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7日,资阳市人民政府以资府发〔2007〕3号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利民工程”和“名医、名药、名企”战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明确责任,落实保障措施4部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填写人物中文名或其中文译名
- 印发机关:资阳市人民政府
- 文号:资府发〔2007〕3号
- 印发时间:2007年2月27日
基本信息
2007年2月27日,资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
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
资府发〔2007〕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06〕22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民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有效解决人民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就加快我市中医药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利民工程”和“名医、名药、名企”战略,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中药材规範化种植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开发,加快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步伐。
(二)目标任务
1.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路建设。到2010年,完成市、县(市)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购置任务,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定中医科室,村卫生站至少有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集中力量把资阳市中医院建成全市中医医疗、教育、科研中心,并达到国家中医三级医院标準;把县(市)中医院建成在当地民众中享有较高声誉的精品中医院。
2.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和中药产业。积极做好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工作,抓好野生中药材家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抓好中药材规範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实现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扶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我市中药材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中药产业项目,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範围内,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及技术水平给予优惠,壮大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3.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我市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新药研发能力和中药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引进和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中药新药、中药製剂,提高我市中药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中医药产业成为我市的重要产业。
二、大力实施“利民工程”和“名医、名药、名企”战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健全、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
1.着力抓好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把资阳市中医院建成集医疗、教育、科研为中心的国家中医三级医院,充分发挥其中医药技术服务、疑难病诊治、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的作用;完善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定中医科室,配备中药房;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应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要有1名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上级中医医疗机构指导,加强业务合作,实现双向转诊。
2.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巩固和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各县(市、区)要建好政府举办的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设定中医科室,配备中药房(库房),编制内中医药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0%至30%;村卫生站的乡村医生要掌握中医和西医两种诊疗方法。
3.加快县(市、区)、乡镇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把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中,加大对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的投入;要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切实解决中医院建设用地问题,同时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中医院建设的投入。2010年前,全市县级中医院达到国家中医二级甲等医院标準,完成171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和设备配置。
(二)实施“三名”战略,突出中医药特色
1.实施“名医战略”,提升医疗水平。培养造就一批知名中医专家。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争当名中医的良好氛围和中医临床骨干“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的成才氛围。不断完善成才机制,每5年评选一次市级、县级名中医,筛选一批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医德医风高尚的中医骨干,培育一批特色知名专病专科。各中医院要突出专病专科特色,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路子。加强重点中医专病专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已建成的4个省级重点专病专科。2010年前,把安岳县中医院中风专病科、简阳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病专科;资阳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乐至县中医院骨伤科建成省级重点中医专科。抓好知名中医院建设。资阳市中医院要积极引进中医知名专家,建立名医馆。各县(市)中医院要抓好名中医诊疗室和中医特色病区建设。到2010年,把安岳县中医院建成中医技术精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一流并在全省享有较高声誉的精品中医院。
2.实施“名药战略”,增强竞争能力。找準目标市场,发展道地药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培育和提高我市川产道地药材种植产量与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重楼、川红花、川半夏、青蒿、川白芷和金银花等为主的药材种植,力争1—2个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创新机制,加强中药新药开发,加大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相关产品研究,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创新中药新药。开发现代中药製剂产品,积极收集、整理、筛选、评价研究名老中医处方、民间验方,并按程式申报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临床使用药效明显、安全有效、质量可靠的院内製剂。可採取中药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联合开发的方式,形成规範种植、饮片加工、提取物生产、新药研製的中药产业链,支持重点企业培育壮大知名品牌。
3.实施“名企战略”,大力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四川禾邦药业在全市建立6000亩以川半夏为主的种植基地,支持乐至县中药饮片公司在乐至县童家镇等乡镇建立1万亩以木瓜、薏仁、栀子、半夏为主的种植基地,支持成都吉安康药业公司在简阳市平息乡等乡镇建立1.2万亩白芷、大力子、桔梗等种植基地。通过支持企业建基地,实现GAP生产,从而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项目、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实现药品生产经营规模化、网路化,构建区域药品集散和物流中心,提高我市中药的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培养特别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使中医药人才队伍技术层次和专业结构更加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注重选派中医理论扎实、政治业务素质好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到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医医疗、科研机构进修深造,继续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努力造就新一代中医药名家。抓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项目,到2010年,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350名,中医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1500名。市、县(市)中医院每年要定期对乡村和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明确责任,落实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强对中医药发展的领导,把发展中医事业、壮大现代中药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投入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加快中医药发展提供保障;对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的经费补助标準应高于其他医疗机构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经费补助标準。卫生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中医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职能,鼓励各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的监管,重点打击非法行医、商业贿赂等行为,严格準入、规範行为、制止乱收费;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係,推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中医药发展,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并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增加;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确保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按年度足额拨付,确保全市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建设资金投入。医疗保障部门要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各院内中药製剂、创新中药新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範围,与同级定点综合医院相比适当提高报销比例,鼓励患者使用中药。发改部门要把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最佳化中医药资源配置。经委要抓好中药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工作。科技部门要牵头抓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科技创新。药监部门在加强药品监管的同时,要大力支持医疗机构院内中药製剂的推广使用。工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决取缔虚假中医药广告。商务部门要抓好中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教育、人事、农业、物价、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中医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资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二月二十七日