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全境,高新区全境,望城区8个街镇,宁乡市5个街镇,面积1200平方公里。湘江新区前身为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覆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设立和建设湖南湘江新区,是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长沙在更高起点上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2016年5月,湘江新区被国务院确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範基地。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湘江新区官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湘江新区
- 外文名称:XiangJiang New Area
-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新区
- 所属地区:湖南省长沙市
- 下辖地区:岳麓区、望城区、宁乡市东部地区
- 政府驻地: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景路850号
- 电话区号:0731
- 邮政区码:410005
- 地理位置: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
- 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90平方公里)
- 人口:134万(2015年)
- 方言:湘语-长沙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岳麓山、岳麓书院、月亮岛等
- 机场:河西无机场
- 火车站:长沙高铁西站、望城火车站、望城西站、宁乡火车站
- 车牌代码:湘A
- 党工委书记:胡忠雄
建制沿革
湘江新区的前身为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
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 (网路图片)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委、市政府为了“探索改革路径、创新发展模式、发挥示範作用、形成带动效应”,设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
2008年6月10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
2008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覆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明确大河西先导区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示範区。
2013年6月9日,经湖南省委研究同意、省政府批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更名为湘江新区,规划和申报工作全面启动。
2013年9月,湖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送了设立国家级湘江新区的请示报告,国务院办公厅随即批转给了国家发改委。
2014年5月中旬,《湘江新区总体方案》以及相关附属档案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向20个国家部委徵求意见。
2015年3月,《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批覆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
2015年5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湖南湘江新区总体方案》。
2015年5月24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为新区正式授牌,标誌着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的全面启动。
行政区划
根据2017年5月新区官网显示,湘江新区规划範围涵盖长沙市岳麓区全境,高新区全境(含代管的岳麓区麓谷街道、望城区雷锋街道),望城区白箬铺镇、乌山街道、高塘岭街道、白沙洲街道、大泽湖街道、月亮岛街道、金山桥街道、黄金园街道等8个街镇,宁乡市玉潭镇、夏铎铺镇、金洲镇、历经铺乡、城郊乡等5个街镇,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湘江新区核心区域面积约490平方公里,包括岳麓区岳麓街道、望月湖街道、桔子洲街道、银盆岭街道、观沙岭街道、望城坡街道、西湖街道、鹹嘉湖街道、望岳街道、梅溪湖街道、坪塘街道、含浦街道、天顶街道、洋湖街道、学士街道等15个街道,望城区高塘岭街道、乌山街道、白沙洲街道、大泽湖街道、月亮岛街道、金山桥街道、黄金园街道、雷锋街道等8个街道,宁乡市金洲镇等1个乡镇,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园区和宁乡高新区、岳麓高新区等2个省级园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市部分区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90平方公里)。
气候
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温度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旱,冬季少严寒。年平均气温 16.8-17.2℃,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7℃,极端最低温度为-11.3℃(2011年11月);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温度达43.0℃(2010年8月)。年均降水量1358-1370毫米。年平均雨日152天,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均日照时数1677小时,无霜期长达275天,年均相对湿度80%左右,≥10℃积温5466℃。
湖南湘江新区规划图

地形地貌
湘江新区境内岳麓区全境丘、冈、平原地貌均有,大部分地区海拨高度为60-80米,最低海拨约29米,最高点谷山海拔362米,次高点岳麓山海拔295米,地势起伏比长沙市区其它四区都大,相对高度为333米。
水文
湘江流经长沙市区,有湘江水系支流289条,其中,流经岳麓区内的龙王港、靳江河是湘江2条一级支流,发源于浏湘盆地边缘的沩水河、八曲河、马桥河、龙王港、靳江河等支流自西岸流入盆地底部湘江汇合,而泉水沖、龙湖、玉华水库、新华水库、香山沖水库等众多湖泊水库。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新区河流水系属于湘江流域,干流湘江自南向北流经新区东侧,年径流量达 660亿立方米。区内地表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
矿藏资源
新区範围内土地的母岩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灰岩、砂砾岩、红岩和第四纪鬆散堆积物六大类。
土壤资源
新区有红壤、水稻土为主的十个土类,二百一十六个土种。土壤大多土层深厚,适种性广。
动物资源
新区境内已查明的属于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13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金鸡、鹰咀龟、大鲵、猴面鹰、水獭等,三级保护动物竹鸡、野鹌鹑、野鸡、山斑鸠、黄鼠狼、红咀相思鸟、刺猬等。从全省来看,宁乡是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中度丰富区域,望城区和岳麓区(含高新区)属生物多样性一般区域。
植物资源
新区涵盖了森林、草地、河流、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类型。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区内的山地以温带针阔叶林为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大多为马尾松和人工杉木纯林,植被覆盖率高。草地生态系统以灌草丛为主,分布很少。新区林地面积39200.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2%,城乡绿化指标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标準。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乌山、大岳麓山(包括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象鼻窝森林公园、梅溪湖景区)、莲花森林公园、泉水沖森林公园、谷山森林公园以及嵇珈山、金盆山等大型山体。
人口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十二五规划年均增长 | 2018年 预测 | 2020年 预测 | 2025年 预测 | ||||||
总量 | 增长 (%) | 总量 | 增长 (%) | 总量 | 增长 (%) | 总量 | 增长 (%) | 总量 | 增长 (%) | |||
常住人口(万人) | 125 | — | 134 | 3.6 | 1.4 | 149.3 | 5.81 | 160.9 | 5.02 | 202.6 | 4.72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80.08 | 0.6 | 84.58 | 1 | 0.9 | 85.96 | — | 86.88 | — | 89.14 | — | |
参考资料: |
经济
综述
2015年湘江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2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亿元,同比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1762亿元,同比增长21.7%;新区範围完成财政总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7%。
梅岭公园

201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长沙市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10.4%,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13.2%,财政总收入占全长沙市19.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长沙市2%、湖南省3%。
2016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1801亿元,增幅11%。
第一产业
2015年湘江新区规划区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46.5亿元,增幅2.9%;核心区实现24.5亿元,增幅2.7%。
2016年湘江新区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30.8亿元,增幅-2.3%。
第二产业
2015年湘江新区规划区第二产业实现总产值1084.12亿元,增幅1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38亿元,增幅12.2%,建筑业增加值172.65亿元,增幅7.0%;核心区实现总产值968.18亿元,增幅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0.74亿元,增幅11.6%,建筑业增加值150.44亿元,增幅8.3%。
2016年新区第二产业绝对额1173.73亿元,增长10.5%,第二产业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2%。有色金属和装备製造业两项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0%左右,材料产业、食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产值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1.15亿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7.72亿元,同比增长19.3%。
第三产业
2015年湘江新区规划区第三产业总体实现总产值471.91亿元,增幅13.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62.70亿元,增幅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75亿元,增幅13.5%;核心区总体实现总产值418.41亿元,增幅13.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2.03亿元,增幅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95亿元,增幅13.0%。
2016年第三产业绝对额578.09亿元,增长13%,增长速度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直接投资政府项目计画完成投资170.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96.35亿元,完成投资比例为115.1%;全区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084.39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9.7%,其中管委会直接投资完成301.07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61亿元,同比增长14.6%。
其他
2015年湘江新区规划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90.50亿元,增幅13.8%;核心区产值2939.30亿元,增幅13.9%。规划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31.84亿元,增幅11.4%;核心区产值792.56亿元,增幅11.6%。
下属园区
园区及简介 |
---|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7月,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发展空间已拓展到14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的产业核心区。2014年底,以长沙高新区为领头雁的长株潭国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範区。 2014年,高新区麓谷园区实现企业总收入22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129家国家级高新区第14位。麓谷现聚集各类企业1万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製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由县级政府创建的国家级经开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开发区现已引进企业400多家,拥有规模企业19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0余家,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83亿元、工业增加值201亿元。现形成以食品饮料、先进装备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为主导的“3+1”产业格局。 |
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
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2014年2月18日获批为国家级园区,总规划控制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25平方公里。园区已形成光电、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航天航空、食品等产业集群。2014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超648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7亿元。 |
岳麓科技产业园 |
岳麓科技产业园为省级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全国知名学府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20多名院士,10多万科研人才云集周边。园区获批为省服务外包示範基地、省科技成果转化示範基地、省工业集中区,是长沙市和湘江新区重点打造的检验检测与认证产业专业园区。园区主要引进检验检测、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 |
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6年10月启动开发建设,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13平方公里,先后获批国家节能环保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範基地、湖南省省级工业集中区、湖南省低碳园区,2015年5月获批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4年,宁乡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宁乡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製造、光电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3+1”产业格局。 |
政治
职位 | 姓名 |
---|---|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党工委书记 | 胡忠雄(2018年1月-至今) |
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 |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 罗社辉(2015年11月-至今) |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 刘中杰(2016年1月-至今) |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 凌勤杰(2016年1月-至今) |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 李少鹏(2016年6月-至今) |
参考资料: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新区高校资源密集,有国家重点大学3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範大学。
2016年,新区投资30多亿元建设长郡月亮岛中学、长郡滨江中学、洋湖雅礼中学、坪塘南雅实验中学、雅礼梅溪湖实验中学、长郡沩东中学等中国小校14所,新区已成为全省优质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
2017年,新区建设5所学校,分别是雅礼洋湖、西雅中学、麓山国际梅溪湖、南雅湘江中学、湖南师範大学博雅学校,其余所分别为湘郡培源实验学校和湘一立信学校。
到2025年,实现国小500米服务半径、中学10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每15平方公里布局一所综合性医院或特色专科医院、每5平方公里拥有1处体育文化活动设施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科技发展
截至2017年,新区有两院院士40余名、大中专院校30多所、在校大学生30余万名,“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坐落于此,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0多家部(省)属科研机构,是国家重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园区聚集,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範区,长沙高新区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十强。
文化事业
2016年以来,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项目包括电影小镇、电影实景秀等文化旅游实景娱乐项目,正在进行项目一期建设,将于2018年与湘江欢乐城其它项目同步开门迎客。
医疗卫生
湘江新区引入了8家医院,包括湘雅六医院、长沙市妇女儿童医院、滨水新城医院、洋湖国际医院等。另外,湘江新区国际医疗健康城项目于2015年开工,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
基础设施
2016年,新区投资22.7亿元建设生态景观工程19个,造绿复绿面积369.8公顷,包括5个山体公园、3个湿地及水体公园、11个城市公园广场。
生态建设
新区率先实行了生态环境资源补偿、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污染损害赔偿、绿色信贷、绿色财税七大政策,建立了落后产能淘汰、生态环境补偿、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激励四大机制,区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生态条件良好,人居环境优美,拥有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山体面积300平方公里,农田200平方公里,拥有岳麓山、洋湖湿地、金洲湖等大批生态景观资源,是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示範区。
交通建设
新区在国家城镇化“两横三纵”战略格局中,新区位于长江横轴和京广纵轴的结合点,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贯通新区,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等在周边交汇,3000吨级船舶可在湘江长沙段及以下常年通行并经洞庭湖通江达海,紧临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多年居中部地区首位。
建设目标
战略布局
战略定位:“三区一高地”,即高端製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範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洋湖湿地公园

空间布局:“两走廊五基地”。两走廊,即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和319国道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五基地,即自主创新引领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总部经济集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现代都市农业示範基地。
六大任务
1.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技术平台,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基地,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3.培育文化产业高地。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步伐。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安全萤幕障,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5.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构建新型城乡关係。
6.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路,形成高效畅通的大通关体系,打造综合性开放平台。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湘江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 8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全湖南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最佳化,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带动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重点片区
湖南湘江新区大力推进梅溪湖国际新城、滨江商务新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岳麓山大学城、滨水新城、沩东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