作用。故委託人只能根据观测到的信息,选择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以促使其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行动,所以,设计委託—代理模型即为设计一个能够使委託人根据观测到的信息对代理人实施奖惩的最优激励契约(契约)。
一个委託—代理模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委託人的期望效用函式、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所谓参与约束是指代理人接受契约下的期望收益(效用)要大于其它市场机会下能获得的最大期望收益(该收益可称为保留效用);所谓激励相容约束是指在一个激励契约下,代理人总是在所有可能的行动集中选择能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委託—代理理论的建模方法主要有:“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分布函式的参数化方法”和“一般化方法”。三种建模方法均以委託人的期望效用函式、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三个部分构成模型的基本框架,所不同的主要是在对外生随机变数(自然状态变数)的技术处理方法不同。详细内容可参考文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委託—代理理论并不是解决非对称信息博奕问题的惟一理论方法,实际上委託—代理理论在解决比较複杂的非对称信息博弈问题上已经面临很多困难,这也正是作者提出管理博弈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类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是博奔论在经济学上的套用。因此,它也是博弈论研究的重要分支。
合作博弃论和非合作博奔论是方法导向的,它们主要研究:给定信息结构,什幺是可能的均衡结果;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则是问题导向的,它研究:给定信息结构,什幺是最优的契约安排(契约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可以说,非对称信息博奕论的许多具体理论是从研究具体的制度安排中发展起来的。
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时间或内容。据此,我们可将非对称信息博弈分为五类: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
博弈开始时,博奕两个参与人拥有对称信息并达成契约,但随后某个参与人选择了未被另一个参与人察觉的行动,信息是完全的,代理人先于自然行动。设P和A分别为博弈中的两个参与人,N代表自然,A1 和A2 代表A参与人的前后行动,则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可以见下图描述(其他四种类型博奕图例使用相同符号,不再赘述)。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2)隐藏知识或信息的道德风险
博弈开始时,博弈所有参与人拥有对称信息并达成契约,但随后自然选择行动,该行动被某个参与人所观测到,并随后选择行动。信息是完全的,参与人A在自然行动之后行动,并向参与人尸传递关于自然行动的信息。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3)逆向选择
博弈开始时,自然选择某参与人的类型,达成契约。信息是不完全的。该选择未被另一参与人所观测到,并随后两人。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4)信号传递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博弈开始时,自然选择某参与人的类型,该选择未被另一参与人所观测到,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前者选择后考能观测到的行动,如果前者在两人达成契约前採取行动,则为信号传递(见上图);如果在达成契约之后行动,则为信息甄别。这类博弈,信息是不完全的(见下图)。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5)信息甄别

比较

与博弈论、管理博弈论的比较
博弈论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管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管理博弈论都是博弈论的套用分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是非合作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套用,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结构下的最优契约安排问题;管理博弈论是博弈论和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套用,主要研究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问题。
博弈论偏重方法论研究,局中人地位平等,没有明确的设计主体,注重定量模型化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求得博弈问题的纳什均衡解。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主要基于委託—代理理论框架下设计最优交易契约,设计主体为委託人,实施对象为代理人,委託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非对称,委託人通过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使代理人按他所期望的方向行动。
管理博弈论以管理问题为导向,设计主体是管理者,实施对象是被管理者(有限理性人),管理者通过设计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约束、规範被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约束、规範被管理者的行为。管理博弈论对管理博弈问题的表述形式主要採用机制式表述,同时,针对具体问题也可灵活套用博弈论的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及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特徵函式式表述。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博弈论、管理博弈论的比较
1.博弈论(含合作博弈论和非合作博弈论)
2.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3.管理博弈论
本质关係
是2、3基础
是非合作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套用
是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论、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管理学上的套用
研究着眼点
方法论导向
经济问题导向
管理问题导向
研究结果体现
综合信息结构下可能的均衡结果
综合信息结构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博弈的一般表达方式
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
特徵函式式表述
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特徵函式式表述;机制式表述
对“机制”的定义
博弈框架
契约
管理系统内各分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 作用、相互联繫、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
设计主体
不甚明确
委託人
管理组织
针对对象
不甚明确
理性代理人
有限性的管理对象(可以是组织、群体或个人)
信息状况
信息分散化
信息不对称
信息複杂化、多样化
量化情况
定量
定量
定性定量相结合
施行情况
假定施行,但不明确考虑
假定施行,且明确考虑
假定施行,明确考虑如何施行,且在施行过程中进行评估、修改、完善
作用、相互联繫、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