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蒲江县

(2020-01-11 22:01:08) 百科
蒲江县

蒲江县

蒲江县是成都市下辖县,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汇处。县域东邻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西靠名山区,南接丹稜县,北接邛崃市。毗邻天府新区,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全县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辖8镇4乡。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将李家钰的故乡,森林覆盖率50.8%,地表水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準,空气品质优于国家Ⅱ级标準,有“绿色蒲江·生态新城”之美誉。2017年12月14日,蒲江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示範城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蒲江县
  • 外文名称:Pujiang County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成都市
  • 下辖地区:1个街道、7个镇、4个乡
  • 政府驻地:鹤山街道政府街31号
  • 电话区号:028
  • 邮政区码:611630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
  • 面积:580平方公里
  • 人口:25.62万(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蒲江方言
  •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石象湖、朝阳湖等
  • 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 火车站:蒲江站
  • 车牌代码:川A、川G
  • 行政代码:510131
  • 地区生产总值:135.95亿元(2017年)

建制沿革

蒲江历史悠久。据县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鉴证,至少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蒲江地域,古代属蜀国地。秦灭蜀后,隶蒲阳县。汉属临邛县。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正式建县,名广定。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蒲江。
成都市行政区划影像图成都市行政区划影像图
蒲江县古名广定,始置于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同时置蒲原郡,郡、县治同地,址在今县城北1里地(原东岳庙一带)。恭帝二年(555年)析临邛县置临溪县,治地在今西崃乡残城址村。是时,广定、临溪县属邛州蒲原郡。
北周(557至581年)时,在州郡之上置总管府。蒲原郡仍领广定、临溪两县,郡仍属邛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悉罢全国诸郡,以州统县,广定、临溪县属邛州。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定曰蒲江(“以南枕蒲水故”)。隋大业三年(607年)罢总管府,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同年合邛、雅、登3州为临邛郡,蒲江、临溪县属临邛郡(郡治与严道县治同地,今雅安县多营坪)。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临邛郡为雅州(州治置严道县),蒲江、临溪等16县属雅州。同年,割雅州之蒲江、临溪、临邛等5县,置邛州(州治置依政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蒲江、临邛等县属剑南道邛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邛州改为临邛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各置节度使,蒲江、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临邛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悉罢全国诸郡,改郡为州。临邛郡改曰邛州,蒲江、临溪属剑南道西川邛州。唐大曆四年(769年)临溪县设删华就嶲州,辖临溪、蒲江2县。唐大和四年(830年)分蒲江、临溪两县隶属嶲州(州治今西昌)。唐乾符元年(874年)还蒲江、临溪两县仍属邛州。唐文德元年(888年)划邛、蜀、黎、雅4州置永平军,蒲江、临溪县属永平军邛州。唐大顺二年(891年)废永平军,蒲江、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邛州。
五代十国时期,蒲江、临溪随邛州先后归属前蜀、后唐、后蜀政权。
北宋改“道”为“路”,推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建制。宋乾德三年(965年)蒲江、临溪属西川路邛州临邛郡。宋淳化五年至至道元年(994至995年),李顺起兵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蒲江、临溪随邛州临邛郡属之。宋鹹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划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蒲江、临溪属益州路邛州临邛郡。同年,置惠民监(铸铁钱,直属州郡领)于蒲江西部。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蒲江、惠民监属成都府路邛州临邛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临溪县为镇,入临邛县;其领地併入蒲江、火井、依政3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罢惠民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置惠民监,铸铁钱,直至宋末。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即1275年),元军攻占嘉定(今乐山),在川南建立地方政权。元至元十四年(南宋景炎二年、即1277年)蒲江属嘉定府路邛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四川行省,蒲江属四川行省嘉定府路邛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蒲江县入邛州。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于重庆建立“大夏国”,蒲江境域随邛州归属明玉珍大夏政权。
明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十八日复置蒲江县,隶嘉定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嘉定府降为州,蒲江县仍属之。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蒲江县属四川省邛州。
清顺治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部据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蒲江属之。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张献忠牺牲,大西政权亡。顺治九年(1652年),蒲江属四川省邛州(直隶州)。清嘉庆七年(1802年)于府、州、厅、县之上增置“道”一级建制,全川增设五道,蒲江属建昌道(道治雅州)邛州。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建昌道为上川南道,领邛州,州领蒲江、大邑两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制,改为省、府(厅、州)、县三级建制,蒲江属四川省邛州。民国2年(1913年),又改为省、道、县三级建制,划四川为7道,以道领县,蒲江属四川省上川南道。民国3年(1914年),划四川为5道,蒲江属四川省建昌道。民国7年(1918年),四川军阀开始各据一方,互不相属,形成防区制局面。民国17年(1928年)撤销“道”制,省直辖县。民国24年(1935年)军阀割据防区制结束,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治眉山县城)领眉山、邛崃、蒲江等10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蒲江县于1949年12月19日解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四川划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4个行署区,行署区下分置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蒲江县属川西行署眉山分区(通称专区)。1952年9月1日撤销全川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同年10月,改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区专员公署,蒲江县属四川省眉山专区。
1953年3月10日,撤销眉山专区,邛崃、蒲江、新津、名山4县划归温江专区。
1960年4月29日撤销蒲江县,所属行政区划归邛崃县。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复置蒲江县,蒲江县仍属温江专区。
1968年9月,“专区”改为“地区”,蒲江县属温江地区。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其所辖温江等10县划归成都市管辖,蒲江从此归成都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蒲江县面积582.9平方千米,人口25.2万,辖9镇10乡。县政府驻鹤山镇。
1999年,蒲江县辖10个镇、9个乡:鹤山镇、寿安镇、大塘镇、天华镇、西来镇、大兴镇、甘溪镇、五星镇、朝阳湖镇、成佳镇;复兴乡、西南乡、光明乡、白云乡、寿民乡、长秋乡、松华乡、敦厚乡、高桥乡。
2004年8月26日,撤销天华、五星2镇和松华、敦厚、寿民、西南、高桥5乡。将原天华镇、西南乡和原高桥乡的狮子树、大林、潘沟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併入鹤山镇。将原五星镇、松华乡、寿民乡所属行政区域併入寿安镇。将原敦厚乡和原高桥乡的桂花、陡岩、育才、大田4个村所属行政区域併入西来镇。将原大兴镇的沙楼村所属行政区域併入成佳镇。将原高桥乡的玉龙、桥墩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併入大兴镇。
2004年,19个社区委员会、192个村委会;面积57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43人/平方千米。
2012年蒲江县有12个乡镇、107个行政村、25个社区。

区划详情

2013年,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销鹤山镇,设立鹤山街道。
蒲江县管辖1个街道、7个镇、4个乡:鹤山街道、大塘镇、寿安镇、朝阳湖镇、西来镇、大兴镇、甘溪镇、成佳镇、复兴乡、光明乡、白云乡、长秋乡。有107个村、25个社区、1392个村民小组、89个居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蒲江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缘,介于东经103度19分~103度41分、北纬30度5分~30度21分之间。东西最长37公里,南北最宽27.5公里,总面积582.86平方公里。2005年,全县人口25.75万人,耕地22.37万亩。县城鹤山镇距成都市区75公里。县域东邻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西靠名山区,南接丹稜县,北接邛崃市,东缘与彭山区接界,界长1.8公里;东南缘以长秋山一线与眉山市东坡区接界,界长37.5公里;南缘以界牌湾、月南山一线与丹稜县接界,界长31.4公里;西南缘以陡岩山、两合水、龙潭水库一线与名山区接界,界长31.25公里,北、西北、东北缘以汪染房、余大沖、刘石桥、法明寺、刘码头、石牯牛一线与邛崃市接界,界长59.3公里。蒲江县疆界全长161.25公里。
蒲江县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

蒲江县地质构造形迹由成都凹陷、大兴隆起(隐伏背斜)和熊坡背斜组成。成都凹陷位于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达名山,西抵灌县(都江堰市),东至金堂县。第四系沉积中心,大体循大邑安仁,经崇庆(崇州市)附近一线北出此段。东西两缘皆有断裂控制,西缘称邛崃至彭县(彭州市)断裂;东缘称成都至蒲江断裂。蒲江县境跨成都凹陷西南段之南部,所跨面积占全境五分之四。
县域东西长,南北窄,全县平均海拔534米。地势西南高,最高处白云乡月南山海拔1022米;东北低,最低处寿安镇夏河坝海拔465米。地貌类型以浅丘为主,兼有深丘、山地、平坝。浅丘遍及县境北部和中部,面积352.0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0.40%;深丘绵延于县境西南部,面积40.50平方公里,占6.95%;山地分布于县境南部和西南部边缘一线,面积72.27平方公里,占12.40%。平坝沿西北至北东流向的蒲江河、临溪河展布,呈带状平川,在县域东部与成都平原主体衔接,面积118.04平方公里,占20.05%。县境山丘属邛崃山脉东延余脉,有大、小五面山及长秋山。大五面山连绵于县境北和东北部,海拔520米以上的山峰有大定、玉龙、铜鼓、棋盘、福果、金鸡洞等山峰,最高处金鸡洞山海拔607米。小五面山从县境西南部向东北部铺陈,横卧县境中部,海拔535米以上山峰有九仙、红岩、金鹅、狮子、来龙、双凤、白鹤、龙头、黄鹤、钟鹤等山峰,最高处九仙山海拔630米。长秋山峙立于县境西南和南部边缘,海拔658米以上山峰有月南、长秋、看灯、尖山寺、擦耳岩、官帽、玉芝、佛儿岩、太清观、灵鹫等山峰,最高处月南山海拔1022米。

气候

蒲江县年平均气温16.3℃,平坝、丘陵、山地随地势升高,夏季逐渐缩短,冬季逐渐增长;“两河”下游的寿安地区为夏季最长地区,长秋山区为冬季最长地区。县境属暖水区,“两河”平坝区水温平均比气温高2.0℃;耕作层5~20厘米处,年平均地温在17.9~18.2℃之间,高于年平均气温1.6~1.9℃。县境内日照时数,春夏足而秋冬短;降雪少,年平均降雨量1196.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除5月份最低为79%外,其余月份均在80%以上;风向以东北风、西南风为主。

水文

蒲江县主要河流有蒲江河和临溪河。蒲江河属岷江水系,发源于总岗山—丹稜县王场土地坳之杨山,县境内流程44公里,流域面积287.5平方公里。临溪河又名铁溪河,属岷江水系,古以溪旁山中有铁矿而得名,县境内穿越大、小五面山,接纳两山溪流,于五星镇上场口汇入蒲江河,流程38.2公里,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86年,蒲江县农业用地2.04万公顷、林业用地1.87万公顷、水域4773.33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240公顷、交通用地1800公顷、未利用土地7406.67公顷,土地总面积5.83万公顷。农业用地中,耕地2.0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82%;按总人口23.89万人计算,人平耕地0.09公顷(1.28亩)。2005年,全县耕地1.4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56%,比1986年减少5400公顷;按总人口25.75万人计算,人平耕地0.06公顷(0.87亩),比1986年减少0.03公顷(0.41亩)。耕地减少原因主要为退耕还林、城镇建设和交通等用地增加。

水资源

蒲江河理论蕴藏水能6002.2千瓦,可开发量2732.5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5.5%。临溪河理论蕴藏水能5710千瓦,可开发量2881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50.5%。县境内地表水天然资源4.65亿立方米,主要由降水产生,年平均降水总量7.5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2.84亿立方米,可开採总量5522.8万立方米,占19.37%。2005年,全县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达1.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34.4%。有29家单位取用地下水,年开採量310万立方米,占可开採量的5.6%。

矿产资源

县境内蕴藏有煤、铁、盐滷、耐火石、天然气、矿泉水等地下矿产资源,天然气和矿泉水实现工业化开採,其余未作开採。

人口

2017 年全县有 1 个街道办事处、11 个乡镇、104 个行政村、30 个社区。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 119969 户,总人口267781 人,其中城镇人口 85564 人,占 32.0%,乡村人口182217 人,占 68.0%;男性 133258 人,占 49.8%.;男女性别比为 99.1(以女性人口为 100)。全年出生 3300 人,死亡 3554人,人口自然减少 254 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 25.62 万人,城镇化率达 42.65%。

经济

综述

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359525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0.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 194273 万元,增长 4.7%;二产业完成701873 万元,增长 12.3%;三产业完成 463379 万元,增长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3273 元,增长 9.8%。三次产业结构为 14.3:51.6:34.1;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7.0%、60.3%和 32.7%,拉动经济成长 0.73、6.27 和 3.40 个百分点。单位 GDP 能耗下降 6.23%。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 767454万元,增长 10.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56.5%;其中民营经济中:工业增加值完成 444333 万元,增长 14.0%。

第一产业

2017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332748 万元,增长 4.3%,实现增加值 194273 万元,增长 4.7%;全县粮食总产量 50742吨,下降 4.6%,其中:水稻总产量 14332 吨,下降 51.5%,油菜籽总产量 14679 吨,下降 6.3%,水果总产量 347941 吨,增长 8.2%;茶叶总产量 10205 吨,下降 3.4%;蔬菜总产量 191424吨,下降 4.5%;农产品品牌优势明显。畜牧业稳定发展。生猪出栏 65.79 万头,下降 0.8%;家禽出栏 380.84 万只,下降 0.2%。肉类总产量 56851 吨,下降 2.1%。水产品产量 8795 吨,增长 8.0%。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 20 座,蓄水量 3237.22 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 16.37 万千瓦。积极实施天然生态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2017 年为53.1%。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寿安新城、县城工业区、成雅工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规模工业增长势头良好。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 632050 万元,增长 13.0%,对 GDP 的贡献率达 56.8%,拉动我县经济成长 5.91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4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97户,实现增加值增长15.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51318 万元,增长 19.2%;实现利润33652 万元,下降 9.8%;实现利税 51554 万元,下降 1.2%;入库税金 26001 万元,增长 59.7%。
建筑业脚踏实地,稳步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和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乘势而上,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69823 万元,增长 6.9%,总产值达 19.8 亿,同比增长 36.3%。
全县新引进工业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工业总投资达107.07 亿元,增长 27.6%。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 15.0 亿元。工业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第三产业

2017 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6204 万元,增长 13.9%。全县旅游市场热点频现,软硬体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成熟,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全县 A 级景区 5 个,星级饭店 3个,备案床位 3642 个,全年接待游客 443.77 万人,增长 6.9%;过夜游客 84 万人,旅游收入 13.97 亿元,增长 8.2%。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750788 万元,增长 9.7%,其中工业投资 1070694 万元,增长 27.6%,占总投资的 61.2%。
完成投资总额中:房地产建设投资完成 112222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3.8%。
2017 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801948 万元,增长2.9%,其中住户存款 1158554 万元,增长 12.7%;各项贷款余额 896312 万元,增长 15.1%。2017 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203243 万元,同比增长 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70899 万元,同比增长 21.2%。其中,税收收入 49086 万元,同比增长 21.3%;非税收入 21813 万元,同比增长 21.0%。地方财政支出 325050 万元,同比增长0.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 23742 万元,同比增长23.3%;教育支出完成 32851 万元,同比增长 5.5%;科学技术支出完成 2746 万元,同比下降 9.5%。

社会

科技

2017 年,全县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家,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5 家,市级科普示範基地 3 个,有效高新技术企业 9家,创新型企业 10 家,智慧财产权试点(示範)企业 12 家,全年专利申请量 560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279 件,专利授权数 165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 30 件。教育卫生事业继续发展。

教育

2017 年,全县有普通中国小校 23 所,专任教师 1900人,在校学生总数 20777 人。其中,单设国小 10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8 所,单设国中 3 所,普通高中 2 所;国小在校生 11474 人,国中在校生 4681 人,高中在校生 3287 人;国小专任教师 797 人,国中专任教师 580 人,高中专任教师 35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 所,专任教师 96 人,在校学生 1345人。

医疗

2017 年,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数 181 个,有床位 1734 张,技术人员 1874 人。

邮电

2017 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 61741 万元。行动电话用户 286971 户。

人民生活

2017 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902 元,增长 8.9%;其中:工资性收入17765 元,增长 9.8%;经营净收入 4014 元,增长 11.2%;财产性收入 3201 元,增长 7.6%;转移性净收入 5922 元,增长5.4%。人均消费性支出 19419 元,其中食品支出 7155 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6.27 平方米。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68 元,增长 9.1%;其中:工资性收入 9456 元,增长 9.4%;经营净收入 6536 元,增长 10.1%;财产性收入 1874 元,增长 8.1%;转移性净收入 1902 元,增长 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3171 元,其中食品支出 4920 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58.14 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7 年,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五险”参保人数分别达 6.29 万人、6.61 万人、2.08 万人、2.00 万人、2.34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 10.99 万人,参保覆盖率保持在 9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8.37 人,参保率达 99%以上。

就业

2017 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 2100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458 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人数 3260 人,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 1108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资源环境

2017 年,全县森林面积 58.13 万亩,县域环境空气品质优良天数 247 天,其中,优级 61 天,良级 186 天,轻度污染 75天,中度污染 17 天,重度污染 18 天。全年,我县 PM10、PM2.5浓度分别为 78 微克/立方米、54 微克/立方米,较 2016 年同期分别下降 15.2%、8.5%。2017 年城区布设 10 个格线化空气自动监测点位。

交通

国道108线(成雅高速公路)、318线(川藏路)和省道川西旅游环线贯穿全境,全县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县乡村道为支撑的快速通畅的交通格局。
蒲丹井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兴建,届时蒲江前往乐山及川南将更为便利。
2017 年,蒲江县公路总里程 1542.95 公里,其中国道 90.32 公里,省道 24.71 公里,县道 112.53 公里,乡道 399.37 公 里,村道 916.02 公里。公路密度 2.647 公里/平方公里。全 县客运总发班 42093 班次、总座位数 1416955 位,运送旅客 46.76 万人,全年旅客运输收入 1081.98 万元。我县共有出 租车 70 辆、公车 22 辆。

特产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位于北纬30度,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生态条件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市场基础良好。在联想投资公司的带领下,在资源潜力和上市时间上,蒲江猕猴桃都可在世界上形成竞争力,发展前景广阔。县委、县政府将猕猴桃产业作为本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重点推进,坚持走高端产业之路,发展“GAP、GGAP双认证”基地、推进品牌化经营,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準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蒲江猕猴桃产业正向“全国一流”的目标和国际化道路迈进。

历史名人

高稼(1171~1235),字南叔,号缩斋,南宋抗蒙殉国官员,谥号“忠”,《宋史》有传。
高定子(1177~1247),字瞻叔,官至端明殿学士兼参知政事,卒赠少保,《宋史》有传。
高斯得(1200~1276),字不妄,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宋史》有传。

考古

2016年9月,蒲江县发现战国晚期高等级大型船棺墓葬群。
2017年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这一考古成果。据介绍,此次考古共发现60座墓葬。在已经发掘的43座墓室中,共出土了300多件铜器、漆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专家推测,这批墓葬极可能是蜀地最高权力机构派驻蒲江控制盐矿的高级官员们的家族墓地或聚落公共墓地。出土的11枚刻有神秘图案符号的“巴蜀印章”,将为解答古代蜀国是否拥有文字提供研究实物。此外,出土的“蜻蜓眼”饰品,也再度证明四川早已对外展开经贸和文化交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