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钙。而漂白精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漂白精
- 成分:过氧碳酸钠
- 作用:漂白
- 有效成分:2Na2CO3·3H2O2或Na2CO4
- 俗名:过碳酸钠 、过碳、固氧
化学成份信息
分子式:2Ca2CO3·3H2O2
相对分子质量:314.02(按199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易溶于水,迅速释放氧气,水溶液呈硷性。遇热或空气潮湿及杂质存在的情况下,易分解失去氧。
执行标準: HG-T2764-1996过氧碳酸钠
外 观: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用 途:
医药方面 可杀死B肝病毒、大肠桿菌、白葡萄球菌等
洗涤方面 织物漂白,去污力强,色彩鲜艳,手感好
保鲜方面 肉类、水果
增氧剂水产养殖等
家庭保洁剂 餐具、茶具的清洗,油类清洗,地毯、厨房地面的清洁等
电镀、木材防腐、自来水处理等套用广泛
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一等品 合格品
活性氧[O]含量(%) ≥ 13 10.5
铁含量(PPm) ≤ 20 50
(3%水溶液)PH值 10-11 10-11
堆积密度(g/mL) 0.040-0.95 0.040-0.95
水份(%) ≤ 2 2
注:
过氧碳酸钠的活性氧含量为出厂的保证值,在符合执行标準贮存和运输的前提下,六个月内活性氧含量降低不大于10%。
包 装:
一类採用内衬塑胶薄膜的编织袋包装,净重25Kg。另一类採用双瓦楞纸箱与塑胶袋包装,其中内包装採用聚乙烯塑胶薄膜袋,每袋净重分别1Kg和好0.5Kg,外包装採用瓦楞纸箱,每箱净重分别为25Kg和20Kg。
贮存和运输:
贮存和运输时,严禁与其它商品混放,注意保持包装物完整。过氧碳酸钠应。贮存于乾燥、通风的库房内。
注意事项:
用本品擦拭有关器具后,需用洁净抹布擦乾(或用清水沖洗)。
本品适用于洗涤、擦拭毛质衣物。
拆袋后将本品置于乾燥、通风处。
贮运时环境温度不能高于40℃。
套用
过碳酸钠能用于生产H2O2,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它难电离,易分解。作为一种经典化工产品,工业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开始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过氧化氢近年来更受人们的青睐,并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为了储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採用醇析出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醇析出的产生工艺过程如下:在0~5℃时,往饱和Na2CO3溶液中,先加入H2O2和稳定剂(MgCl2和Na2SiO3),经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异丙醇,过滤,分液,即得过碳酸钠晶体。 经过处理可得到粒粒氧,即固粒氧,用于在鱼池中立体增氧,净化水质。洗涤剂的多功能化,即在洗涤去污的同时,兼有漂白、杀菌、消毒等作用,已成为洗涤剂的发展趋势,国外很多洗涤剂都加有起漂白作用的组分,国内也逐渐向这方面发展。由于过碳酸钠无味、无毒,冷水中易于溶解,去污力强,溶于水后能放出氧而起到漂白杀菌等多种功效,符合现代洗涤剂发展潮流。传统粉状洗涤剂多用过硼酸钠,但过硼酸钠存在溶解速度慢、价格较贵以及硼元素对农作物有影响等缺点。而过碳酸钠比过硼酸钠成本低,溶解性好,适宜寒冷地区和冬天使用,又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因此过碳酸钠在洗涤剂生产中套用日益增多,目前,过碳酸钠已广泛用作家用和工业用洗涤、漂白、杀菌剂,用于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纸浆脂等生产领域,漂白效果好,不损伤面料,不泛黄。
漂白精的製备
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过氧化氢和水三组分体系利用氢键所形成的不稳定的複合物,由于过碳酸钠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所以反应必须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副反应:2H2O2=2H2O+O2↑
2Na2CO3+2H2O2→2Na2CO3+2H2O+O2↑ 不同的方法可以製得不同形式和规格的过碳酸钠产品,工业上过碳酸钠生产工艺分为乾法和湿法2种。
乾法是将无水碳酸钠置于流动床上,在热空气吹沸下向碳酸钠上连续喷洒过氧化氢溶液,一步得到过碳酸钠。此法流程短,产率高。缺点是设备複杂、技术条件控制严格、能耗高和产品稳定性差。目前只有德国採用。
湿法生产是将过氧化氢水溶液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置于反应釜中,控制反应温度在5。C以下进行反应,然后加盐析剂使过碳酸钠结晶,分离,低温乾燥製得产品。用该法製得的产品中杂质比干法少,且工艺较为简单,设备容易製造,技术难度低,过程控制简单,产品稳定性好,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合理地控制加料、反应和结晶时间,都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收率和缩短生产周期。湿法是目前国内外生产过碳酸钠普遍採用的方法,除德国外,几乎所有过碳酸钠生产厂家都採用该方法进行生产。比如我国最大的过氧化物生产企业高施贝尔化工。该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喷雾法、结晶法和醇析法3种生产工艺。
注意事项
化学特性
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禁配物:还原剂、水、酸类、易燃物、有机物、重金属盐
分解产物:氧气生态学性质
非生物降解性:能非生物降解
生态毒性: 降解产物对环境低毒
生物富集: 非生物积累性
急毒性: 无具体数据
安全术语
S17Keep away from combustible material.
远离可燃性物质。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并徵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6/38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刺激眼睛和皮肤。
R8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危险性
氧化物,与可燃物接触易起火。
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潜在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略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眼部接触: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食 入: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防护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配备空气流通装置。避免粉尘和气雾,勿在密闭的空间内操作,应经常观测以确定接触危害值,保持接触危害值处于防护标準值之下。
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器具,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避免皮肤与产品接触,佩戴防化学品手套(推荐材料:PVC,氯丁橡胶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防护设施包括:洗眼器,安全淋浴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靴。
下班后和用餐前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和其他身体接触部位。进食或吸菸前必须洗掉身体上的化学品。
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的外包装处置方法,清空并清洗容器,然后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的清水沖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沖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困难,给输氧。
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切勿催吐。
消防措施
立即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穿戴防护用具和自给式呼吸器。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用大量水喷洒
泄漏应急
隔离泄露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勿使泄露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露: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与乾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用大量水沖洗泄露污染区。
接触控制
工程控制
观测以确定接触危害值,保持接触危害值处于防护标準值之下。
呼吸系统防护
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器具。
脸/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
身体防护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其它防护设施
洗眼器,安全淋浴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靴
卫生清洁概述
下班后和用餐前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和其他身体接触部位。进食或吸菸前必须洗掉身体上的化学品。
处置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
室温4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籤完好无遗漏。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雨天不宜运输。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
避免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
容器上应有标籤,不使用时保持容器密封。
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触部位。
储存于乾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和直接的阳光照射。
室温4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籤完好无遗漏。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雨天不宜运输。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使用
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切勿吞食,切勿吸入粉尘、薄雾、气体。勿在工作环境内饮食、吸菸。避免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容器上应有标籤,不使用时保持容器密封。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触部位
废弃处置方法
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外包装处置方法
清空并清洗容器,然后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运输信息
通用运输品名………………………………………过碳酸钠
联合国编号…………………………………………UN3378
危险品等级…………………………………………5.1
包装标誌……………………………………………5.1(氧化剂)
包装类别……………………………………………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