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病毒性睪丸炎

(2020-08-23 16:39:25) 百科

病毒性睪丸炎

病毒性睪丸炎(viral orchitis)多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由血行传播,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併发症,能引起睪丸的软化和萎缩,如累及双侧可致男性不育。在炎症过程中附睪可同时受累。本病以往认为好发于成人,未发育睪丸可不受侵犯,而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睪丸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青少年甚至3岁儿童亦有报导,且睪丸萎缩和不孕等后遗症及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基本介绍

  • 中医病名:病毒性睪丸炎
  • 英文名称:viral orchitis
  • 常见病因:由腮腺炎病毒引起
  • 传播途径:血行传播

发病原因

腮腺炎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睪丸炎发病原因。
一、西医观点
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性睪丸炎的主要病因。感染途径以血行感染为主,病程1~2周。
二、中医观点
1.感受寒湿,郁而化热,壅而作痈。
2.嗜食肥甘,湿热下注。

危害

1、诱发其它疾病:睪丸炎易诱发各种严重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威胁男人生命。
2、性功能障碍:睪丸炎可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给夫妻生活带来困难。
3、男性不育:睪丸炎还可导致死精,无精,丧失生育能力,并且将炎性病菌传染给配偶,造成妇科疾病,给妻子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早期症状

主要表现
睪丸肿胀、睪丸疼痛,有时发热,并伴寒颤。在患急性睪丸炎时,可能会发生困难,由于在兴奋时会产生血管充血的情况,就可能导致发炎的睪丸产生疼痛,有时甚至会产生压力等。
其它早期症状
①患者睪丸发生肿胀、压痛,一般在化脓膜上有积脓的波动的感觉。
②患者常会有阴囊处的皮肤红肿,以及阴囊内鞘膜发生积液。
③对于儿童发生病毒性睪丸炎的情况,有时可以看见腮腺肿大或者是疼痛的现象。
④患者一般会出现全身的症状,比如高热、寒战、噁心、呕吐等情况,患者局部还会表现出睪丸疼痛,甚至会发生剧痛,这种疼痛可能会向腹股沟放射,导致阴囊皮肤红肿,有时还有睪丸肿大明显并且触痛。
⑤患者睪丸疼痛,在阴囊、大腿根部,或者是腹股沟区域都会产生疼痛。

发病机制

肉眼可见睪丸高度增大并呈蓝色。切开睪丸时,由于间质的反应和水肿、睪丸小管不能挤出。组织学观察到间质水肿与血管扩大,大量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细精管扩张,腔内可见炎性细胞。在睪丸炎癒合时,睪丸变小、质软。细精管造精细胞消失,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并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临床症状

患病睪丸疼痛,并有阴囊、大腿根部以及腹股沟区域放射痛。患病睪丸肿胀、压痛,如果化脓膜上去就有积脓的波动感觉。常伴有阴囊皮肤红肿和阴囊内鞘膜积液。

中医疗法

方一:温阳消结汤
组成:制附片、乾姜各3-6克白芍、甘草各30克大黄、桂枝、细辛、桔核、当归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遍内服(附片先煎1个半小时)。晚上煎第三遍,洗患处。
主治:急性睪丸炎。
方二: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生地、当归各12克柴胡、黄芩、木通10克栀子、泽泻各15克车前子20克甘草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急性睪丸炎
方三:荔枝核汤
组成:荔枝核、川楝子各15克荜菝、桔核、良姜、元胡、木通各9克小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急性睪丸炎。
方四:清肝解毒汤
组成:龙胆草、柴胡各5克黄芩、黄柏、泽泻、桔核、荔核各9克车前子12克。
用法:每日1剂。
主治:细菌性睪丸炎。
方五:疏风清热解毒汤
组成:银花15克连翘各15克板蓝根12克鲜芦根24克生石膏15克龙胆草9克花粉15克赤芍9克郁金9克丹皮9克川楝子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合併睪丸炎。
方六:中药利尿消炎丸
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地龙,海藻,昆布,穿山甲,红花,桃仁,金银花,鱼腥草,栀子,黄芩,沉香,砂仁,王不留行,木香,厚朴,枳壳。
主治:男性生殖系以及男女性泌尿系统疾病,包括男性不育,前列腺炎,睪丸炎,精囊炎,男女性尿道炎,膀胱炎等。

其它症状

1、一般情况下常伴有阴囊皮肤红肿和阴囊内鞘膜积液。
2、睪丸炎患者睪丸会肿胀、压痛,如果化脓摸上去就有积脓的波动感觉。
3、患病睪丸疼痛,并有阴囊、大腿根部以及腹股沟区域放射疼痛。
4、患有睪丸炎的患者多有全身的症状如高热、寒战、噁心、呕吐,局部表现为睪丸疼痛,有时呈剧痛,并向腹股沟放射,阴囊皮肤红肿,睪丸肿大明显并有触痛。
5、发生病毒性睪丸炎的儿童,有时可见到腮腺肿大与疼痛现象。

后遗症

感染急性睪丸炎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
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白细胞计数有时可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睪丸炎,发生率平均为20%。睪丸炎常发生在腮腺炎起病后的4-5天,肿大的腮腺消退时,开始为罩丸疼痛,随之肿胀伴触痛。有些患者症状较轻,但大多数病人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背痛等,急性期症状可持续3-4天, 约10天左右消退。
病变大多侵犯一侧睪丸,双侧睪丸炎发生率为16-30%。有1/3一1/2病人在发病1周或数月后继发不同程度的睪丸萎缩,腮腺炎病毒睪丸炎可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育,其发生率约为1/10。
青春期女性患者仅5%可并发卵巢炎,症状多较轻,可出现下腹部按痛,下腰部酸痛,月经不调等,卵巢炎的发生,不影响受孕。腮腺炎并发脑炎的神经症状常在腮腺炎高峰时出现,开始常为脑膜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和直、Kernig征阳性等症状。如侵及脑实质,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
腮腺炎病毒引发的脑炎约占病毒性脑炎中10%左右。腮腺炎病毒脑炎症状一般较轻,预后良好,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