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装甲(Powered Armor),是一种科幻性质的人类士兵战斗装甲。概念最早提出是在罗伯特·海因莱因执笔的科幻小说《星船伞兵》中。动力装甲类似于动力外骨骼,但是除了要求能够增强人体能力的基本功能外,还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複杂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辅助火力、通信、侦查支持等军事功能。动力装甲可以大幅提升士兵的防护力,运动能力与生存性。动力装甲作为一种科幻的军事装备,曾出现在许多电影、游戏、小说、动画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动力装甲
- 外文名:Powered Armor
- 词条属性:军事装备名
- 概念提出:科幻小说《星船伞兵》
装备介绍
动力装甲是《星船伞兵》原着中地球联邦军机动步兵部队的标準重装备,使用者穿着后身高超过2米,全备重量将近1吨,具备动作同步式驱动系统与核生化防护系统的动力装甲服,外壳覆以轻合金,能有效防护轻兵器或炸弹破片的攻击。由于能同步运动再加上动力增幅,所以大幅提升士兵的防护力,运动能力与生存性。
概念构想
最早提出是在1959年出版、由罗伯特·海因莱因执笔的科幻小说《星船伞兵》(Starship Troopers)。罗伯特·海因莱因提出的影响深远的“动力装甲”这一超前概念,直到51年后的今天,这一概念依然是武器开发商和游戏製作者所参考的基本设计理念。
海因莱因借主角之口描述了他心目的动力装甲概念:“我们的动力服能给我们更敏锐的眼睛,更机警的耳朵,更强壮的后背以携带沉重的武器和更多弹药,更快的腿脚,更聪明,更强大的火力,更持久的忍耐力,还有,更不容易受伤。动力服不是太空服——儘管它也有这个功用。它也不仅仅是装甲——儘管连圆桌骑士都不像我们捂得这幺密实。它不是坦克——但如果真有人愚蠢到用坦克来对付机动步兵团的话,一个机动步兵就可以对付一小队这些玩意儿,无需别人帮助他就能将它们掀翻在地。动力服也不是飞船,但是它能飞,只不过距离很短——从另一方 面来说,不管是飞船还是大气层内的战斗机都无法对付一个穿着动力服的士兵,除非对他所处区域进行饱和轰炸。反之,我们能做很多各种船——无论空中、海中或是太空中的船——无法做到的事。”
简而言之,海因莱因认为动力装甲应当同时赋予穿戴者超越普通步兵的火力、机动性、观测与通讯能力以及防护能力。 动力装甲部队的火力无法与战舰相比,但是一个动力装甲小队所配备的武器就足以对敌人发动精确打击并构成致命的破坏;动力装甲部队无法穿越大气层飞行,但却可以进入飞行器、坦克无法通行的複杂地形执行作战任务——翻越山区、空降月球甚至进入曲折的地底隧道进行作战;动力装甲的观测与通讯设备能让他们对自己的作战区域——通常是以平方英里为单位来计算——了如指掌;最后,动力装甲提供的防护能力使得士兵们得以在极度恶劣危险的环境下安全地执行任务,并且抵御大多数的反步兵武器。在之后50余年的时间里,大多数游戏中的动力装甲都沿用了这些概念。
技术发展
美国洛克西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旗下的伯克利仿生科技公司(Berkeley bionics)自2000年起就在开发军用外骨骼“eLEGS外骨骼系统”。他们的目标是“让士兵在战斗中能够额外携带200磅的负重,并以1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高速行进”。2009年2月26日,伯克利仿生科技公司公布了他们的产品HULC(人类通用型负重外骨骼,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我们离动力装甲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影视角色
游戏与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动力装甲
游戏角色
半条命:戈登·弗里曼
死亡空间:艾萨克·克拉克
光晕:士官长
战锤40000:星际战士、战斗修女
孤岛危机3:先知
失落的星球3:吉姆
战国basara:本多忠胜
使命召唤:高级战争
辐射系列
星际争霸2:陆战队员
丧尸围城4:弗兰克·韦斯特
红色警戒3:特斯拉步兵、化学部队、冰冻军团
动漫影视
蝙蝠侠
钢铁侠
超人:莱克斯·卢瑟、佐德将军
杀戮轮迴:桐谷启二(电影版:威廉·凯奇)
纳米核心:瑞·埃达斯
雄兵连:韦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