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癌是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亚型,低度恶性,极少转移。
基本介绍
- 别称: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巨大尖锐湿疣;穿掘性上皮瘤
- 英文名称:verrucous carcinoma
- 英文别名:oral florid papillomatosis;giant condyloma acuminatum;Buschke-Lowenstein tumor
- 就诊科室:皮肤科;肿瘤科
- 常见发病部位:口腔、外生殖器、肛门、跖部
- 常见病因:口腔疣状癌:与咀嚼菸草、槟榔、口腔卫生不良、不当镶牙有关;外生殖器、肛门疣状癌:HPV6或HPV11引起
- 常见症状:口腔疣状癌:白色菜花样损害,齿龈亦可受累;外生殖器、肛门疣状癌:菜花样、乳头瘤样增生等
临床表现
1.口腔疣状癌
又称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1948年由Ackeman首先报告,本病罕见,仅占口腔恶性肿瘤之4%~9%。其发生与咀嚼菸草、槟榔、口腔卫生不良和不适当的镶牙有关。好发生于男性老人,临床表现呈白色菜花样损害,齿龈亦可受累。亦可侵入颊部和(或)颌骨。
2.外生殖器、肛门疣状癌
亦称巨大尖锐湿疣。大多数病例由HPV6或HPV11所引起,本病占阴茎恶性肿瘤的5%~25%。皮损呈菜花样、乳头瘤样增生,最常见于男性龟头和未环切的包皮处,最后侵入尿道。也见于女阴及肛门,可形成溃疡及漏管。常散发臭味。
3.跖部疣状癌
又称穿掘性上皮瘤。皮损最初很象难治的跖疣,为隆起的斑块,向深部穿掘性生长,形成很多深凹陷,凹陷中充以角质物和脓液。肿瘤最终可穿透跖筋膜,甚至可破坏周围的骨和侵犯足背皮肤。
检查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浅表部分一般与疣相似,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和棘层肥厚。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良好,呈嗜酸性淡染、胞核小。肿瘤深部由分化良好的鳞状上皮呈宽索状向真皮侵入生长,前端呈球形生长形成特徵性的挤压性边界。中央常有充以角蛋白的囊肿,有坏死时形成窦道。细胞异形性及核丝分裂少见。
治疗
採用手术切除为最好的疗法。有些病例需採用Mohs显微外科。较小的肿瘤可採用液氮冷冻或CO2雷射治疗。
预后
多数患者愈后好。口腔疣状癌局部复发率6%~40%,极少有转移,但具有患第二个口腔原发鳞状细胞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