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脚踏车专用路

(2020-04-22 12:12:09) 百科
脚踏车专用路

脚踏车专用路

脚踏车专用路是指在城市和效区道路系统中以及通往旅游区的道路中,专门供脚踏车行驶的道路。在脚踏车专用路上,禁止机动车通行,以保障脚踏车交通的安全。

北京首条脚踏车专用路目前已开始沥青路面摊铺施工,脚踏车道的绿化、照明等工程也都在同步推进,全部工程预计于5月底基本完工,并具备试运营条件,试运营期间将24小时开通。道路长度约6.5公里,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面净宽6米。

2019年5月31日,北京首条脚踏车专用路开通,成为首都北京绿色出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脚踏车专用路
  • 含义:单独的脚踏车道系统
  • 禁止:机动车通行
  • 属性:专用路

设定背景

一些国家城市机动车和脚踏车混合行驶,交通事故增加。根据1971年世界统计资料,每一亿辆脚踏车的死伤率为12.26人,而每一亿辆汽车的死伤率仅为2.7人,为此有必要修建脚踏车专用路,建立单独的脚踏车道系统。这样快慢车分离,各行其道,既可提高车速和通行能力,又增加安全。
脚踏车专用路
在中国各城市中,居民使用脚踏车出行的比重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天津在1983年前后调查,脚踏车出行占总出行(包括公共运输和步行)的百分数分别为40%、20%、50%。脚踏车出行距离为4~5公里,最大可达10~15公里,行驶速度一般为10~18公里/时。脚踏车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的50%。在上下班时间,特别是早晚高峰,数量过于集中,影响了公共运输的正常运行。大城市主要干道交叉路口脚踏车高峰流量超过10000辆/时的越来越多,交通拥挤。脚踏车数量多,没有固定停车场地,自由乱放,影响交通和市容。 根据中国城市小街小巷(胡同)多的特点,可以利用现有的道路开闢脚踏车专用道路。

发展历程

早在1890年,荷兰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脚踏车专用道路,1937年又在鹿特丹市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脚踏车(河底)隧道,将新旧城连线起来。荷兰已有3万多公里脚踏车专用道,逐步形成脚踏车道路网。
在中国,一些城市中建设具有脚踏车道的三幅式道路,供快慢车分道行驶,效果好。厦门有第一条脚踏车专用路,设计时速最高为25公里,它是一条封闭道路,6点半到10点半开放,其余时间关闭。
2018年9月,北京首条脚踏车专用路将开工建设,设有多功能车道,预计2019年6月主体工程施工完毕。
2019年5月31日,北京首条脚踏车专用路开通,成为首都北京绿色出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设定要求

脚踏车设计速度为18公里/时,以此确定最小宽度和转弯半径,净高度为2.5米,,纵坡一般为1.5~2%,若坡度大于2%时,应限制坡长。脚踏车道宽度,考虑了两车之间的安全间隙,脚踏车道1米、双车道2米,中国脚踏车较多,脚踏车道的宽度一般为5~7米。
北京脚踏车专用路设定在回龙观到上地软体园範围内,起点位于昌平区的同城街和文华路的交叉口,整个脚踏车专用路是沿着13号线北侧绿化地往西铺设,跨过京藏高速,下穿京包铁路,沿着六环路,延伸到西二旗北路,最终止于海淀区的上地西路和后厂村路的交叉口。全长6.5公里,其中从起点到西二旗北路为新建道路,为5.5公里长。西二旗北路到终点用现况道路进行改造,长度是1公里。
该规划方案已经批覆。首条脚踏车专用路宽度论证后决定为双向6米,中间没有硬隔离、採用划线方式,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全线有8对出入口。
专用路是双向4车道,中间设有多功能车道(有潮汐车道、超车道功能),不允许机动车、电动车、行人进入,用闸机保障电动车、机动车不能进入,骑行者右侧单向通行,不得逆向行驶,除专门设定的停放点和服务点外,专用路上禁止停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