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赖章盛

(2020-01-26 13:47:37) 百科
赖章盛

赖章盛

赖章盛,男,江西于都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文明与环境哲学(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现任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赖章盛
  • 别名:荒坪(笔名)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江西于都
  • 出生日期:1955年9月1日(阳曆)
  •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 职称:教授
  • 学历:本科

人物履历

1978.9—1982.7,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本科);
赖章盛赖章盛
1985.9—1986.7,湘潭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学习(助教进修班);
历任江西理工大学社科系副主任、德育美育部负责人、文法学院院长、思政部主任、江西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红土地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所授课程

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主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专题》、《环境伦理》、《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论文着作

论文

《唐义贞传略》(独着),《湖北文史资料》2000年第三辑;《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规範化初探》(独着),《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历史性决策与历史性贡献》(独着),《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6期;
《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独着),《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12期;
《先进文化--民族复兴的灵魂与旗帜》(独着),《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6期;
《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独着),《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弘扬苏区精神,永远高举艰苦奋斗的旗帜》(独着),《赣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环境伦理与和谐社会》(独着),《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无尽的的怀念——写在外公陆定一百年诞辰之际》,《世纪风采》(独着)2006年第6期。
《寻找外公陆定一》,《名人传记》2006年第5期上半月(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8期全文转载)。
《环境伦理:环境法治的价值理念》(独着),《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跳出党务公开的认识误区》(第一作者),《求实》2007年第10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D2《中国共产党》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与实施创新教育初探》(第一作者),《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跳出党务公开的认识误区》(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D2《中国共产党》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内涵与目标》(独着)《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自由选择与“至善”——对伦理学终极价值及相关问题的探讨》(第一作者),《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
《关于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的哲学思考》(独着),《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 1672—867X
《循环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探讨》,《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生态文明视域内生产观转型的思考》(第一作者),《生态经济》2009年第9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 1671—4407
《生态文明与现代生产力的生态化转型》(第一作者),《求实》2009年第10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生态文明与现代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第一作者),《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9期(下)。
《美国商业保险之环境污染除外责任介评》(第一作者),《环境经济》2009年第12期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权利冲突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第一作者),《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3期(上)。
《对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第一作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低碳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第一作者),《求实》2011年第2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第一作者),《前沿》2011年第17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第一作者),《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辩证关係解析》(第一作者),《商业时代》2012年第9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环境法治进程中的伦理缺失与重构》(赖章盛、胡小玉),《大家》2012年第7期(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思考》(刘华凤、赖章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思考大家》2012年第7期(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建设论略》(赖章盛、胡小玉),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与中国行动——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2012年10月26-29日中国黄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建设论略》.前沿,2012年第21期.
《苏区精神为核心的赣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浅议:苏区振兴发展视角》.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从生态文明视野文化我国人口素质之提升》,长春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论着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合着)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8月。
《解读红三角——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的打造》,(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副主编,本人撰写4万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江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发展》(参编,撰写第五章,2万字,第一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参编),华龄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法治与伦理》(合着,本人撰写7万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红色无际》(独着),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ISBN978-7-5063-5778-0)
《为了一次美丽的邂逅》(个人诗集),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ISBN978-7-5063-5778-0)
《红土地与客家文丛》(主编),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含7本着作:《长途跋涉录》、《红色无际》、《李一痕和他的诗友们》、《无中生有》、《五弦挥红》、《走歌的红妹子》、《为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科研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专项研究任务课题《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环节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参加人);
江西省教育厅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负责人);
2003年江西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两课”教学渗透和实施创新教育研究》(负责人)
200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规划项目《江西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4SH01)子课题《江西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负责人,资助经费:5000元)。
2006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06YB008负责人)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06-2007)规划项目《县级党委党务公开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6DJ14,负责人)
2006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JXJG-06―6―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体系实施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06AIJ0670249,负责人)
2008年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产方式研究》(项目编号ZX0804,资助经费:6000元,负责人)
200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法治与价值观的生态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JD0938)(负责人,资助经费20000元,完成时间2010.1—2011.12)
201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10)规划项目《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KS10)(负责人,资助经费2500元)完成时间2011.1—2012.12)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BKS039,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15年7月30日,负责人,资助经费18万)

获奖情况

1989年10月报告文学《悲欢离合》获江西省第一届穀雨文学奖;
1991年12月中篇小说《外婆比我年轻》获浙江省“七一”徵文中篇小说类一等奖;
1995年12月报告文学《炼狱春秋》获江西省第三届穀雨文学奖。
2000年《知识经济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形式为系列论文)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为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2001年7月论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构想》(独着)获江西省全省高校“两课”优秀教改论文三等奖;
2002年调查报告《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环节的调查与分析》(合着)被评为教育部“两课”实效性调查优秀调查报告;
2003年7月《法学概论》(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2月)获南方冶金学院2003年度优秀教材奖;
《邓小平理论概论》(本人为负责人)被授予2003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称号;
2003年9月,被评为第五届全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
2001年—2003年和2004年—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深化两个三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负责人)教学成果获2004年江西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5月15日被授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称号。(见江西省教育厅赣教社政字(2007)19号文“关于表彰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决定”。有证书。)
2009年5月报告文学《我的外公陆定一》获首届赣州优秀文学艺术奖。(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
2009年9月《跳出党务公开的认识误区》(第一作者)获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编号:13—3—146—01)
2010年10月15日《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系列论文)(负责人)获江西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育厅)
2010年9月6日论文《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内涵与目标》(独着)江西省“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 三等奖。(江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2010年12月16日论文《赣州3-5年打造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可行性及对策》(第一作者)获赣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赣州又好又快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
2011年11月10日报告文学《温暖的力量》获赣州市文艺家“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採风基层行活动纪实报告文学创作评奖二等奖。
2011年度被评为校优秀老师。
2012年硕士研究生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被评为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
2012年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

文学创作

1990年以来文学代表作品有:
中篇小说《外婆比我年轻》,《江南》1991年第5期;
中篇报告文学《炼狱春秋》,《百花洲》1992年第5期,《南方周末》转载;
长篇纪实文学《我的外公陆定一》(40万字,独着),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长篇纪实文学《家族档案》(20万字,独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寻找外公陆定一》,《名人传记》2006年第5期上半月,《新华文摘》2006年第18期全文转载。
长篇纪实文学《红色无际》(24万字,独着),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ISBN978-7-5063-5776-0)。
个人诗集《为了一次美丽的邂逅》(14万字,独着),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ISBN978-7-5063-5776-0)。
《红土地与客家文丛》(主编),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含7本着作:《长途跋涉录》、《红色无际》、《李一痕和他的诗友们》、《无中生有》、《五弦挥红》、《走歌的红妹子》、《为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铁骨书生——忆外公陆定一》(独着),《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2年第9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