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芒(学名:芒,拉丁学名:Miscanthus sinensis 'Morning Light')为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苇状草本。我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均有分布,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根可入药,具有止咳;利尿;活血;止渴等功效。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芒
- 拉丁学名:Miscanthus sinensis 'Morning Light'
- 别称:晨光芒、细叶芒
- 二名法:Miscanthus sinensi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禾本科 Gramineae
- 亚科:黍亚科 Panicoideae
- 族:高粱族 Trib. Andropogoneae
- 属:芒属 Miscanthus
- 种:芒
- 分布区域:我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
形态特徵
多年生苇状草本。秆高1-2米,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无毛,长于其节间;叶舌膜质,长1-3毫米,顶端及其后面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0-50厘米,宽6-10毫米,下面疏生柔毛及被白粉,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直立,长15-40厘米,主轴无毛,延伸至花序的中部以下,节与分枝腋间具柔毛;分枝较粗硬,直立,不再分枝或基部分枝具第二次分枝,长10-30厘米;小枝节间三棱形,边缘微粗糙,短柄长2毫米,长柄长4-6毫米;小穗披针形,长4.5-5毫米,黄色有光泽,基盘具等长于小穗的白色或淡黄色的丝状毛;第一颖顶具3-4脉,边脉上部粗糙,顶端渐尖,背部无毛;第二颖常具1脉,粗糙,上部内折之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长圆形,膜质,长约4毫米,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明显短于第一外稃,先端2裂,裂片间具1芒,芒长9-10毫米,棕色,膝曲,芒柱稍扭曲,长约2毫米,第二内稃长约为其外稃的1/2;雄蕊3枚,花葯长约2-2-2.5毫米,稃褐色,先雌蕊而成熟;柱头羽状,长约2毫米,紫褐色,从小穗中部之两侧伸出。颖果长圆形,暗紫色。染色体2n=35, 36, 38, 40, 41 (Takizawa S. , 1952);57 (Adati,1858)。花果期7-12月。

生长环境
晨光芒耐半荫,耐旱,也耐涝。
分布範围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也分布于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主要价值
晨光芒在园林中用作观赏草。秆纤维用途较广,作造纸原料等。
中草药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利尿;活血;止渴。主咳嗽;小便不利;乾血痨;带下;热病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0-90g。
【注意】《民间常用草药彙编》: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淋症,女子带症。
《国药提要》:为利尿、止渴剂。
《民间常用草药彙编》:通气血,治妇女乾病。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