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湖南师範大学

(2020-08-17 19:14:14) 百科
湖南师範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

湖南师範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湖南师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是一所以师範教育着称、具有悠久历史的着名综合性师範大学,也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卓越教师培养计画、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範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前身为1938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定的国立师範学院,新中国成立之初,国立师範学院併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消,建立了湖南师範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师範大学。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7个校区,占地2744余亩,建筑面积125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00余万册。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有专任教师1850余人。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万余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200人。学校先后培养出了12位院士。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 主管部门:湖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unnu.edu.cn
  • 中文名:湖南师範大学
  • 外文名: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湖师大 
  • 创办时间:1938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师範类
  • 属性:211工程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部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
    卓越教师培养计画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範基地
  • 现任领导:校长蒋洪新
    党委书记李民
  • 专职院士:2人
  • 本科专业:83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
  • 国家重点学科:6个
  • 院系设定:研究生院和24个学院
  • 校训:仁爱精勤
  • 校歌:湖南师範大学校歌
  • 校庆日:10月27日
  • 地址:二里半校区:岳麓区麓山路36号
    南院校区:岳麓区河西麓山南路
    鹹嘉湖校区:桐梓坡路371号
    桃花坪校区:岳麓区左家壠桃花坪1号
    张公岭校区:芙蓉区纬六路  
  • 院校代码:10542
  •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截至2019年3月)
  • 知名校友:夏家辉,谭蔚泓,韩少功,何清涟,李谷一,陈思思,刘同,沈月,刘筠,陈星旦,孙家钟,印遇龙,陈大可,龚新高,邵明安等
  • 双聘院士:3人

历史沿革

  • 国立师範学院
国立师範学院于1938年创立,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定的国立师範学院,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76年由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的岳麓书院。
1938年10月27日,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湖南省安化县的蓝田镇成立国立师範学院,廖世承为院长,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于此,其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皮名举、孟宪承、陈传璋、高觉敷、储安平等着名学者,建院之初设立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教育和公民训育7个学系,学制五年。
1944年因日寇进犯湖南,长沙失守,学院西迁漵浦。
湖南师大校名字型湖南师大校名字型
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衡山县南岳镇,1949年底,国立师範学院併入湖南大学,从南岳迁址长沙岳麓山。
  • 湖南师範学院
1953年8月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成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和湖南师範学院,其中湖南师範学院以国立师範学院为基础,其中包含原湖南大学文教学院的中国语文系、教育系,社会科学院的历史系,自然科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以及师範部的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修科。同时南昌大学文法学院教育系和师範部、河南平原师範学院生物系和清华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範大学、华南师範学院、平原师範学院部分学生也併入湖南师範学院,成为当时全国专业设定最多的师範院校之一,原湖南大学的历史档案全部交湖南师範学院保管,岳麓书院由湖南师範学院代管,原湖南大学校区以牌楼口、自卑亭至一院马路为界,划为南北两院,路南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路北为湖南师範学院。学院设立中国语文、历史、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7系6科。
1954年1月,原湖南大学员工子弟国小、幼稚园改为湖南师範学院附属单位。1955年1月,长沙市第四中学(现附中)改为湖南师範学院附属中学。
1957年,长沙师专併入湖南师範学院。学院增设外语、地理两系,共设9系7科。
1960年为了支援湖南大学复办,师院从老湖大迁出,迁至长沙河西二里半,同时赠与湖南大学部分图书及动植物标本,两校以岳麓山坡下新老至善村、屈子祠、麓山门、凤凰山山脊为界,其以北及以东划归师院。
1961年9月,湖南艺术学院、湖南体育学院併入湖南师範学院,学院增设艺术、体育两系。
1962年1月,湖南大学的中文系、政治经济系併入湖南师範学院。
1963年,湖南大学生物系併入湖南师範学院。
1966年至1969年,因受“文革”的冲击,学院停止招生,1970年9月恢复招生。
1981年11月,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
  • 湖南师範大学
1984年9月,学校更名为湖南师範大学。彼时,学校共设立中文、历史、政教、外语、教育、艺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共12系14个专业。
1989年,学校改艺术系设立艺术学院,同时建立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学院),此后陆续将原有系全部调整、改设为学院。
1990年12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成为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中国特有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国特有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2000年3月,湖南教育学院併入湖南师範大学。2001年1月,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併入学校。2001年9月,学校创办本科独立学院湖南师範大学树达学院。
2002年3月,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併入湖南师範大学,学校成立医学院。2004年,学校与湖南省人民医院、解放军第163医院成立学校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湘东医院改成第三附属医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11月,获批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项目试点高校,同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7月,学校成为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範基地。
2014年4月,学校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範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湖南师範大学临床医学院。学院成立后,实行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範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
2014年12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画改革项目。
2015年9月,湖南师範大学的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这也是湖南省历史上第一篇同时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名义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论文,取得历史性突破。该科研论文题为《冷冻电镜揭示双链RNA病毒内部聚合酶和病毒基因组的非线轴结构》,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均为湖南师範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刘红荣教授。
2017年1月,湖南师範大学获批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湖南省政府和科技部共建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湖南省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3月,由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和计算机教学部等单位相关学科组成湖南师範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年9月,教育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部省共建“双一流”高校协定,湖南师範大学进入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双一流”高校行列,支持湖南师範大学建设高水平师範大学。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湖南师範大学入选。
2019年3月27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南院校区正式划转湖南师範大学。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开设85个本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
  • 院系设定
湖南师範大学法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商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文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医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树达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计算机教学部
湖南师範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
湖南师範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孔子学院(俄罗斯喀山大学)
孔子学院(韩国圆光大学)
 --------------
 --------------
  • 专业设定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绘画、工艺美术
文学
艺术类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
体育学类
製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化工与製药
药学
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医学
护理学
医学检验、临床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
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
预防医学
软体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工学
电气信息类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工学
机械类
文化产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
公共管理类
历史学
历史
历史学
统计学
理学
统计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理学
地理科学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理学
生物科学
化学、套用化学
理学
化学
物理学
理学
物理学
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数学
套用心理学
理学
心理学
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行销、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会计学
管理
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网路与新媒体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套用电子技术教育、机械製造工艺教育
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类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教育
体育学类
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
教育
教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政治学类
社会学
法学
社会学类
法学、智慧财产权
法学
法学类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
经济学
哲学
哲学
哲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03月07日,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 国家级重点学科
伦理学
英语语言文学
基础数学(培育)
发育生物学
理论物理
中国近现代史
  • 湖南省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学科负责人
依託单位
哲学
唐凯麟
公共管理学院
理论经济学
刘子兰
商学院
法学
蒋新苗
法学院
政治学
杨小云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吴家庆
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学
张楚廷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
彭运石
教育科学学院
体育学
李艳翎
体育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蒋冀骋
文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蒋洪新
外国语学院
新闻传播学
田中阳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史
李育民
历史文化学院
数学
王仙桃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理学
匡乐满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化学
姚守拙
化学化工学院
地理学
章新平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学
刘筠
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
陈良碧
生命科学学院
基础医学
彭小宁
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朱咏北
音乐学院
美术学
朱训德
美术学院
设计学
贺景卫
工学院、美术学院、旅游学院
  • 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生物学
政治学
教育学
英语语言文学
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地理学
化学
统计学
生态学
音乐与舞蹈学
法学
中国体育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
哲学
生态学
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政治学
教育学
生物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艺术学
体育学
中国史
音乐与舞蹈学
统计学
--------------
  • 一级学科硕士点
理论经济学
套用经济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新闻传播学
世界史
生物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软体工程
法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艺术学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设计学
生态学
统计学
地理学
化学
教育学
中国史
物理学
数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单位2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项目实施单位。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
英语
生物科学
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
化学
数学
物理学
历史学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姚守拙
伦理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团队唐凯麟
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教学团队白解红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匡乐满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创新实验区
“3C”整合理念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四位一体”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
“理工教融合”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三结合”理念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
基因工程
基础钢琴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女性文化
英语视听说
中国近代史
国际私法
伦理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人选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2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含学科特区3人),国家“万人计画”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画”科技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国家“万人计画”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资助者等33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画人选14人、湖南省“百人计画”特聘专家19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68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画人选14人。
  • 两院院士
姚守拙
刘 筠
印遇龙
  • 长江学者
张健
邓红文
蒋新苗
Christos Samakovlis

交流合作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先后同36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係,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截至2013年5月,该校累计获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科研项目370多项;新增人文社科项目8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近200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项;发表论文10277篇,出版着作1000余部;被SCIE和EI收录论文800余篇。
  • 2013年度湖南师範大学成果获奖汇总表
2013年度湖南师範大学成果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奖种类型
等级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套用
陈良碧(排名第11)、周广洽(排名第28)、梁满中(排名第37)
湖南师範大学(排名第8)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离子液体功能化新材料及催化作用研究
银董红,谭蓉,尹笃林,秦亮生,赵海红
湖南师範大学,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神经血管源性颅神经疾病外科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系列研究
卢明,段家怀,彭立辉,石磊,滕晓华,段答,陈静,向健威,赵振宇
湖南师範大学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高性能环保型印刷润版液的研製及套用
杨春明,赵伟良,杨戈,凌军,尹疆,罗大志,王洪波
湖南师範大学,长沙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低氧训练与体能恢复的机理与方法
郑澜,周志宏,史绍蓉,杨小波,刘铭
湖南师範大学,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社会科学成果
统计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合计
出版着作
142
176
186
143
148
147
112
123
115
113
2043
发表学术论文
1475
1517
1569
1406
1372
1343
1178
1063
1015
1027
17365
各类社科成果奖励
122
68
88
49
171
97
109
55
66
64
1201
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
31
5
26
0
28
8
17
4
27
5
222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1月,湖南师範大学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範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範大学中心、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範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项目试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花鼓戏)等1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动物多肽药物创製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鲤鲫遗传育种中心;拥有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5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範基地;是湖南首批省级重点智库,拥有道德文化研究院、“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专业特色智库;拥有8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项目实施单位,是国家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1月16日,《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427号)印发。这是国内第一家以“鱼类”命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湖南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基地
国家级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範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大中心
省部级研究基地
湖南师範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南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师範大学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湖湘文化研究基地
中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基地
WTO与现代国际法学研究中心
中国传播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旅游与休闲研究基地
湖南省传媒发展研究基地
 —
  • 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动物多肽药物创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石化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多倍体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化学生物学与中药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创意设计及套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体适能与运动康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植物单体开发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洞庭湖流域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资源精细化与先进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计算与随机数学及其套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服装品牌策划与数位化集成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多肽药物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石化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4月,图书馆纸质馆藏达380余万册(含学院专业分馆),订购各类文献资料库85个(含共享高数图资源),包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习平台和二次文献资料库等;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书刊收藏最为完善。馆藏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20余万册古籍及较为完整的地方志文献,其中宋元珍本、明清稿本、善本及孤本610部,近2万册,4000余册被国家善本书目收录。2009年,图书馆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有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学术期刊
《湖南师範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全国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师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Caj-cd规範获奖期刊。
《湖南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第六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2013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学校另主管或主办有《湖南师範大学医学版》、《生命科学研究》、《雷射生物学报》、《科学启蒙》、《伦理学研究》、《时代法学》、《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消费经济》9种期刊。

学校文化

  • 校训
仁爱精勤
“仁爱精勤”校训的主要内涵是倡导师範仁道,追求高尚;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
2006年师大以“仁爱精勤”的新校训替代了原有的“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献身教育、团结奋进”老校训。1939年1月14日,《国师季刊》创刊号发行,学校确立的“仁爱精勤”校训在该校刊上正式发布。“仁爱精勤”自廖世承先生提出来后,历经一代代师大人的长期奋斗中积累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师大学子认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湖南师大,选择“仁爱精勤”作为校训,是对国师精神的一种回归。
校训校训
  • 校名
湖南师範大学的校名由“北京师範大学”校名中的毛体字改进而来。
  • 校徽
一、校徽以湖南师範大学的首字母H和N进行创意简化组合,表现学校主体,更具有鲜明的湖南地方特色。
二、校徽也是一个“人”字,展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百年树人的办学理念,展示湖南师範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三、校徽同时也是翻开的书本,表现湖南师範大学教书育人、开卷有益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教育行业特徵。
四、校徽像是竖起大拇指的手,寓意湖南师範大学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教育人才,成果丰硕、美誉远传,令人讚叹,使人叫好。
  • 校歌
《湖南师範大学校歌》作词:彭炳成
谱曲:唐勇强
巍巍麓山
浩浩湘江
堂堂学府
源远流长
承接涟衡形胜
汇聚四海英良
仁爱身修
精勤业广
兴我华夏
争做栋樑
吸取科技精华
弘扬人文理想
仁爱身修
精勤业广
兴我华夏
争做栋樑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蒋洪新
党委书记
李民
党委副书记
蒋冀聘
常务副校长
卢岳华
副校长
黎大志、蒋洪新、周俊武、匡乐满、王善平、杨小云、刘起军、马宗保
纪委书记
廖志坤
参考资料:

历任校长

姓名
任期
职务
廖世承
1938年10月至1947年2月
国立师範学院院长
皮名举
1947年2月至1948年3月
国立师範学院代院长
朱凡
1953年9月至1955年7月
湖南师範学院筹委会主任
刘寿祺
1955年7月至1978年3月
湖南师範学院院长
李秋枫
1978年4月至1981年11月
湖南师範学院院长
尹长民
1981年11月至1983年11月
湖南师範学院院长
林增平
1983年11月至1986年4月
湖南师範学院院、湖南师範大学校长
张楚廷
1986年4月至2000年4月
湖南师範大学校长
刘湘溶
2000年4月至2015年7月
湖南师範大学校长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政治界
李适时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
周玉清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王谦宇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叶成坝
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熊清泉
原湖南省委书记
王向天
原湖南省常委副省长
李微微
湖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张文雄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易炼红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黄兰香
湖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谢康生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
盛荣华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蔡长森
海南省委副书记
文选德
湖南省委副书记
孙载夫
原湖南省纪委书记
戚和平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夫生
原湖南省政协主席
武吉海
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黎春秋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
盛荣华
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毛腾飞
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
段伟长
韶山市政府市长
彭崇谷
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蒋作斌
原湖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赵小明
湖南省委副秘书长
葛汉东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
蔡典维
湖南省邵阳市常委副市长
李晓葵
湖南株洲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魏文彬
湖南省广电局局长
余长明
湖南省民政厅厅长
贺鹏
西藏人大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
李访希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
田立延
后勤工程学院政委,陆军少将
吕滨
原国家海洋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学术界
刘筠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夏家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星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大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新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邵明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谭蔚泓
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慧廉
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何清涟
经济管理学家
文艺界
陈思思
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新民歌第一人,二炮歌舞团军旅歌手,中国人大代表,中国青联委员
刘一祯
中国青联委员,中国敬老宣传员,中国环境保护文化促进会理事
张楚廷
当代着名教育家,湖南师範大学校长
韩少功
作家
何立伟
作家
阎真
作家
李谷一
歌唱家
王佑贵
作曲家
刘同
光线影业副总裁,着名作家
张亚飞
歌手
大兵
相声演员、主持人
柳岩
知名主持人、演员、歌手,中国新生代当红人气美女主播
刘老石
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项目主任、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北京国仁绿色联盟秘书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