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甘小二

(2020-03-19 03:39:19) 百科
甘小二

甘小二

甘小二, 1970年出生于河南新乡,中国电影导演,华南师範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教授。

1970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跟随父亲学习书法,自幼爱好文学,大学时代曾出版诗集。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年执导处女作电影《山清水秀》,获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併入围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2002年至2012年, 执导《山清水秀》、《举自尘土》、《在期待之中》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执导《若即若离》、《恐惧与颤慄》、《推敲》、《反映与反应》实验短片屡获国内外艺术奖项,部分短片被湖北美术馆、台北北庄艺术等艺术机构收藏。2013年执导大型系列纪录片《文房四宝》。

2015年筹拍古建筑题材电影《榫卯》,预计2017年上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甘小二
  • 外文名:Xiao'er Gan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河南新乡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职业:导演、编剧、华南师範大学教授
  •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 主要成就: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 代表作品:山清水秀,举自尘土,在期待之中,榫卯等

作品信息

一、《山清水秀》
DV,100分钟,彩色,中英文字幕,2002
2003,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2003,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入围
2003,“我是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北京,展映
2004,第3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主打故事片”单元,展映
2004,第4届新加坡亚洲电影论坛,开幕电影
2004,第6届台北电影节“华语电影”单元,展映
2004,香港亚洲影展,展映
2005,第2届广州三年展“珠三角电影回顾展1898-2005”,展映
二、《若即,若离》
DV,35分钟,彩色,无对白,2006
2006,平遥摄影节,展映
三、《举自尘土》
D-BETA,102分钟,彩色,中英文字幕,2007
2004,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基金剧作支持
2005,第8届釜山推动计画PPP入选项目
2007,第36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狂飙突进”单元世界首映
2007,第四届CIFF中国独立电影节特别奖
四、《在期待之中》
笑阳姊妹是一个乡村教会基层堂点的负责人,带领着十几个信徒。她已经结婚登记了,但她认为她丈夫信得 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在教堂举行婚礼,只想等待丈夫受洗后再举行婚礼。整个影片只讲了一天的事情。说的是她分别去几个地方见不同的几个人办事,但在这一天中,唯一做成了的只有为他们教会堂点诗班订做十字架乐杖。
五、《榫卯》

获奖记录

塞班国际电影节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2017第1届塞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榫卯提名
2017第1届塞班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榫卯提名

电影信仰

电影风格

广州:象牙塔里的独立群像
曾经有人嘲讽中国独立电影,自编自导自演自看。甘小二为此加设一句:自放。“不过随着民间独立影像放映的普及,自放会越来越少。”去年,甘小二带着他的第二部作品《举自尘土》来到河南几个乡镇作小规模放映。在他看来,小武不看《小武》的时代应该过去,这些农村及边缘人群,才是最应观看的群体。
甘小二
在做完上百至上千人的放映会后,原以为会被喜爱的《举自尘土》却遭“反戈”,村民诚恳地提出意见,甘小二郁闷之余,还是颇感欣慰。而在香港展映期间,《举自尘土》的反响出奇地好,在他们看来,这是从未出现过的中国电影。对钟情于甘小二首部作品《山清水秀》的老外们而言,《举自尘土》里的农民有如此文化底蕴出乎意料。一种阶级与强国的优越感受到阻压。
回到电影风格,有人说,“长镜头,一动不动”是甘小二的标籤。“我不是只喜欢长镜头,更多时候是适合。最初拍《山清水秀》分了很多镜头,后来发现不对味。那个空间里的生活就是山清水秀,长镜头能呈现一种缓慢的节奏。对于非职业演员包括我们业余剧组,更加容易上手的还是长镜头。”
1998年,甘小二拿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学位后,调任广州华南师範大学。当时广州的电影气氛惨澹,广告业却日益疯长。在《英雄》创造国产大片神话之后,中国电影产业似在觉醒,各大高校的影视专业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人人都能当导演”成为每个热爱电影的年轻人最贴心的广告语。时尚白领们也开始在此领域小试牛刀。甘小二回忆:“‘时尚’一词开始风靡,我有个朋友就嚷着要去有‘星巴克’的城市生活,可见DV热销的时代背景。”
电影《举自尘土》电影《举自尘土》
现在,DV作为一种运动几近结束。但对于广州近年来高校生作品的产量和成绩看,甘小二的期望挺高。“单我所在的学校每年就产上百部作品,全国的数量可想而知。教育方针如果能向多元化调整,电影圈各类人才会不断涌现。”
套用甘小二的话说,中国电影还需不断激烈的竞争。虽然不知中国电影的春天何时莅临,不过民众若能将部分目光从大萤幕转向民间独立放映,接受更多新鲜的人文故事,此举应不算奢侈吧。
甘小二

採访实录

福音时报:小二,您曾说电影是您对自己的一种审判,那对您来说,每拍完一部电影后,信仰有什幺改变吗?
小二:我觉得每结束一个电影,我跟神的关係就朝着一个更加真实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我觉得多数中国人,至少像我们20岁―40岁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在刚接触到神的恩典时,莫名地感动。神的爱太大了!这个爱甚至超过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在此之前我们都从来没有感到这幺被爱过,所以特别感动。最初一进教堂就会哭,就会流泪,不需要人跟你说什幺。但是,这最初的体验是有些新鲜劲儿的。我现在再去拍,只能拍我对神之间不同阶段的体验,而这体验是越来越真实的。
甘小二
比如在《山清水秀》里面,牧师到了村里,讲完就走,也不多做解释,特别像当初我跟基督教的关係。讲道人讲完就走了,大家做完礼拜也不多说什幺,当时的基督教情况就是如此,像家庭小组这样方式,在我当时生活的那个範围内不是特别多。
而《举自尘土》一个特彆强烈的主题是“罪与救恩”,就是03年,我在导演阐述里面所说的“肉体的战慄,和灵魂的平安”。摩西十诫明令不可杀人,而小丽放弃给丈夫治病,其实就是杀死了丈夫。她所有内心思想的斗争不为我们所知。对于这个罪,她不是没有準备和思考,相反,她是十分清楚的。她做出这个行动,不仅仅是因生活所迫,更因为她对神的救恩有十足的信心!基督教是关于救恩的宗教,没有任何过犯和罪是不可以被赦免的,这是耶稣上十架的意义所在。
甘小二
如果说《山清水秀》和《举自尘土》这两个片子宗教感特别外显、强烈,那幺在这个新的影片里,我想要表达的是,一个普通教会同工的日常生活。比如,关于这个十字架乐杖製作的过程:她怎幺跟人讨价还价,怎幺选用材料;还有做十字架乐杖的电焊工人都说了些什幺。我不认为这些工人都会带着非常敬虔的心做这个十字架乐杖,他们很可能边做边开着低级的玩笑或者说着粗口。
曾有人问过我,“你真要把这个乐杖这幺做出来啊?忍心啊。”我觉得这不是忍不忍心的问题,教会里有一件物品,那肯定是有人花了一定的精力、费了一定的口舌,然后让别人去做出来的。如果碰上一个不好的教会同工,可能会发生在街上买的是一块钱,可开个发票却是十块钱的事情。我想要这些真实的材料。
这种真实性对于表现人与上帝的关係特别重要。比如,你们过来採访我,路上遇到些什幺事是很重要的。碰到一个乞丐,你的反应是很重要的。在公共汽车上,你有没有起来给老人让座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想说的真实的电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