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赣州市永宁寺

(2020-01-22 13:36:44) 百科
赣州市永宁寺

赣州市永宁寺

永宁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城南,始建于明朝万曆壬辰年间,初名永凝寺。寺东有碧波蕩漾的梅江河,西边是苍青翠绿的王屋山,北靠巍峨耸立的水口宝塔,南临栩栩如生的龟山。相传寺东有旋涡翻滚的龙潭,潭内青龙常常兴风作浪,引起洪水泛滥,殃及村民。后邑人建塔以镇之,从此平静,于是便更名为永宁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赣州市永宁寺
  • 英文名:Yongning Temple(Ganzhou)
  • 所属宗教:佛教
  • 所在国家:中国
  • 所在城市:赣州宁都
  • 建造时间:1592年
  • 建筑风格:砖木结构
  • 设计师:蔡诚宇
  • 供奉神:佛教诸神

简介

名塔伴寺,永宁寺位于宁都县城南水口塔旁,
与水口塔同时始建于明万曆壬辰年间(公元1592年),屹立于梅江河畔,在宁都人民心目寓“永保全宁”之意。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蔡诚宇重修。“文革”期间寺院被毁。

建造历史

改革开放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印慈担任永宁寺住持,特别是1988年在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赣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证通担任永宁寺住持方丈以来,先后投资1.2亿元,建起了大雄宝殿、天王殿、真君殿、观音殿、法堂、念佛堂、万佛堂、藏经楼、钟鼓楼、斋堂、僧寮、山门、碑廊、修禅广场和放生池等丛林建筑群,占地面积37亩。其规模不断扩大,现建筑面积达九千余平方米,还设有图书馆、展览厅、宣传文化长廊。高低错落有致的佛教建筑和水口塔依託青山,相伴绿水,形成一幅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的优美图画。永宁寺,香菸缭绕,梵音回萦,吸引着众多云游挂单僧尼和进香祈福的善男信女;永宁寺,风景如画,环境幽雅,招来了更多览胜观光的游人。这不仅为宁都的佛教添彩,也为宁都的旅游发展增色。
永宁寺全貌图片永宁寺全貌图片

神秘传说

据说,宁都的这些发展都是得益水口塔和永宁寺。
宁都城东面,梅江河蜿蜒而过,流至城南一公里处,形成一深潭,传说是孽龙巢穴。孽龙作怪,引起洪水泛滥,淹没城池。邑人受高道指点,拟在潭中建塔,以镇孽龙,遂投以大量石块,但因孽龙用妖术将石块化得无影无蹤,无法立椿奠基。这时,农夫叶柏捐出自家的聚宝盆装以石块投入潭中,始得堆石成山,在山上建起了水口塔,镇住孽龙。故水口塔又叫“镇妖宁都永宁寺塔”。被水口塔镇住的孽龙,虽不敢轻举妄动,但一直耿耿于怀,总想伺机报复。为彻底制服孽龙,人们便又在水口塔南边建起“永凝寺”。自此,孽龙常受法会之甘露,圣水焰口普济之超度,不再作恶。宁都城免于水患,安然无恙,整个宁都也日益繁荣昌盛。

寺庙发展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现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于2003年、2005年先后两次法驾永宁寺。
2007年5月,经中国佛教协会、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宁都永宁寺成功举办了传授男众三坛大戒法会。2007年末,永宁寺评为省重点寺院。近几年,香港居士来寺举行过水陆法会多次,广州、香港、南昌、赣州等地居士常来朝拜礼佛,永宁寺已成为江西有一定影响的佛寺。为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推动塔山景区建设,2008年,县政府将水口塔划归永宁寺代管和建设,实施“塔寺一体化”管理。

慈善事业

为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永宁寺按照“爱国爱教、自主自办、遵纪守法、信仰纯正、民主管理、服务社会、和谐共处、稳定有序”的总要求,开展“和谐寺观
教堂”的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形式,把佛教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发挥佛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组织全县宗教界人士开展修桥铺路、扶贫济困、扶助孤寡等慈善公益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宁都县宗教界向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6万多元,救助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近百人,捐助希望国小、新农村建设及修桥铺路资金达400多万元,受到社会的好评。

荣誉

永宁寺多次荣获省、市、县“五好”宗教活动场所;2009年度被评为“赣州市和谐寺观教堂”及“宁都县宗教文化建设十佳单位”。
宁都县第二界“翠微之春”文化艺术节期间,在永宁寺成功举办了佛教文化暨文化产业论坛,县内外50多名领导、社科专家,文化界、企业界及佛教界知名人士光临论坛。
与会的政界、教界、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述精深的佛教理论,畅谈实现佛陀慈悲关怀的真实感悟和宗教文化建设的建议,彰显了“文乡诗国”特色,展示了佛教文化内涵,促进了宗教理论与现实社会的结合,推动宁都宗教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营造了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