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青田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8-20 20:34:41) 百科
青田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县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青田石雕发端于距今5000年的“菘泽文化”时期。唐、宋时期,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五代时期,题材捕捉走向广泛,成为宗教活动用品。元、明时期,青田石雕已具较高的圆雕技艺水平。至清代,青田石雕吸收“巧玉石”製作工艺,开创了中国石雕“多层次镂雕”的技艺先河。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

2006年5月20日,青田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Ⅶ-33。2018年5月,青田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青田石雕
  •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 非遗级别:国家级
  •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 遗产编号:Ⅶ-33
  • 申报地区:浙江省青田县

历史渊源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在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那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虽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蹤影。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了发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製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緻入微的刻划和複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製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会,并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奖。在中国国内,1909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清代光绪《青田县誌》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记载。只因赵子昂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积压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
青田石雕青田石雕
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工序,尤以镂雕技艺见长,且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大气之中不失精妙,工艺规範,自成一格。
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石雕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数亿元,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青田石雕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新意的佳作。特别是着名石雕艺术家张仕宽的《葡萄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当代青田石雕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张仕宽的雕刀下,一块五彩冻石变成了一座玲珑剔透的葡萄山,山岩中老藤盘曲,新蔓缠绕,叶片翻卷,葡萄低垂。那一串串圆润晶莹的葡萄,令人馋涎欲滴;几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在藤上,在叶间,在岩下,或昂首翘尾,或追逐嬉戏,真是妙趣横生。石雕艺术家们还选取高粱、穀子、竹笋、辣椒、杨梅等穀物、果蔬为题材,巧用石色精心雕琢,创作出一件件富有乡土气息的艺术珍品。有的在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中获奖,有的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文化特徵

材料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石,故名青田石,此石学名“叶腊石”,因其与其他地方的叶腊石有所不同,色彩丰富、光泽秀润,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可雕性极强,所以青田石一直受到了艺术家们的青睐。艺术家们根据青田石本身的形态和颜色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加以他们的想像力,雕琢出的作品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一块未经雕琢的青田石上具有不同的色料,甚至还有的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但是艺术家们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想像力进行加工,把不同的颜色勾勒出雍容之资,把石头本身的一些小缺陷经过艺术家们巧妙的套用,变成了艺术品本身的构成部门,使得作品更加的惟妙惟肖,有的清新淡雅、清新脱俗,有的颜色渐变迥异,这些艺术品本身更加接近与自然但是还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田石雕青田石雕

颜色

五彩斑斓是自然赋予青田石最好的礼物,这样天然的颜色给了艺术家们创造出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最天然的色彩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有真实的感觉,在确定了基础的色调以后进行进一步的创作,颜色的渐变可以给整个作品带来生机,比如创作花卉的时候,五彩的颜色可以创造成花朵,而稍微深一点的颜色可以改成叶子,再有其他的颜色可以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蝴蝶,这些色彩都可以加以利用,最后的艺术品既有自然之美,又能体现工艺之美,这样整体的呈现欣赏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青田石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它的颜色是自然赋予的,是天生就存在了的,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也是有着天然的灵动性,如果是后天上色,那就不会有自然的感觉。
青田石雕青田石雕

工艺

虽然青田石有着天然的魅力,但是没有好的艺术家对其进行加工还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件优秀的艺术品的。雕刻大师得到他们心仪的青田石之后要赋予它想像力,根据它的纹理和形态然后明确自己要把它塑造成一件什幺样的艺术品。只有明确了这些再根据想要表现的形态进行加工,根据青田石的结构进行立体的设计、镂空、层次的区分等等,最后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石雕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家的雕刻技术及艺术家们对青田石本身的了解和热爱程度,只有了解青田石,知道自己要设计成什幺样的作品,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技术上的雕刻,赋予青田石以新的生命,并且每件艺术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绝对的独一无二、不可複製。

製作工序

一件青田石雕作品的形成,需要经过相石、打坯、修细、封蜡、抛光、润色等道道工序,其中的雕刻手法又有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湛,史因为它的载体青田石的名贵。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在功能审美化的自势中,一些审美倾向原来较强,或其功利性侧重精神意愿而非物质功能的原生形态,其价值转型显得更为自然流畅,也更为现代人所钟情。
它的丰富内容和理论指导价值,正是传统工艺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于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传承现状

优质叶腊石历经千余年的开採,资源已近枯竭,同时青田石雕手工作坊规模逐渐缩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倪东方,1928年10月出生,男。2009年6月被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青田石雕。
张爱廷,1939年2月出生,男。2012年被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青田石雕。
张爱光,男,汉族。2018年被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青田石雕。

保护措施

青田是石雕之乡,石雕是青田的金名片。青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青田石雕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2006年建成青田石雕博物馆,2008年依託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办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2009年创立青田中国石文化旅游风景区,在青田石雕发源地山口建设石雕小镇。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清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八旬万寿节,天臣将一套60枚青田石雕的《宝典 福书》印章进贡皇帝。同治年间,青田石雕在美国芝加哥“圣路易 博览会”展销。宣通年间,青田石雕在南京“南洋劝业会”展出, 并荣获银牌奖。
青田石雕青田石雕
1915年,青田石雕在世界“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美国)上获最高荣誉奖--银牌奖章。
1982年,青田石雕获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大奖。《高粱》(林如奎作)、《春》(周百琦作)、《秋》(倪东方作)3 件作 品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4年,《千里雄风》(林如奎作)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5年,《葡萄山》(留秀山作)获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青田石雕》明信片。耿飈、陈慕华、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办的 青田石雕展销会。国防部长张爱萍为青田石雕题词“神工艺精”。
1987年,上海科技电影製片厂拍摄《青田石雕》影片。
1988年,周百琦荣获轻工业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林如奎原获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亦同时改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90年,《葡萄山》(张梅同作)被赠送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 协会总部陈列室永久陈列。《印章雕刻》(夏法起作)获第九届中 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1992年,邮电部发行《春》(周百琦作)、《高粱》(林如奎作) 、《丰收》(张爱廷作)、《花好月圆》(倪东方作)石雕特种邮 票一套 4枚。青田县委、县政府举办首届石雕文化节,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报导。《青田石雕邮票纪念册 》出版发行。
2000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青田石雕作品《钟馗嫁妹》、《万里河山》,《居高声远》获得金奖。

重要活动

1934年,青田“冻石图章”参加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1957年,青田石雕名艺人张仕宽、林如奎、朱正普、吴如乾四人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
1965年,周恩来总理参观全国工艺品新题材展览,对青田石雕《咏梅》(林如奎作)给予高度评价。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华,特约青田赶製石雕“小象” 500只,携回美国。
1956年,青田石雕作品被为国礼,赠送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和印尼总统苏加诺。
1973年,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成立。青田石雕《骏马奔腾》、《长征》、《赤道椰林》等作品,参加喀麦隆等国的浙江省工艺美术作 品展。
1978年,青田石雕20多件新作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邓小平同志称讚《穀子》(倪东方作)“俏色用得好”,《骏马》(林耀光作)被选作国礼,赠送给朝鲜主席金日成。
1980年,首部电视纪录片《青田石雕》由浙江省电视台拍摄播映。 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在广州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
1987年,60多件青田石雕作品参加“浙江省工艺美术精英作品展览会”展览。
1989年,《杨梅》、《舞狮》、《人物印雕》等 9件作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
1994年,《松鹤同春》(林如奎作)、《梅花香自苦寒来》(倪东方作)、《钟馗》(林福照作)、《知秋》(留秀山作)、《迎春 》(林伯正作)等 5件石雕精品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建国45周年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期间,《野珍》(倪东方作)、《争艳 》(林福照作)、《天长地久》(留秀山作)3 件石雕精品被选送 到北京,参加党的十四大以来两个文明精神成就展,受到江泽民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民主讚赏。
1998年1月,《喜悦》(张爱廷作)、《时熟捻丰》(林伯正作) 、《高粱》(周金甫作)、《年年有余》(叶品然作)等 4件石雕 精品被选送参加浙江省十四大以来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展。8 月,青 田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了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
1999年1月,经青田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田县石雕行业管理办 公室。 3月在上海举办青田石雕展。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和市长徐匡迪等领导人参观了展出,对青田石雕给予充分的肯定。

文化轶事

相传古时,青田山口村住着一位青年农民,靠卖柴度日。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时不小心将柴刀砍在石头上,石头被 "啪"地劈落一块,捡起一看,那石头晶莹透亮,色彩斑斓, 美丽极了。他将那块石头带回家,琢磨成一颗石珠,挂在女儿的脖子上。乡亲们争相观看,后来都纷纷仿效,上山寻找那奇妙的石头,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