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市乡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北部,距醴陵市区22公里,地势北高且多丘陵,向南延伸为丘岗区。东北连线官庄乡,南达黄达嘴镇,西靠株洲县,北抵浏阳市,地处株、醴、浏三县市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是醴陵北部重要交通枢纽之地。枫林市乡东西宽9公里,南北长9.5公里,总面积50.5平方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乡政府驻地五石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枫林市乡
- 位置:湖南省醴陵市北部
- 总面积:50.5平方公里
- 行政村:9个
- 村民小组:166个
- 总人口:1.8万人
- 电话区号:0731
建制沿革
醴陵市辖乡。1950年属第十一区,1951年属第十四区。1956年为枫林市乡,1958年属黄獭嘴公社,1961年析置枫林市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政府驻五石。辖唐家坳、白眉沖、黄村、蒋家桥、太阳桥、五石、马家沖、肖家沖、枫林市、9个村委会。
2015年,根据醴陵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枫林市乡与黄獭嘴镇成建制合併设立枫林镇。新设立的枫林镇辖19个建制村,2个居委会,总面积100.52平方千米,总人口4.29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台洲(原黄獭嘴镇人民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枫林市乡地处株、醴、浏三县市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发达,是醴陵北乡交通枢纽。上瑞高速、岳汝高速(2012年底已通车)穿境而过、五杨公路直通株洲,醴官线直达醴陵城区。上瑞高速互通线已开通,这条连线线的通车将大大缩短醴陵北乡与株洲的联繫,枫林市乡到株洲市中心只需要30分钟。 岳汝高速在唐家坳村设互通口一个,全线通车后枫林市乡具备纵通南北的交通优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枫林市乡地理位置
经济概况
历史上,瓷业较发达。唐家坳村出土的宋元窑址,瓷器做工精美,窑体设计科学,将醴陵有据可考的制瓷史推进了700余年。盛产木材、鞭炮。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生猪、茶叶等。 枫林市乡现有耕地1033公顷、林地2986公顷。全乡农业产业结构经过逐步调整,截至到2005年,生猪、山羊、鲜鱼、家禽、柑橘等种养业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同时拥有国外松基地1300公顷。反季节蔬菜、瓜果以及红花、冬虫夏草等药材种植均有较快发展。粮食、茶油、茶叶、竹木、松脂等农产品均有较多出产。
枫林市乡现有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3000万元。近年来,枫林市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出台了关于鼓励招商引资的若干新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最佳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服务。由于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2006年枫林市乡成功引进新企业3家,资金400万元,引进项目3个,利用外资600余万元,全乡招商引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枫林市乡党委、政府全力倾情打造“和谐、平安、富裕枫林市”。
下辖村
五石村——乡镇府驻地
黄村村 枫林市村 肖家沖村唐家坳村
蒋家桥村 白眉沖村 太阳桥村马家沖村
(井湾村,龙潭桥村已合併到黄村; 新庄村合併到马家沖村;长乐村合併到太阳桥村; 班沖村 ,青龙村, 分水坳村合併到蒋家桥村; 佑沖村合併到五石村)
命名由来
以山中特有树木命名。枫林市乡在醴陵市北部,乡政府驻地五石村,距市区30公里。“枫林市历为小集市,四周原多枫林,故称枫林市。”乡、社均以此命名,这是以小集市周围多枫林而命名的乡镇。但遗憾的是枫林早已砍伐无存,只有少数杂木仍存。
特色种植
枫林市乡种植醴陵市首批4000亩“生物柴油树”——小桐子。
在此造林的是开源公司。该公司租赁上述两个村的2000亩荒山,採取机械化施工,高标準新造小桐子林,亩栽160棵,并带动周边村民种植2000亩。据悉,两年后,这些小桐子林即可年产生物柴油800吨。
枫林市乡

据市林业局专家介绍,小桐子学名麻风树,号称“柴油树”,树皮、叶及果实均可入药。原产美洲,引进中国已有300多年。它生命力强,可以在乾旱、贫瘠、退化的土壤上生长,栽植简单,人工造林容易,天然更新能力强,还耐火烧,抗病虫害。
小桐子头年就有收成,一般第五年进入盛果期,果实可採摘50年,年亩产乾果650公斤,其含油率高达60%,可提取生物柴油200公斤,是世界上公认的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生物能源树。
市林业局专家称,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推动,各地大量种植小桐子。种植小桐子,对调整林业结构、致富林农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据悉,未来几年,中国小桐子的种植面积可达3000万亩以上,枫林市乡的种植面积将达到几万亩。
农业普查
醴陵市枫林市乡高度重视农业普查工作,在农业普查中确保了“四个到位”:一是宣传到位。全乡悬挂了横幅,每个普查区张贴了标语;二是领导到位。实行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三是培训到位。培训对象延伸到了村民小组;四是资金到位。在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力确保农业普查资金到位。具体措施落实到十二个字,即:站高一着,远看一层,谋胜一筹。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农业普查各项工作的顺利。
乡镇名人
宋时轮

男,汉族,(1907-1991)湖南醴陵市枫林市乡黄村人。
1926年春,他考入黄埔军校,翌年1月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道路。
1930年春,宋时轮调任湘东南第2纵队政委,此后历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三十五军参谋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兼六十一师师长等职。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徵到达陕北后,先后任红三十军军长、红二十八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
1938年5月,八路军总部将雁北支队调到北平以西,与邓华支队合井,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
1945年9月随陈毅到山东根据地工作,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
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执行处处长,协助中共代表叶剑英同国民党军事代表进行谈判。
建国后任第九兵团司令。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2年秋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与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开国上将之一。
1957年11月,调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曾先后兼任计画指导部、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等职
1972年10月,宋时轮重新出来工作,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院党委第二书记、书记。
1978年任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参与恢复军队院校和教育训练工作。
198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1984年2月任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兰香
女,汉族,1962年2月生,湖南醴陵市枫林市乡枫林市村三房里人。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文化,学士学位。 1979年09月至1983年07月,湖南师範大学数学系学习。
黄兰香

2000年01月至2001年07月,任湖南省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
2001年07月至2002年12月,任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2年12月至2006年09月,任中共株洲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2006年09月至2007年01月,任岳阳市委副书记、岳阳市代市长。
2007年01月,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是湖南首位女市长。
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中共株洲市第六次、七次、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八届、九届市委委员,九届市委常委,株洲市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
现任湖南省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