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拼音:bī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古字写作“仌”或“冫”,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冰”则出现在春秋前后。冻的本义是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结成的固体。又用作动词,是结冰、冻结的意思。后来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也叫“冰”。因为“冰”本身非常寒冷,所以把极冷的感觉也称为“冰”,如:这水冰手。“冰”是固体的,所以把结晶成固体、成结晶形的也称为“冰”,如:冰糖。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冰
- 外文名:ice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ˉ
- 部首:冫
- 笔画数:6
- 笔顺:丶一丨亅ノ丶
- 统一码:51B0
- 五笔:UIY
- 异体: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