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是由新浪教育频道编辑、主持人,2006年“全国年度大学生”获得者娄雷编着,2009年经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融合了全国百余位高考状元迎战高考的複习策略,汇集了不同学科巧妙的备考方法,详细解答了在历年的备战高考谘询会上考生和家长们存在的困惑和疑问。
基本介绍
- 书名: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
- 作者:娄雷
- ISBN:978-7-121-07725-8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7-1
- 性质: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融合了全国百余位高考状元迎战高考的複习策略,汇集了不同学科巧妙的备考方法,详细解答了在历年的备战高考谘询会上考生和家长们存在的困惑和疑问。
作者以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切身感受,从迎战高考的不同阶段入手,不仅对状元们独到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介绍,更从备考原则、複习技巧、答题规律、减压方法、营养调节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阐释,让大家明确高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将这些方法、技巧充分掌握、灵活运用,任何人都能取得高考的成功!
作者
娄雷,新浪教育频道编辑、主持人,2006年“全国年度大学生”获得者,曾在城市广播电台、中国入口网站主持过多档优秀广播节目。自2006年加盟新浪至今,娄雷共主持嘉宾聊天和教育名家採访数百场。他製作并推出的“百所重点高校招生办主任系列访谈”和“新浪高考状元堂”节目,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广大考生、家长的一致好评。2009年出版的高考实用书籍《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和《赢在高考志愿填报上》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
媒体推荐
人在高三,有太多的迷茫和困惑,本书基于作者对高考成功者的大量访谈,为考生排解压力、消除困惑,是一本实用性极高、可操作性极强的高考手册。
2006年陕西省文科状元孙凌
经历高三才真正明白什幺是“痛并快乐着”。高三的学习并没有想像中的枯燥乏味,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方法和技巧可循,我们要做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智者!
2006年海南省文科状元 叶婧
优秀者的经验与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但希望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为达目标而进行的努力尝试与探索,得其精神,学其妙方,内省自我,以期升华。
2007年山东省文科状元 都珊珊
从经历高考到报导高考;从自己填报志愿到访谈高考状元;角色转换后,本书作者将用媒体人的全新视角为你拨开高考的重重迷雾。
新浪网高级编辑、高考频道责任编辑 雷蕾
面对高考,会有压力和无助,也会有收穫的喜悦。本书所及的高三学法辅导、备考的点滴细节、翔实的案例分析将伴您度过那段艰幸又快乐的日子。
新浪高三家长部落格圈第一任圈主 蓝水怡
编辑推荐
《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以教育媒体人的全新视角为广大高三考生及家长解答在备考複习和填报志愿时存在的种种疑惑,书中用翔实而丰富的案例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避免了理论概念性知识的晦涩难懂,为考生和家长迎战高考开闢一片新天地。
目录
第1章 正确树立自己的高考目标
1.1 如何确定和实现自己的高考目标
1.2 究竟什幺才是高考成功
第2章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1 制定合理的複习进度
2.2 使用好複习资料
2.3 要端正学习态度
2.4 高三备考中需重点关注的三大问题
第3章 高三备考阶段各科複习方法
3.1 高三备考阶段複习的两大原则
3.2 究竟如何学好语文
3.3 究竟如何学好数学
3.4 究竟如何学好英语
3.5 究竟如何学好理科综合
3.6 究竟如何学好文科综合
第4章 高三备考阶段的人际交往
4.1 究竟谁是最好的辅导老师
4.2 同学,究竟是战友还是敌人
4.3 进入高三如何与家长沟通
第5章 高三最后冲刺各科複习技巧
5.1 语文冲刺複习追求高效益
5.2 数学複习张弛有度、重点突破
5.3 英语複习讲究熟能生巧
5.4 理科综合複习要点面结合
5.5 文科综合複习此时效率最高
第6章 面对高考如何调整心态
6.1 心理状态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6.2 备考过程中常见的两大心理问题
第7章 最后冲刺阶段如何调整状态
7.1 健康的身体是考试的基础
7.2 健康的饮食是考试的保障
第8章 临考前的最后準备
8.1 临考前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8.2 考前冲刺方法及各学科考场答题技巧
8.3 高考最后倒计时
后记
图书摘要
1.1 如何确定和实现自己的高考目标
任何一个积极备战高考的人都渴望成功,为了成功,每个人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每天与无数的习题为伴,每日学习到深夜……这些都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或许正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每个人都太在乎最后的结果。而老师和家长更期盼考生考上理想的大学。那究竟什幺才是理想的大学呢?
期望太高,拖垮自己抱憾终身
山东有一位考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中等水平,倘若在高考冲刺时多加努力,考一个普通本科应该不成问题。但他总认为自己是在重点高中,就应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于是每天加班加点複习,常常努力拚搏到天亮。结果,日复一日的疲劳战术不仅没有把成绩提高,反而使成绩越来越差。距离高考还有3个月的时候,他终于因为体力严重透支而不得不放弃当年的考试。
上面的事例可能有点特殊,毕竟每年只有极少数的考生因为某些原因退出考试。可我们也应该对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认真思考,究竟是什幺原因导致如此遗憾的事情发生?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因为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所以导致过度疲劳。健康的身体是考试的基础,倘若身体状况不佳,要想取得好成绩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考生在高考前一定要算清楚一笔账,千万不能做傻事让自己遗憾终身。
……
高三制胜的一字秘诀
决胜高考并非难事。以我们的实力,经过高三的磨练,一定能在高考中厚积薄发,一击制胜。这是我们每个人首要必备的信念。
其实高三很简单,一个“痴”字就能概括其全部品质。我们痴狂地学,痴心地想,痴迷地做。这个“痴”字源于信仰与责任,并勾勒出高三的总基调——单纯与痴狂。
我们要痴狂地学。
在这里“痴”是捨身忘己的心神投入,雷打不动,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谦逊,从不自满,无论自己取得多大的进步,都不能以高手自居。事实上,任何一个高手都会将自己看得很低,他不会轻视基础,更不会藐视他们,不会在道路上另闢蹊径。在现在正在进行的一轮複习中,有人会觉得老师的进度过慢或只是过于简单,抛开大部队钻研难题与超纲知识。这其实是一种眼高手低的做法。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指望仅从几十套高考题中完成夯实基础、查漏补缺的工作。所以有这类似想法的人,不妨回归大部队,降低眼光,痴痴地学习一下基础知识。让无懈可击的基础成为你向上进发的基石,战无不胜的保障,而不是拖后腿的短板。
“痴狂”中的“狂”所代表的是学习中的一种疯狂与锐气,这也是我们超出一般学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所谓疯狂,就是不拘于外物。我不介意在大街上大声朗读英语时人们诧异的目光,也不介意边走边看书时背后“伪勤奋”的评论。“疯狂”打破常人心中的羁绊,将向学的力量最大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不被外物气势压倒的锐气。难题吓不退,心中有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这些都让我们走得比常人更远。
我们痴狂地学,也要痴心地想,直白一点就是一种近乎狂妄的自信。限制我们进步的,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就是自己内心设定的障碍。我们总会认为一些目标异想天开,于是望而却步。比如用高三一年的时间横扫四六级单词,将新概念4倍的滚瓜烂熟,狂刷三千篇阅读,是否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我在做。再比如每天一套数学理综,外加一篇作文,是否感觉难以完成,有人在做。不去超越自己的正常预期,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事情的极致在哪里。我们很需要一点《花开不败》中职烨的异想天开,我们中也缺少当年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豪情壮志。没有一个人有权说你的梦想不切实际,除了你自己。正如那块有梦想的石头,将你与梦想隔开的不是距离,而是内心的恐惧与退却。所以,我们每个人的高考目标都应该是720或730,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足够强大的理由、也找不到一个无法逾越的困难使我们无法到达这一目标。与痴心做伴,与梦想相约,岂不是一种浪漫?
我由衷地佩服《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的作者林丽渊,佩服她那份歇斯底里。当我们为一件事情走火入魔,痴迷其中时,世界会变小,而心却会增大。二百天后,当我们达到痴迷状态时,将会更深刻地体味这份痴中的甘愿与充实。我们不相信神话,但相信奇蹟,不相信天才,只相信痴才。走脚下的路,在高三且做一个心思单纯却不单薄所谓“痴人”,十年后回首会发现,这份“痴”才是高三最闪亮的颜色。
其实高三很简单,一个“痴”字就能概括其全部品质。我们痴狂地学,痴心地想,痴迷地做。这个“痴”字源于信仰与责任,并勾勒出高三的总基调——单纯与痴狂。
我们要痴狂地学。
在这里“痴”是捨身忘己的心神投入,雷打不动,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谦逊,从不自满,无论自己取得多大的进步,都不能以高手自居。事实上,任何一个高手都会将自己看得很低,他不会轻视基础,更不会藐视他们,不会在道路上另闢蹊径。在现在正在进行的一轮複习中,有人会觉得老师的进度过慢或只是过于简单,抛开大部队钻研难题与超纲知识。这其实是一种眼高手低的做法。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指望仅从几十套高考题中完成夯实基础、查漏补缺的工作。所以有这类似想法的人,不妨回归大部队,降低眼光,痴痴地学习一下基础知识。让无懈可击的基础成为你向上进发的基石,战无不胜的保障,而不是拖后腿的短板。
“痴狂”中的“狂”所代表的是学习中的一种疯狂与锐气,这也是我们超出一般学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所谓疯狂,就是不拘于外物。我不介意在大街上大声朗读英语时人们诧异的目光,也不介意边走边看书时背后“伪勤奋”的评论。“疯狂”打破常人心中的羁绊,将向学的力量最大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不被外物气势压倒的锐气。难题吓不退,心中有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这些都让我们走得比常人更远。
我们痴狂地学,也要痴心地想,直白一点就是一种近乎狂妄的自信。限制我们进步的,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就是自己内心设定的障碍。我们总会认为一些目标异想天开,于是望而却步。比如用高三一年的时间横扫四六级单词,将新概念4倍的滚瓜烂熟,狂刷三千篇阅读,是否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我在做。再比如每天一套数学理综,外加一篇作文,是否感觉难以完成,有人在做。不去超越自己的正常预期,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事情的极致在哪里。我们很需要一点《花开不败》中职烨的异想天开,我们中也缺少当年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豪情壮志。没有一个人有权说你的梦想不切实际,除了你自己。正如那块有梦想的石头,将你与梦想隔开的不是距离,而是内心的恐惧与退却。所以,我们每个人的高考目标都应该是720或730,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足够强大的理由、也找不到一个无法逾越的困难使我们无法到达这一目标。与痴心做伴,与梦想相约,岂不是一种浪漫?
我由衷地佩服《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的作者林丽渊,佩服她那份歇斯底里。当我们为一件事情走火入魔,痴迷其中时,世界会变小,而心却会增大。二百天后,当我们达到痴迷状态时,将会更深刻地体味这份痴中的甘愿与充实。我们不相信神话,但相信奇蹟,不相信天才,只相信痴才。走脚下的路,在高三且做一个心思单纯却不单薄所谓“痴人”,十年后回首会发现,这份“痴”才是高三最闪亮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