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第三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市级标準化、农村完全高级中学。
学校地处白河县西营镇,离建设中的十天高速公路仅2.5公里。校园偏离闹市,风光旖旎,是理想的育人圣地。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绿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截止2005年毕业于白河三中的学生,副科级以上干部57人,其中副县级以上干部10人,市级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10余人,英模40余人,其中三中82级学生刘安林在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被誉为“当代董存瑞”;“优秀基层干部”万里春是白河“三苦”精神的忠诚实践者;曾经在三中工作或学习过的教师,如今遍布安康十县区,仅白河一中就有40余名,占学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调安中工作的有四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陕西省白河县第三中学
- 英文名:NO.3 High School Of Shaanxi Baihe
- 简称:白河三中
- 校训:立志·崇德·尚学·笃行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立高中
- 主要院系: 高中学制
- 主要奖项:安康市 “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 现任校长: 田世广
办学历史
白河县第三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市级标準化、农村完全高级中学。
创建于文革初年的白河县第三中学,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注定要经受时代风云的洗礼。
文革其间,学校多次被迫停课,甚至取消中学部教学。几经风雨,几经沉浮,直到1970年秋季,教育的曙光开始照临这个多灾多难的学校。国中部得以恢复,紧跟着又增设了高中部,一个在当时集国小、中学、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以其崭新的风貌亮相在西营镇最惹眼的地方,为三中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八六年,第三中学的中学部和国小部正式分离。从此,第三中学步入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自强不息、最佳化育人环境:当您走进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白河县第三中学校园时,你很难想像它当初创建时的模样。那时,学校只有8名教师和土木结构的教室兼宿办室24间,建筑总面积仅有576m2。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强不息的白河县第三中学的全体师生没有怨天尤人、止步不前,他们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后勤社会化等多种渠道,发扬“三苦”精神,努力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在建设50年的历程中,他们持续发展,锐意创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三中几代校长和领导班子把青春年华满腔热血乃至宝贵生命都倾注在白河三中。
校园远景

已故老校长刘世业在1990年调离三中时,怎幺也不忍离开,他抚摸着自己领导筹建的唯一一幢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含泪说“终于有了一栋洋房。”1992年,卫扬国校长为了筹建教室,派后勤总务主任邱邦安和民办教师商国余到西营扫金村包窑烧砖,目的是节省些资金。
1997至2002年,在县委“打破一个旧三中,建设一个新三中”的学校建设总体规划思想指导下,学校先后利用“普九”和“贫困地区义教工程”机遇,拆除危房面积近4000平方米,新建了教学楼、宿办楼、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绿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校园偏离闹市,风光旖旎,是理想的育人圣地。座落在镇东头的白河县第三中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硬体设施
学校现拥有固定资产1500余万元,配备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数字广播,理、化、生实验室,电子备课室,标準化会议室、艺术活动室、文体演出专业灯光音响、教工活动室等功能较为完备,配置先进的一流设施。2004年,在田世广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吸纳社会资金100万元建成1800平方米女生公寓楼一座。2005-2008年,学校建设三年三大步。06年年底,政府确定将粮管所、卫生院划拨给三中;07年国中部教学楼、男生公寓楼建成投入使用;08年综合楼建设(3000平方米)已经动工建设,餐厅建设(1200平方米)已有初步意向。真正实现了“房无一片旧瓦,墙无一块旧砖”建设目标。如今学校国中部服务于一镇一乡,高中部服务与三镇三乡拥有教师127名2000多名学生,37个教学班,实现教学、实验、办公、场馆一体化,成为当地规模一流、环境一流、质量一流的高品位的完全中学。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白河三中抢抓机遇,广拓资金渠道,积极自筹,硬软体一齐上,共投资近千余万元,进行学校硬、软体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环境面貌。
学校还先后建成了标準旗台,休整了花坛,花带、购置盆景花木美化校园,修建了围墙并做成校园文化长廓。为了营造和谐、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在教室、会议室、以及走廊等显着位置布置校训、彩瓷壁画、教育方针、等永久性标语。截止目前,学校已建成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各类实验室、器材室等,各类配备分别达国家Ⅱ、Ⅲ类标準。同时还配备了语音座、投影仪、电视、VCD、DVD、视频展台等电化教学设备,实现了课堂教学电教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队伍壮大。全体教职工发扬“能吃苦、能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学校拥有一支融合了经验与活力的老中青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配备齐全,平均年龄30余岁,学历达标率98%。他们知识丰富,爱岗敬业,努力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学有所长”的学生。近半数的教师分别获得过省、市、县级的表彰奖励。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高考成绩显着: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硕果纍纍,高考成绩居我县前列。
近十余年来,学校不断规範办学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始终承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的目标,大打质量翻身仗,同时在学生思想、文化、身体、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使白河县三中真正成为当地教育的一面光辉的旗帜。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由白河三中考入大学二本以上的学生132人,研究生10余人,副教授1人。截止2005年毕业于白河三中的学生,副科级以上干部57人,其中副县级以上干部10人,市级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10余人,英模40余人,其中三中82级学生刘安林在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被誉为“当代董存瑞”;“优秀基层干部”万里春是白河“三苦”精神的忠诚实践者;曾经在三中工作或学习过的教师,如今遍布安康十县区,仅白河一中就有40余名,占学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调安中工作的有四人。
学校荣誉
1991年被原安康地区文教局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1996年被原安康地委组织部、地区文教局授予“中国小党支部党建先进单位”称号;
1998年被安康市教育局授予“创佳评差最佳单位”;
1999年被原地委
文化传统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立足改革与创新,拓宽办学思路,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高考达线人数逐年攀升,业已形成理工文史齐头并进,体育艺术两翼双飞的高中发展良好态势。先后被命名“文明校园”、“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05年被命名为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近半数的教师分别获得过省、市、县级的表彰奖励。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校歌
五岭山下,冷水河畔,白河三中精神家园。健康成长,梦想起点,人才辈出桃李满园。三苦精神进深山,教育方针永记心间。开拓创新求发展,辛勤耕耘图奉献。
青春无悔苦无怨,谱写教育新的诗篇。
白河三中校歌

校训
立志·崇德·尚学·笃行。
校园管理
科学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白河三中曾经因为诸多原因,造成教师大量外流的局面。从1985年开始,学校实行教师招聘制,职务工资制,职称评定製,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方位考核每个教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局面。特别是新一届校领导班子,他们团结协作,率先垂範,廉洁高效、荣辱与共,把班子建成谋大事、办大事,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坚强核心。正是这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班子,带领全校师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办学目标定位在高标準、高质量、高品位、办白河县一流学校。他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高举改革和发展的大旗,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把白河三中变成西营镇乃至白河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的领导体制,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这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勤政、廉洁、高级的运行机制是白河三中科学管理的措施之一。他们大胆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激发学校内部压力,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因素,谋求学校发展。实行校委会成员工作签到制和党员承诺制,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防腐拒变能力。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切实做到校务、财务公开化。
建立科学规範的工作程式和标準是白河三中科学管理措施之二。他们根据本校实际,借鉴外地学校的先进管理思维和方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各类岗位职责,目标管理及职称聘分离制,使学校的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学校工作的运转井然有序。
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全员聘任是白河三中多年的传统。他们以思想教育为主导,发挥经济槓桿作用,建立教学岗位津贴及教育质量奖制度,劳酬挂鈎,砸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合理拉开奖励差距,适当加大奖励力度,极大的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择优聘评的目的,达到最佳化组合的整体效应。
“以人为本,以法制校”是白河三中的兴学之道。一直以来,学校推行人性化管理,实行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的有机结合。坚持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决策集体化的透明管理办法。集思广益,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学校的长足发展献力献策。
坚持“成人、成材、成功”的办学理念是白河三中的一大亮点。他们在历经“三苦”之后,开始倡导向“三巧”转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教改培训,使教师换脑筋、转观念,树立面向新世纪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终身学习”的意识已深深地根植于教师的头脑中,“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的热门话题与主攻方向。素质教育已全面渗透到教学的各方面,为培养高素质、複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学
狠抓质量,回报政府和社会:“全面育人,质量第一”是白河三中的办学宗旨。长期以来,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以课改为契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以德治校”是白河三中办学的四件法宝。他们抓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学校注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校鼓励教师业务进修和学历提高,资助他们进行教研教改,参加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範课,年轻教师上好学习课,校领导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每学年听课不少于20节,实行校委会成员包年级组负责制。把修师德,树师表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实行目标管理的同时,开始注重对教师的平时考核,综合考评以及过程的落实情况,先后形成了“教学五认真”、“教学六认真”、“课堂常规”、“班务工作量化考评”等常规管理制度和检查辅导措施。经常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各种,评优赛教活动,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并与职称、晋级等挂鈎,半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一大批白河一流的青年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发表在《安康教育》、《白河教育》等刊物的教师论文52篇,6人获安康市优秀教师称号。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稳步增长,使白河三中在市场背景下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学校研究。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方面,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各种新教材的培训,使教师换脑筋、转观念、树立面向新世纪的新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最佳化;改变教育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教学竞赛、专项课题探究等多种形式,教师的新教育观已基本形成,学生对新的教育方式已基本认可,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始落地生根。
三是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营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态。市场是动态的,办学也应该是动态的,教育只有踏着市场的节拍前进,方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学校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形成,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培养要求学生多问“为什幺?”不仅求知其然,而且求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掌握各科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要教育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突破。
四是加大教学投资力度,为教学提供强有利的物质保障。学校投资10万余元购买了“新课标辅导系列丛书”、“初高中名师授课光碟”,“初高中演示实验光碟”,“初高中各科投影片”等;投资近万元充实物理、生化实验室器材设备;投资了3万元购买体育达标测试设备一套;投资15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7个;每年投资近万元接入4MB宽频网,共享海量资源。
五是坚持教育“德”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之中。德育工作由党、团、工会、政教处等其抓共管,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1998年学校向县公安局申请,聘请了校警协助学校的治安综合治理。2000年起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加大依法治校的力度。同时,不断修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2003年学校制定了《白河三中教育教学质量奖惩暂行规定》。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个大教师的工热情,使他们东于为白河三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校园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促进知识与文明的协调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不仅代表学校的形象而且有利于陶冶师生的品质,提升师生的素养。学校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先进的文化占领校园,强化育人分量和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学校新理念管理的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法则是“软性管理”,目标是校园人的发展。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澱,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制约功能。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能够激发校园人对学校目标,準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白河三中精心构建军以校园文化享受与文化创造的空间,让师生理想,信念在此得到实现和升华。让每个学校成员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整体效应。
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过程中白河三中这种渗透以德育为主的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
具体从六个方面做起:
一是学校贯彻每升国旗制度,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二是坚持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不定期组织球赛、书画展、体操、舞蹈、拔河、跳棋、象棋等比赛。
三是坚持每年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日,青年志愿者活动,既:义务劳动,爱心捐助、结队帮困等是坚持每年评选“三好”、“优乾”、“优秀团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充分表彰在学校各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和学生的楷模。发挥积极向上的劳动作用。
五是坚持每学期一次法制、安全报告会;同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联合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同周边饮食摊点签定饮食安全责任书,清查校园周边不规範娱乐场所,加强周边环境治理,保一方净土。六是利用党、团、工会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学校成立了党支部业余党校,参加学习的积极分子踊跃报名,虚心接受党的知识的辅导。由学校团委组织主持的校园广播,校园黑板报办得红红火火。他们经常与学校政教、工会联合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大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003年白河三中团委,被共青团安康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工会也充分发挥了桥樑纽带及监督管理作用,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体育艺术
在白河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上,体、音、美教育活动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与历届校长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从七十年代开始,白河三中在体育教学方面就步入安康市的前列。1974年白河县文教局牵头组建了以白河三中男子篮球队为主的白河县中学生男子篮球队,取得了原安康地区中学篮球运动会的第三名,1975年,由锁运强老师带队的白河三中田径代表队在原安康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了一个第一名,三个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年,被评为“安康地区民众体育先进集体”。时任校长张治选代表白河三中到北京参加了授奖大会。特别是他们的传统项目排球,多次在白河县组织的排球运动会上获得男、女组冠军,从而为白河赢得了“排球之乡”的美誉。1989年秋,白河三中与安康第二师範的联谊赛上,白河三中高一年级排球队以3∶2战胜安康第二师範校队。1993年组织参加“市运会”4×100米接力获得第一名。2001年在安康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女子乙组铅球第二名,铁饼第四名,标枪第五名;女子丙组跳远第二名;男子甲组标枪第四名的好成绩。90年代开始,学校专门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体育教研组。由主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主抓学校体育工作。校长巨观调控指导,保证对此项工作的经济投入与多方面的支持。多年来,体育教研组结合当地实际着眼农村孩子身心特点,发挥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优势,以此为课题进行专题教研,有多篇论文在县级刊物发表、交流,并为高校和军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考取体育学院的学生11名。毕业于三中学生秦宏明,曾获得全国军事五项全能冠军,2002年,他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军事五项全能比赛取得了良好成绩。2005年,白河三中高二文科二班学生王家强同学代表安康市参加陕西省第五届特奥会,在200米、400米短跑项目中,囊括两枚金牌。白河三中体育教研组的特长、特色教育的理念,在实践中逐步成熟现有专职体育老师4人。每年的春季篮球运动会和秋季排球运动会已成为学校的亮点,吸引了周边机关干部,部分民众来校参与活动。
校园风貌

生龙活虎的体育活动与生动活泼的校园广播文化丰富多彩的墙报文化以及生动有趣的文娱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校的品位,增强了多个师生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展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掌声,白河三中的全体师生开心地笑了,他们笑的同时,也深深地明白,一切荣誉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艰辛与汗水,只有勇于开始进取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时代在飞速发展,日益激烈,面对未来,白河三中的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塌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思路,迎接挑战!
学校领导
校长

田世广,男,白河三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校长寄语:白河三中始终坚持着教学手段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后勤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办学目标,恪守办社会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办学宗旨,努力构建学科结构多元化,课程结构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授课形式小班化的学校特色,团结务实,求精创新,通过不断深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经过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重点建设,力争在质量建设、人才培养、中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等跻身省内名校行列。
党支部书记
陶俊明
副校长
姜春、陈新保
团委书记
邓启超
校办主任
陈世军
政教主任
陈宗文
教务主任
柯尊斌,任教科目:中学语文 ;职称:中二; 座右铭:做,永远比说更快乐。
总务主任
邱邦安,命硬老头儿。
教研主任
朱璧富,安康市第二届中学化学教师素质展示活动学科笔试三等奖。
教务副主任
章荣国,安康市第二届中学化学教师素质展示活动学科笔试三等奖。
、行署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普通高中教育先进学校”;
2003年底被教育局、安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命名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2005年被命名为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06年被命名为“市级标準化高中。
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白河县西营镇,离建设中的十天高速公路仅2.5公里。
由白河县城西行87km有一小镇名曰:西营镇。
冷水河穿镇而过,因其地古时盛产鲇鱼,又称鲇鱼套。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西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白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