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铃,又叫轰勿,汉译“铃桿”,以其製作方式而名之,亦称“晃铃”、“桦铃”,是由木桿、铃铛两大部分组成。它是满族的乐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神铃
- 别称:轰勿,汉译“铃桿
- 定义:满族的乐器
- 组成:由木桿、铃铛两大部分组成
简介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称之为“铃桿”、“神铃”。又叫轰勿,汉译“铃桿”,以其製作方式而名之。亦称“晃铃”、“桦铃”。所谓“神”是无形的,但在萨满的视界中,又是有形的---用音响“造型”。因而,许多神祗都是带着神铃下界的,即铃的声响象徵神的降临,如吉林石姓萨满请下“玛克吉瞒尼”时,这位神灵“手提着神铃,光亮如托立,摇晃着戏耍着,金色神铃,诵唱着神歌进来了。”
史料记载
轰勿的形制在本世纪初的地方志书中就有记载。按《呼兰府志》所记,其形制为“以木为之,长二尺有半,桿首缀铜铃数枚”。《依兰县誌》记载的轰勿“以柞木细棍二根作成,长三尺,每棍梢系铜铃五”。
形制结构
轰勿是由两大部分组成:木桿、铃铛。
木桿
富察哈拉轰勿的木桿长96cm,上粗下细,直径1.5-2cm。吴扎哈拉轰勿的木桿比较短,桿长66.5cm,直径4cm。《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所载轰勿,其桿长约115.2 cm(清尺3尺6寸);直径2.24 cm(清尺7分)。由此可见,满族萨满使用的轰勿的木桿并无定製。其长短因地而异,常用桦木、松木、柞木等製作。
铃铛
铸铜製。球状、中空,内含若干弹丸。富察哈拉轰勿的铃铛大小不等,大铃直径3.8cm,厚4cm;小铃直径3.2cm,厚2.5cm。铃分两组用一根皮绳拴结在桦木桿子上端,一组由3 个铃铛组成(1大2小);另一组由4个铃铛组成(1大3小)。铃身铸有饕餮花纹。吴扎哈拉轰勿的铃铛不分大小,直径4cm,厚3cm。铃分两组用铁环镶嵌在桿子上端,每组由二个铃铛组成,并加进一个小铁环;铁环由一根锻成四棱形的铁条弯制而成,演奏时铁环与铜铃碰撞而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