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中药材名。本品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功能主治为: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②《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③《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冰
- 汉语拼音:Bing
- 别名:凌(《纲目》)
来源
本品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性味归经
《本草拾遗》:味甘,大寒,无毒。
功能主治
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②《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③《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资源分布
人工製冰在全国四季均有产出。
生长环境
冰分布于冰川、雪山外,北方各省区冬冷见冰雪,秋凉见霜,夏晶天然产的冰可见于低温岩洞中(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冻结成冰),不论南北均属罕见。
用法用量
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注意事项
内服宜慎,脏腑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①《纲目》:雌黄得胡粉而失色,胡粉得雌黄而色黑,盖相恶也。
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弱者不宜用。妊妇忌之。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2.《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3.《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4.《医林纂要》:凡天行热毒,伤寒阳毒,阳明壮热,以至神气昏迷者,置冰块心胸间,即可清醒。不可过食。冰过食反伤阳,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