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电流图又称视网膜电图,简称ERG。视网膜电流图是视网膜的视感细胞在光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组複合的电位变化,可以用电极引出,通过适当的放大描记装置把它记录下来,即为视网膜电流图。通过视网膜电流图可了解视网膜的功能。
工作原理
视网膜电流图的工作原理是用闪光刺激视网膜后,于节细胞冲动之前记录到的一簇电位反应。它是一种动作电位,是视网膜功能的客观观察。常见的记录方法有四种:①Karpe暗适应法,主要记录暗适应状态下视网膜的动作电位,②全视域照射法,採用积分球法可观察光强度与ERG振幅的关係曲线,③连续闪炼刺激,使用明暗间隔为121的炬形波光刺激测定闪光融合颇率;④其它侧定法:用红光刺激显示出x波,用快速扫描法在示波器中记录出盈加于b波上的一些小波,是ERG的次组成成份之一,称为震荡电位。
ERG的电反应由4个波组成:
a波:阴极波,主要由光的感受器产生,
b波:阳性电位,来自视网膜内Müller细胞及双极细胞,
c波:一个慢的阳性波,起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d波:撤光后的反应。
临床套用
正常的ERG有赖于视网膜节细胞前各种结构成份正常。这一部分或多部分受累可导致ERG异常。
1.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ERG的异常可先于中心视力减低和眼底镜下所见的视网膜损伤,尤其是暗视应ERO异常,呈现振幅减低或无反应(熄灭型)。
2.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eber病)
绝大部分此类病人伴有眼球震颇等症状,视力很差,婴儿期ERG即出现异常,振幅极度减低或无即娘灭型.
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根据血管阻塞程度ERG可以出现振幅降低以至熄灭型ERG测定有助于对病受损害程度及预后作出估计。
4.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一些急性的,完全的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人看上去外眼完全正常,中心视力急剧下降,ERG表现由负波迅速进展为无反应(熄灭)。分枝动脉闭合引起
b波产生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振幅。治疗后的疗效和ERG恢复程度相平行,眼的动脉闭锁时,视网膜血液供给中断,色素上皮发生改变,ERG所见相似于视网膜色素变性。
5.视网膜脱离
主要用于估计手术预后,b波熄灭者预后甚差。
6.预侧术后视力
届光间质不清的眼病手术前了解视网膜功能,预侧术后视力。
7.视功能损害严重时
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严重时ERG也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