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段义孚曾应邀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学术生涯”(Life of Learning)演讲。“学术生涯”,是该大学高级荣誉演讲的固定名称,只邀请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讲稿事后要刊印单行本。此前地理学界只有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历史地理学家D.梅尼(D.Meinig)受过邀请。段义孚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治学历程,也特意提到早时中国生活带给他的长存的感受记忆――他曾经曆日本侵华的乱世。
段义孚本来学的是地貌,但他后来却完全关注人的问题。他注重人性、人情,称自己研究的是“系统的人本主义地理学”(systematic humanistic geography),以人为本,就是他的“地学”的特徵。大概因为有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经验,段义孚深知文化的影响力。他指出,爱与怕是人类情感的基本内容,而被文化转化为种种形式。就“爱好”与“惧怕”这两个重要主题在人文地理中的表现,他各写了一部书,一个是《恋地情结》(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 and Values),另一个是《恐惧景观》(Landscapes of Fear)。其中《恋地情结》是他的成名作,此书至今仍是美国各大学景观专业的必读教材。
在《支配与喜好》(Dominance and Affection:The Making of Pets)一书中,段义孚也探索了人对地的改造的问题,这是当今地理学的主流话题,但他研究的不是人类经济行为对地的改造,而是基于心理情感的一类改造。人将自己设定的美丑爱恨的标準施之于自然,把野狗变成不会奋斗只会享福的“宠物”,将林木泉石按人的喜好重新设定,成为失掉自然原生野气的“苑囿”。结合这些问题,段义孚也讨论了权势(power)的负面意义,这也是西方人文社会学界大谈特谈的题目。不过,与人们常说的权势与利益分配、话语控制的关係不同,段义孚讨论的是权势与“玩”的关係。玩是一个动听的字眼,可当权势与“玩”结合时,是件相当可怕的事,这种结合对环境的破坏正方兴未艾。经济对环境的破坏可以通过可实验的办法对其限制,而“玩”的破坏尚无法测试,无法限制。
段义孚的着作颇丰,仅着作就有约15部之多。他在《学术生涯》演讲中提到的主要着作,除上面说过的书,还有《割裂的世界与自我》(Segmented Worlds and Self:Group Life and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宇宙与炉台》(Cosmos and Hearth:A Cosmopolite’s Viewpoint)。其中《逃避主义》已经由北京师範大学的周尚意、张春梅翻译成中文,2005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有趣的着作给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启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大大小小的事情、观念和经验。段义孚先生思考的中心主题是文化,他认为文化是人类逃避自然、逃避人类自然本质的必然产物。这是一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着作因为它是以一种最为积极的方式进行阐述的。该书语言新鲜 力,极具创造性,反映了作者绝妙精闢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