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购物中心

(2020-01-26 13:35:12) 百科
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也称购货中心。在一定区域内有计画地集结在一起的大型综合性商业网点群。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战后,西方国家城市居民为逃避交通拥挤和城市污染,纷纷迁居城郊,为满足此类富裕居民的需要,购物中心由此应运而生。它一般由投资者根据实际需要,在统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兴建,然后招商租赁所有承租的商店共同使用公共设施,也分担公共支出,彼此既互相联繫,又相互竞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购物中心
  • 性质:组合在一起的商业设施
  • 用途: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画、开发和经营
  • 拥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

历史发展

据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购物中心增速过一倍,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纷纷上马,二、三线城市也不甘落后,各地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
2011年北京新增购物中心134.8万㎡,百货、奥特莱斯项目47.1万㎡,购物中心供应面积与2010年相比有下降,但是总体比例依旧保持在70%以上。
2011年广州大型购物中心共有约38.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全年平均空置率较上年下降0.5%;同年第四季度大型购物中心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757.7元,同比上升6.51%。
2011年,上海新开业的大型购物中心或综合体商业面积1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近25%,其中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商业面积约45.5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内外环间及外环以外区域。
近年来,购物中心建设行业在我国方兴未艾,项目兴建如火如荼。但是在购物中心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购物中心的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定位、发展速度过快、重複建设等等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艺术遇上购物中心:商业地产联姻文化艺术观察.

基本概述

根据购物中心的建筑、设施和形态的不同,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又将购物中心细分为“摩尔”(Mall,停车场与店铺间有一定的距离,通常在整体建筑的地下或外围,而店铺间有专门的步行街连线,如区域型、超区域型购物中心)和带状中心(店铺前各有停车场,店铺间通常没有专门的步道连线,如邻里型、社区型等)。由此可见,从严格意义上讲,购物中心不是一种商业业态,而是一种有计画地实施的全新的商业聚集形式,有着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是业态不同的商店群和功能各异的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会展等设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有计画地聚集在一起。它通常以零售业为主体。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相比,购物中心在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中,均是作为一个单体来操作:一般是物业公司建楼、出租场地,专业商业管理公司实行统一招租、管理、促销,承租户分散经营。
购物中心购物中心

基本特点

详细

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Shopping Mall) 是指多种零售店铺,服务设施集中在由企业有计画地开发,管理,运营的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区域内,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

比例

购物中心业态经营比例:购物、餐饮、休闲1:1:1。
(1)社区购物中心(Community Shopping Center) 是在城市的区域商业中心建立的,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内的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
(2)市区购物中心(Regional Shopping Center) 是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建立的,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内的购物中心。商圈半径为 10公里~20公里,有40 个~100个租赁店,包括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各种专业店、专卖店、饮食店、杂品店以及娱乐服务设施等,停车位1000 个以上,各个租赁店独立开展经营活动,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统。
(3)城郊购物中心(Super-regional Shopping Center) 是在城市的郊区建立的,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

定义

1.美国购物中心协会的定义
由开发商规划、建设、统一管理的商业设施,有大型的主力店、多元化商品街和宽广的停车场,能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与日常活动的商业场所。
2.中国商务部的定义
多种零售店铺、服务设施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区域内,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这种商业集合体内通常包含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服务场所,业态涵盖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饮食店、杂品店以及娱乐健身休闲等。
3.日本购物中心协会的定义
由一个单位有计画地开发、所有、管理运营的商业和各种服务设施的集合体,并备有停车场,按其选址、规模、结构,具有选择多样化、方便性和娱乐性等特徵,并作为适应消费需要的社交场所,发挥着一部分城市功能。

分类

1.美国分类方式及标準
根据美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将购物中心分为邻里型、社区型、区域型、超区域型、主题型、时装精品型、大型量贩型、工厂直销型等八种。
2.国家标準对购物中心的分类
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将购物中心分为社区型、市区型、城郊型三类。
3. 按照开发商背景及经营管理模式分类
分为物业型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型购物中心、连锁型购物中心三类。
4.按照购物中心规模分类
(1)巨型/超级购物中心——24万㎡以上
(2)大型购物中心——12--24万㎡
(3)中型购物中心——6--12万㎡
(4)小型购物中心——2--6万㎡
5.按照购物中型外观分类
(1)美国式简洁的外立面
(2) 童话般欧洲古堡式
(3)豪华高贵的现代派
(4)分散多建筑组成之建筑群
(5)购物乐园式
(6)园林型购物中心
(7)人文特色型购物中心
(8)免税型购物中心
(9)交通综合枢纽式
(10 ) 地下型购物中心
(11) 大盒子购物中心(Power center)
(12) 附带写字楼的摩尔
6.按照不同国家类型分类
(1) 美国加拿大式
(2)法国为代表之欧洲式
(3) 日本式
(4)香港新加坡式
(5) 菲律宾泰国之东南亚式

经营特点

物业型

物业购物中心又分A、物业型购物广场、B、物业型摩尔购物中心。
A、物业型购物广场:一般由大房地产商开发建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实行的是租赁制。特点:面积一般在5至10万平方米左右,由于面积还不够大,故其定位还必须突出某一目标顾客群体,所以入驻的业态一般不齐备即业态业种的複合度不够(通常定位于高端市场,大租户以高级百货为主,许多业态没有引入),还称不上真正的摩尔购物中心。
B、物业型摩尔购物中心:又称普通摩尔购物中心,普通摩尔的物业所有者一般不进行零售经营,而是将场地出租给专业零售商,委託专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实行所有者、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优势互补,既可保证和提高管理水平,又可使摩尔以一个统一的社会形象面对消费者,同时由于摩尔内的各零售商分别经营自己的产品,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经营风格。这种购物场所的组织和构造形式,包含着一种促销思想,即要让消费者在购物场所儘可能停留较长时间。普通摩尔购物中心MALL由大房地产商按MALL的要求设计开发建在市中心黄金地段或城郊居民聚居区,实行的是租赁制。特点:面积比购物广场大许多,一般在15至30万平方米左右;业态业种的複合度高度齐全,一般为全业态全业种经营。

百货公司型

由大型连锁百货公司发展或扩建而成。面积一般在10至15万平方米左右,由于面积还不够大,故其定位也还必须突出某一目标顾客群体,入驻的业种一般很齐备但业态的複合度还不够(通常定位于高端市场,以自己的百货公司为主,虽然百货公司自身的超市一般也很大很有特色,但一般没有引入大卖场、家具城、玩具反斗城大卖场等业态),仍称不上真正的摩尔购物中心。但随着百货公司型购物中心不断扩建及兴建2馆/别馆等,不同业态也正被引入百货公司型购物中心内,迈向真正的摩尔购物中心。
百货公司型购物中心比纯物业型购物中心有一定的优裕性。体现在百货公司由于信誉佳、客户关係多、行销促销管理水平高;故招租招商较容易,且业绩一般也较佳。

连锁摩尔

由专业的连锁购物中心集团开发并经营,特点:自营比例较高(50%至70%左右)。连锁摩尔购物中心是指:由专业连锁购物中心集团开发并经营,自营比例较高(自营百货公司、超市、影城、美食城等),业态业种的複合度极度齐备,商品组合的宽度最宽深度最深,定位于家庭,能满足全客层的一站式购物消费和一站式文化、娱乐、休闲、餐饮享受的特大型购物中心。专业连锁购物中心可解决购物中心的招租难题,可迅速实现购物中心的全面开业,且管理促销的力度和号召力比普通购物中心高许多。

管理原则

购物中心的开发运营正如这句话所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个购物中心建起来不难,难在其后续的经营管理,这也是商业地产(购物中心)的核心所在。现代购物中心管理运营的精髓就是要把鬆散的经营单位和多样的消费形态,统一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主题和信息平台之上。

发展趋势

现代购物中心加速引进品牌集合店。金源新燕莎MALL和富力购物中心都引进了爱慕内衣品牌集合店,金源新燕莎MALL在5月还引进了“大嘴猴”(PAUL FRANK)品牌集合店,国瑞购物中心则引进了MAP by BELLE,金宝汇引进了双妹……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商业不断向差异化方向发展,购物中心的集合店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历程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购物中心,常见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供销社、百货大楼。90 年代中期,随着上海港汇商城、广州天河城、北京国贸中心的陆续建成开业,开始拥有了一批业态複合度较高、规模面积也较大且经营也较成功的真正的购物中心。2003年底,中国省会以上城市购物中心总体数量为236家,2011年底,全国大型购物中心数量达到2795家。国内购物中心正呈现蓬勃发展势头,近年来每年新建数量近300家。
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时期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000年至今
未来十年
阶段特徵
自发探索
主动尝试
全国狂潮
理性回归
发展动力
迫于竞争压力
新兴市场机会
高额回报诱惑
市场教训
开发主体
传统百货升级
大国企外资企业
大国企外资投资机构地方小开发商
资金、专业实力强的大国企、外资投资机构
开发模式
增加餐饮和娱乐的比例,传统百货的升级,本质上和购物中心是有区别的
严格按已开发国家购物中心开发模式进行,持有物业为主,以收取稳定租金和物业增值实现投资回报
产生分化,机构出现,一部分传承了形成阶段的开发理念,形成中国特色,一部分开始投机,产权式购物中心盛行
大浪淘沙,经过市场磨砺,购物中心发展回归理性,规模、选址、开发理念、前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融资渠道等体系逐渐成型
开发结果
没有影响力很大的代表项目出现
产生了一批具备“购物中心範本”效应的项目
导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经营状况差别巨大
2002-2011年我国每年新建购物中心数量(家)
年度
数量
2002年
108
2003年
155
2004年
207
2005年
220
2006年
240
2007年
368
2008年
307
2009年
165
2010年
256
2011年
353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