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时间为2010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赣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地点:赣州市
- 类别:年度报告
- 时间:2010年
一、概述
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围绕建设阳光政府、服务政府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王平市长在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完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精神,以创业服务年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範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保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到位,政府信息公开保持常态化运转。切实加强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强化了工作机构,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抽调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实现了领导、机构、人员的“三个到位”。如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旅游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并添置了电脑、数位相机和印表机以利工作开展,市果业局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全市上下基本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机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共有1397人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其中专职人员405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员队伍和网路保持了正常运转。
(二)制度体系完善,工作规範,政府信息公开提质提效。普遍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新闻发布、责任追究、虚假和不完整信息澄清、社会评议等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安全工作的通知》,出台了《赣州市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制度(试行)》,保障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完善和规範了政府信息公开具体工作流程,加强了安全保密和督促检查,有力地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面开展。如为做好保密审核工作,章贡区要求在政府信息公开前由专职保密员预先保密审查;上犹县则提出“三个严禁”,即:一是涉密信息严禁公开,二是敏感类政策决策信息严禁公开,三是领导讲话信息未经审阅严禁公开;安远县要求做到“五个不公开”原则,即:不能公开的决不公开、把握不準的不公开、未成熟定性的不公开、社会尖锐矛盾处理不公开、领导干部特殊活动不公开。
(三)考核奖惩严格,督查到位,政府信息公开加速推进。一是加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日常监督,对通报中指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对措施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则下发督办通知,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如宁都县实行“每周一抽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调度”;市财政局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机关年度目标管理考评範围,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二是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全市机关效能建设日常绩效考核。对公开不及时、工作不到位的,进行扣分处理;三是根据社会评议制度,组织社会评议员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检查评议,督促各地、各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强化责任,搞好整改。我市对政府信息公开实行社会评议制度、积极组织开展社会评议活动的做法还得到了国家监察部的肯定,在2010年国家监察部内部刊物《监察工作》第6期上刊载了我市的主要做法。
(四)公开方式丰富,便民实用,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多元化拓展。在加强政府综合入口网站、新闻发布会和公报等政府信息公开传统形式的同时,着重抓了公共场所和新闻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多数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建起了政府信息公开触摸查询平台和政府信息查阅室;有的单位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了政府信息的播报力度。如市政府法制办对所有拟出台的规範性档案均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徵求意见,制发后进行全文刊登;市教育局对中考、高考以及教育民生工程等人民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则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专题发布,这些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民众查询政府信息的需要。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还不断拓展新的公开形式,如市国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通过设定政府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简讯平台等形式进行公开;上犹县、会昌县在县中心广场设定政府信息公开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政府信息;赣县政府开通了“政府热线”电话、安远县政府开设了“百姓热线”电视栏目提供便民服务;定南县、宁都县政府通过使用手机报、简讯平台等新形式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五)培训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政府信息公开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开展类型多样的培训,着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市里每年均会举办一期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经办人员培训班,採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办、信息中心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各地也会相应开展业务培训,有的县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内容。据统计,市、县(市、区)两级全年共举办政府信息公开业务知识培训班148余期,培训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5230人(次);二是到外地学习,拓宽工作思路。2010年组织了部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得好、进展快的单位分管领导到哈尔滨、长春、瀋阳等地学习,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思路;三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营造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专题交流,典型示範。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度,组织专家授课进行专题交流培训,并经常组织召开业务人员和社会评议员参加的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分析点评存在的问题,通过典型引路和月度通报督促相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0年全年,我市总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5940条。加上之前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市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35760条,同比增长87.59%。其中,政府公报公开信息2278条,新闻发布345条,新闻媒体1800条,网站公开信息528714条,网站公开信息中市本级38849条,县(市、区)级489865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
1.概况信息。包括市政府总体情况,机构职能,领导简历、分工和重要活动、讲话。
2.法规档案。包括市政府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机关制定的规範性档案;市政府制定的规範性档案和其他相关档案。
3.发展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市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计画。
4.工作动态。包括市政府重要会议、经济社会发展、惠民实事项目等最新动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政务公告、公示;综合性和阶段性统计数据。
5.人事信息。包括领导干部任免公告;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表彰和奖励。
6.财经信息。包括财政预决算及审计情况;政府集中採购项目目录、标準及实施情况,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及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準;政府设定的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徵用土地、房屋拆迁中由政府支付的补偿及补偿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分配、使用情况;税收政策及税收工作情况;金融政策及金融工作情况;保险政策及保险工作情况;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重大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招商引资情况。
7.行政执法。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徵收、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裁决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行政执法及行政複议等情况。
8.公共服务。政府有关面向公民、企业和其他经营者及涉外服务方面的信息。
9.其他需要公开的信息。除上述8类信息以外的市政府认为需要公开的其他信息。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
我市已形成入口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市、县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新闻媒体等覆盖城乡、多层次、全方位的主动公开渠道,并开展了手机发布政府信息的有益探索,力求通过多种形式满足人民民众获取公共信息资源。
1.入口网站。“赣州市人民政府网”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在入口网站上建立了市、县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下设市政府信息目录、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政府机关与县(市、区)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依申请公开等子栏目。所有的县(市、区)和绝大部分的市直部门和单位也都建立了入口网站,方便市民查阅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2.市政府公报。全年编印政府公报六期,公开政府信息145条,包括市政府令3条,市政府发号文29篇,字号文37篇,市政府办公厅发号文30篇,字号文22篇,工作研究文章11篇,来文目录和大事记12篇,政府工作报告1篇。公报免费发至市政府各部门、县(市、区)政府及乡(镇)政府。
3.新闻发布会。全年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6次,发布政府信息16条,主要包括民生工程建设、特大城市建设第一个五年计画、赣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实施纲要、2010赣江源·中国赣州第四届暨石城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赣州市钨与稀土产业推进会、开放型经济工作、2010年高考、中考招生工作、六大片区建设、“橙乡·赣州”形象标识、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及赣州市中心城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方面的内容。
4.公共查阅点。在档案馆已建起了政府信息阅览中心、在图书馆建起了政府信息电子阅览室。市档案馆汇集了市级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纸质全文45000多件、电子目录22000多万条。同时,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图书馆分别建立了一个政府信息公开触摸平台,为市民查阅和获取信息提供便利。
5.新闻媒体。主要包括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州电视台、赣州广播电台、中国赣州网。除通过媒体正常发布政府信息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开闢了“服务返乡农民工”专栏,大力宣传我市帮扶返乡农民工的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6、其他形式。主要包括各地、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利用简讯平台、服务热线、编印免费宣传书籍向广大民众发布政府信息。如市物价局通过简讯平台发布各类价格信息10万余条,方便了民众生活;市地税局、市法制办通过举办宣传月及法制宣传日公开政府信息;市计生委开通的“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及时受理社会公众的谘询、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同时也大力宣传了计生法律法规;市国土局编印最新的国土资源管理法规政策成册,免费下发到全市国土系统职工。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受理依申请公开的数量、受理方式、涉及内容
2010年,全市共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65件,其中市本级受理13件,受理方式均为网上平台申请,内容都是涉及房地产管理方面;县(市、区)级受理52件(崇义10件,南康市18件,大余2件,信丰1件,龙南3件,于都1件,安远4件,瑞金2件,会昌1件,石城4件,赣县2件,兴国4件),受理方式分别为政府信息公开网上申请、信函申请、当面申请等(网上申请44件,电子邮件申请1件,信函申请2件,当面申请4件,其他形式申请1件),内容涉及教育、城市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土地政策、房屋拆迁、事故赔偿、民政政策等方面。
(二)受理办理情况
市本级13件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已全部答覆,且都属于“同意公开”的内容,已依申请予以了公开。县(市、区)级52件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也已全部答覆,其中“同意公开”47件,“不予公开”5件。
(三)“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及原因
市本级受理的依申请公开中没有“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县(市、区)级受理的依申请公开中“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因内容涉及地方政府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因此不予公开。
四、2010年,我市市本级和县(市、区)级都没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情况。
五、2010年,我市市本级和县(市、区)级都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複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010年,我市政府信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及时。有的单位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公开和更新政府信息,还存在集中批量公开的现象,依申请公开信息办理也不够及时、妥善处理;二是队伍不够稳定。有的单位经办人员更换频繁,新上岗人员业务不熟悉,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三是重数量轻质量。存在把不是政府信息作为政府信息和非本级部门(单位)製作、生成的政府信息作为其政府信息公开的现象。四是政府信息公开形式不够丰富。有的县(市)还未在行政服务中心设定政府信息公开谘询视窗和便民查询平台等公开形式。
(二)具体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今后,我市将继续按照《条例》和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结合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评估标準和程式,认真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面提速提质提效,努力把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督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提速。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规範化、标準化。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结合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和社会评议,督促各级切实认真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形成畅通快捷的政府信息发布渠道,全面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及时率。
2、进一步规範流程和标準,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提质。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格的制度规範,明确评估标準和程式,严格信息公开审批程式,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科学化、规範化和标準化。加大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确保能準确掌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及公开内容和範围,做到工作连续有效开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準确、优质。
3、进一步拓展形式和内容,实现政府信息公共工作全面提效。加强信息公开载体建设,完善和提升档案馆、图书馆和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查询平台功能,不断丰富和拓展公开形式,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準确、全面公开与经济社会发展及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便民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