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

(2020-05-08 02:35:16) 百科

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姓名】葛胜仲

【文学体裁】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
  • 年代:宋朝
  • 名称:葛胜仲
  • 题材:词

作品原文

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
其一
望云门外(1)。油壁如流水(2)。空巷逐朱旛,步春风、香河七里(3)。冶容炫服,摸石道宜男,穿翠霭,度飞桥,影在清漪里(4)。
秦头楚尾(5)。千古风流地。试问汉江边,有解佩、行云旧事(6)。主人是客,一笑强颁春。烧灯后,赏花前,遥忆年年醉(7)。
其二
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梢纹,似出听、新声北里(8)。追风骏足,千骑卷高岗,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9)。
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10)。摸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谁怜老子,使得暂遨游。争捧手,乍凭肩,夹道游人醉(11)。

作品解题

蓦山溪:词牌名,又称上阳春。双调,前后片各九句,共八十二字。前后片第二、四、九句押韵,均为仄声韵。
天穿节:晋代王嘉所着《拾遗记》载:“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物上,谓之‘补天穿’。”宋·范仲淹在《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中“彩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句中自注曰:“襄郡间旧俗,正月二十二日士女游河,取小石通中者用彩丝穿之,带以为祥。”宋·庄绰《鸡肋编》载:“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之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明·杨慎《词品》,“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广东地区,多在正月十九日悬蒜于门,以辟邪恶,又“烙糯粉为大圆块,加针线其上,谓之‘补天穿’。”陕西临潼地区,在正月二十日,妇女们蒸薄饼和摊煎饼,午饭前举行仪式,由家庭主妇撕饼,向房上投掷,名为‘补天’。向地下或枯井中投掷,名为‘补地’。”这个习俗流行範围十分广泛,除上述地区外,湖北、湖南、河南、宁夏、江苏、浙江、台湾等地也都有流行。
刑掾:州府提刑衙门中专办诉讼等司法事务的幕僚。

作品注释

(1)云门: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瑶泽。”襄阳大北门东有闸口,护城河水由此排入汉江。
(2)油壁:油壁车,妇女所乘,因车壁以油涂饰而名。《玉台新咏·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唐·罗隐《江南行》,“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
(3)空巷:倾城出动,街巷空无行人。朱旛:长幅下垂的红色旗帜。借指地方官。或许即当时襄阳太守张颜几,作者另有《与襄阳太守张亚仲(颜几)泛汉江》诗一首。 香河七里:襄阳北门至万山约有七里,指这一段汉水为妇女脂粉薰染而带有香气。
(4)冶容:妖艳的打扮。《易·繫辞》,“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炫服:光耀辉映的衣服。 摸石道宜男:庄绰《鸡肋编》,“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 飞桥:凌空架设的高桥。清漪:清澈的江水泛起的微波。
(5)秦头楚尾:襄阳地处秦楚交汇之处。春秋战国时,襄阳为楚之北津戍。
(6)解佩:交甫解佩故事。《鲁诗》曰:“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侮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笱,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我为不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汉水顺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行云: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故事。宋·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诗之二:“曩时高唐客,暮雨朝行云。” 宋·柳永《西施》词之二:“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
(7)烧灯后: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之后。烧灯即燃灯。《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二十八年,春正月……以望日御勤政楼宴群臣,连夜烧灯,会大雪而罢。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为之。” 赏花前:花节之前。旧曆二 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号花朝节。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穿天节正处于元宵节与花节之间。
(8)卵色:淡青色,诗人多用来形容天色。杨慎《升庵诗话》,“唐诗‘残霞蹙水鱼鳞浪,薄日烘云卵色天。’东坡诗‘笑把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正用其语。” 梢纹:船帆在水中的倒影。 新声北里:指新的歌曲和舞蹈。《史记·殷纪》,“于是使师涓新作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阮籍《咏怀》,“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北里,本指北面的里巷。晋·左思《咏史》诗之四:“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9)追风:马名。因跑得快而称。晋·崔豹《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马七。一曰追风,二曰白兔……。”
(10)穿地:原作“穿名地”,改作“名穿地”。穿地又称补地,与补天穿相 对。西临潼地区,在正月二十日,妇女们蒸薄饼和摊煎饼,午饭前举行仪式,由家庭主妇撕饼,向房上投掷,名为‘补天’。向地下或枯井中投掷,名为‘补地’。”
(11)捧手:拱手,表示敬意。凭肩:以手搭在别人肩上,显出亲密之意。

作者简介

葛胜仲(1072—1144),字鲁卿,常州江阴人。一说丹阳(镇江)人,其实丹阳是其晚年寓居之地。生于熙宁五年,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二年(1099)官杭州司理参军,三年(1100),中宏词科。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为兖州教授。崇宁二年(1103)为太学正。大观元年(1107)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大观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1113),召复原职。四年,迁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又因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1119),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知湖州。六年(1125)移邓州。因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1130),再知湖州。绍兴元年(1131),致仕归。十四年(1144)卒,享年七十三岁。谥文康。着有《丹阳集》80卷,外集20卷,已佚。《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歌七卷。《宋史》卷445有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