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病事件,指1955年至1977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此病以其主要症状而得名。截至1968年5月,共确诊患者258例,其中死亡128例,到1977年12月又死亡79例。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痛痛病事件
- 外文名:Itai-itai disease
- 原由:污水排放
- 原因:含镉废水
- 地点:日本
富山县简介
富山县位于日本中部地区,在富饶的富山平原上,流淌着一条名叫“神通川”的河流。这条河贯穿富山平原,注入富山湾,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使之成为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条命脉水源竟成了“夺命”水源。
事件详情
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这个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这里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鬆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有人甚至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 Itai Disease)。
1946年~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痛痛病”是由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毒。
镉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人体中的镉主要是由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气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入体内的,大量积蓄就会造成镉中毒。据记载,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从19世纪80年代成为日本铝矿、锌矿的生产基地。矿产企业长期将没有处理的废水排入神通川,污染了水源。用这种含镉的水浇灌农田,生产出来的稻米成为“镉米”。“镉米”和“镉水”把神通川两岸的人们带进了“骨痛病”的阴霾中。
1961年,富山县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开始了国家级的调查研究。1967年研究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明“痛痛病”主要是由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的。1968年开始,患者及其家属对金属矿业公司提出民事诉讼,1971年法院判决原告胜诉。被告不服抗诉,1972年再次败诉。
污水排放
工业厂矿排放到环境中的含镉废水是造成日本富山县痛痛病暴发的原因。从天上到地下,镉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环境中的镉可以通过食物、水、吸菸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但当镉的浓度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镉中毒。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
致毒机制
镉中毒为何会使骨软呢?首先是引起肾功能障碍,特别是缺钙等生理或生活因素诱使软骨症出现。镉使肾中维生素D的活性受到抑制,进而妨碍十二指肠中钙结合蛋白的生成,干扰在骨质上钙的正常沉积。此外,缺钙会使肠道对镉的吸收率增高,加重骨质软化和疏鬆。另一原因是镉影响骨胶原的正常代谢。关节、韧带等联繫各个骨块的结缔组织。同时又有润滑、保护、强化的功能,它们主要由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组成。这些蛋白的形成要通过许多以锌和铜为活性中心的酶促反应。当镉中毒后,它取代了这些酶的中心原子,使它们失活。例如赖氨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是铜,是形成胶原纤维的基础;当被镉毒化时,此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胶原蛋白质的形成。
回顾与反思
回顾与反思
在整个“痛痛病”事件的过程中,从科学家们对病因的努力探索并最终形成一条严谨的证据链,到当地患者为争取自己权利的反抗与团结,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最早只有3名病人起诉,到最后胜诉时原告人数达506人,辩护团律师达345名,还是媒体舆论及时的监督与配合,以及事后受害者自发成立的协定会,都为所有“痛痛病”患者赢得最后的胜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掀起了环保运动在日本兴起的序幕。从一定程度上说,通过这次公民运动,促进了1971年日本环境省的成立,也使日本政府意识到:与经济发展相比,阻断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无疑更为重要。
三井公司的及时妥协、认识错误与社会责任感都为“痛痛病”诉讼案件的妥善处理、后续在土壤污染方面的妥善处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到现在也不能完全地确认“痛痛病”是由于“镉”这一单一因素造成的,是否也可能有“铅”的共同作用?但是责任公司在第二次败诉后,并没有追根究底,而是选择了承担责任,签订了两个誓约书、《公害防止协定》,以实际行动最大程度的挽回错误、减少损失,对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受害者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补偿与救治、对被污染的土壤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总结“痛痛病”这一公害的历史教训时不难发现,政府的及时介入、解决问题的态度、方式,更是对整个公害事件的解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科学证明和政府决策是两个事情”所说,政府要做到及时介入并制止可能引起公害的污染事件。正如上面提到,在“痛痛病”病因仍存在疑问的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四大公害病之首的水俣病事件[16],也正是因为政府在这方面的失职,才酿成了巨大的工业灾难。不过于“痛痛病”而言,富山县地方特殊疾病对策委员会和痛痛病对策协定会等组织的成立、“国家认定”过程的启动、在企业无法独自完成“客土”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及时的支持、环境省的成立等,都说明了当时的日本政府是对此极其重视的,其解决问题的决心也是有目共睹的。
回过头来看,在当代的中国社会,由镉引起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民众、媒体和政府到底应该以什幺态度对待、做出怎样的努力、达到什幺样的目的?都值得我们反思!
在整个“痛痛病”事件的过程中,从科学家们对病因的努力探索并最终形成一条严谨的证据链,到当地患者为争取自己权利的反抗与团结,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最早只有3名病人起诉,到最后胜诉时原告人数达506人,辩护团律师达345名,还是媒体舆论及时的监督与配合,以及事后受害者自发成立的协定会,都为所有“痛痛病”患者赢得最后的胜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掀起了环保运动在日本兴起的序幕。从一定程度上说,通过这次公民运动,促进了1971年日本环境省的成立,也使日本政府意识到:与经济发展相比,阻断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无疑更为重要。
三井公司的及时妥协、认识错误与社会责任感都为“痛痛病”诉讼案件的妥善处理、后续在土壤污染方面的妥善处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到现在也不能完全地确认“痛痛病”是由于“镉”这一单一因素造成的,是否也可能有“铅”的共同作用?但是责任公司在第二次败诉后,并没有追根究底,而是选择了承担责任,签订了两个誓约书、《公害防止协定》,以实际行动最大程度的挽回错误、减少损失,对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受害者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补偿与救治、对被污染的土壤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总结“痛痛病”这一公害的历史教训时不难发现,政府的及时介入、解决问题的态度、方式,更是对整个公害事件的解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科学证明和政府决策是两个事情”所说,政府要做到及时介入并制止可能引起公害的污染事件。正如上面提到,在“痛痛病”病因仍存在疑问的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四大公害病之首的水俣病事件[16],也正是因为政府在这方面的失职,才酿成了巨大的工业灾难。不过于“痛痛病”而言,富山县地方特殊疾病对策委员会和痛痛病对策协定会等组织的成立、“国家认定”过程的启动、在企业无法独自完成“客土”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及时的支持、环境省的成立等,都说明了当时的日本政府是对此极其重视的,其解决问题的决心也是有目共睹的。
回过头来看,在当代的中国社会,由镉引起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民众、媒体和政府到底应该以什幺态度对待、做出怎样的努力、达到什幺样的目的?都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